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年度推优>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2022)>正文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名单及评委推选意见

2023-01-1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中国评协 收藏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名单

(按作者姓名首字母排序)

优秀文艺评论著作5部:

作品:《中国古代感物美学》

作者:李健,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出处:人民出版社,2021年10月

推荐单位:中国评协理论委员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以“感物兴情”为主线,系统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发生论,对于深刻认识中国美学的民族品格有重要理论价值。从“感物”的哲学基础到类型方法,作者开展了颇具理论深度和历史厚度的深刻论述。该书文献资料丰富,逻辑严谨,立论坚实,使感物美学以厚重透辟的学理架构,为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开拓了一片理论新景观!

作品:《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

作者:冯长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教授

出处: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1年7月

推荐单位:《人民音乐》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围绕中国近代史不同时期音乐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对其发展规律与总体特征作了分析和归纳,并提出了“音乐启民思潮”“音乐的主附关系”等原创概念。全书史料丰富、论述严谨、史论结合、观点明确,充分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史学品格和研究思路。这既是一部高质量的音乐史书,也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的理论著作。作为研究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的专著,为中国近代音乐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分析线索。

作品:《中国新时期文学自信力》

作者:聂茂,中南大学湖南红色文化创作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0月

推荐单位: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力图从中国经验和中国精神的高度探寻新时期文学在当今世界中的意义与贡献,有创意地提出“文学自信力”概念,并在此视野下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主要文学思潮,统摄、整合文学发展成就和一般规律性认识,提出一些建设性观点,展现了我国文学勇于探索创造的文化主体性,对新时代中国作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用文学的光芒照亮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具有启发意义。

作品:《从“通人之学”到“通人之书”:沈曾植书法研究》

作者:王谦,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教授、书法理论研究所所长

出处: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3月

推荐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从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学者书法家沈曾植的书法研究切入,对沈曾植作为“学术通人”在传统学术诸领域的全面素养和造诣作了系统梳理。同时结合其治学之路,对其在书法理论、创作领域的成就特别是晚年书风的形成与深厚学养之间的多重回互关系作出了有深度的阐释。该书文献翔实,论述清晰,显示作者有较高理论素养和治学能力。

作品:《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作者:于平,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出处:上海音乐出版社,2021年12月

推荐单位:中国舞蹈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写作秉承严谨的治学态度,以爬梳古今中外艺术理论家、舞蹈理论家的思想为依托,探寻蕴含在中外舞蹈史中的“舞学”理论,以形成对当代舞蹈整体文化的反思,彰显“舞学”的生命力;同时在各家思想中寻觅史与论的双向建构,串联起“舞学”思想的美学与艺术哲学、创作理论与批评理论的逻辑理路,为当代中国“舞学”思想库提供了丰厚的学术资源。本书游刃有余地将哲学理论、美学理论、艺术学理论融汇于丰富的史料文献当中,将论题的思辨纳入“舞学”思想层面推进阐发,从而形成了一套贯通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舞学”思想体系。

优秀文艺长评文章15篇:

陈捷

作品:《〈觉醒年代〉:可见的形象与返魅的思想,影视剧如何呈现思想史?》

作者:陈捷,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教授

出处:《长江文艺评论》,2021年8月

推荐单位:《江苏文艺研究与评论》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独特的角度对历史正剧《觉醒年代》展开分析和探讨,并从影视剧如何呈现思想史这一明确而又重要的问题意识出发,对《觉醒年代》的创作目的、叙事策略、美学追求、情感力量以及历史表达和思想场域等方面予以生动阐发,观点新颖,颇有见地。全文语言灵动、逻辑谨严、气势夺人,显示出较好的学术功底和文艺批评才能。

崔晓

作品:《曲艺文化符号的成因厘清与价值诠释》

作者:崔晓,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教授

出处:《曲艺》,2022年4月

推荐单位:中国曲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独特的视角,细致剖析了有两千多年历史积淀的曲艺各曲种具有内容共生互文的显著特点及传播的活态性,深入揭示了政治、哲学、伦理等多层面的人文价值,有力回应了一个既具现实性又具理论性的问题:曲艺这门古老艺术如何成为当代文化符号,并得到这个时代不同年龄段的人民群众的喜爱。该文提供了曲艺研究的诸多新角度,对当下的曲艺发展也多有裨益。

董迎春

作品:《现代杂技:从“杂技性”到“杂技剧”》

作者:董迎春,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教授

出处:《杂技与魔术》,2022年5月

推荐单位:中国杂技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近年迅猛发展的杂技剧进行梳理和分析,并针对“杂技性”和“杂技剧”的关系等问题,开展归纳、辨析、探究、反思,不仅为推动中国“杂技剧”的深入研究乃至于理论建构进行了有益探索,而且对于当代“杂技剧”的创作也具有参考价值。

范玉刚

作品:《文艺评论要在提高专业性、社会性和方位性意识中增强权威性》

作者:范玉刚,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山东大学)基地主任

出处:《中国艺术报》,2021年8月

推荐单位:中国艺术报社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理解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发,对增强文艺评论的权威性提出了三点主张:一是提升批评的专业性和价值判断力,二是在紧紧把握时代中引领社会风尚,三是提高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政治站位。这些主张对当前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提升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文章立意高,观点明确,现实意义突出。

何宽钊

作品:《论湖北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的经典性——兼对国家大剧院复排改编版的反思》

作者:何宽钊,中央音乐学院人文学部主任、教授

出处:《人民音乐》,2022年2月

推荐单位:《人民音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针对国家大剧院复排改编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做法,论及音乐经典的历史本质和文化依据,并批评改编版背离原作的经典核心——音乐的民族特色,失去了作为历史经典的根本特质。该文从历史经典的本质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提出尊重经典、守护经典的重要性。全文有理有据,面对权威机构敢于提出批评,是近年来较少见到的高质量的音乐评论文章。

洪治纲

作品:《论新世纪小说的轻逸化审美追求》

作者:洪治纲,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出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7月

推荐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在对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的宏观考察中,敏锐提炼出小说表现美学中的轻逸化特色,发现了新世纪文学在日常书写中蕴含着意义和历史变动、矛盾和理想情怀,体现出文学在多样性与主流价值、主流价值与人民性上的统一,扩大了主流价值创作的美学领域。该文既有小说评论的具体性和针对性,更有自觉的批评理论意识,在揭示新世纪小说审美追求特色的同时,兼具有文学史的评价,案例点评、理论分析都有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深刻性,整体上表现出鲜明的创新努力,在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有相当的价值。

江棘

作品:《东方古典戏剧“现实主义”问题的“身心”置换与再语境化——以歌舞伎、京剧访苏公演为中心》

作者:江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出处:《文艺研究》,2022年4月

推荐单位: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基地

评委推选意见:舞台表演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及其有效性是极具挑战性的艺术话题,本文在深入研究1935年梅兰芳访问苏联的经历与影响的同时,将1926年日本歌舞伎访苏演出纳入考察脉络,并从两者比较中观察认识梅兰芳访苏这一重大跨文化戏剧交流事件,由此思考东西方表演艺术交流与对话的各种路径及其效果。该文观点新颖而具有说服力,不仅有助于读者更深入了解历史,对当下中国文化如何更好走出去,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江腊生、张振强

作品:《脱贫攻坚题材小说的美学追求与反思》

作者:江腊生,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振强,邯郸学院教师

出处:《中国文学研究》,2021年7月

推荐单位: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对具有强烈人民性的重大主题文学创作给予充分关注,体现了文艺评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该文聚焦脱贫攻坚题材小说的美学特征,突出探讨了乡土小说新变的时代内涵及丰富性,彰显了文学创作的现实关怀精神,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小说的文学创造性和对乡土小说的发展。该文主旨鲜明,行文成熟,同时指出作品的一些弱点不足,体现出文艺批评诚实、诚恳和专业的态度。

李琦、闫志成

作品:《中国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乡愁叙事及其意义生成》

作者:李琦,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闫志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年2月

推荐单位: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人类文明及社会心理的角度,结合现代语境下普遍的乡土意识、怀旧表达及疏离的生命体验,对包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诗·中国》《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乡愁叙事及其意义生成展开较为深广的分析。尤其是从叙事主体、叙事主题和叙事空间三个维度,探察这些节目中的乡愁叙事对当下中国家庭结构、集体记忆和三重空间的建构机制,阐述家国情怀之间的文化归属及同构心理,结论富有启发性。本文理论基础扎实,逻辑层次清晰,语言表达充满知性与诗性的魅力。

李晓洁、王自牧

作品:《“讲话”精神与“人民之眼”——延安时期摄影文化建设的普遍与特殊》

作者:李晓洁,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自牧,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出处:《中国摄影》,2022年5月

推荐单位:中国摄影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深入研究了20世纪30-40年代以延安摄影(照相与电影)为代表的革命摄影文化的建设,介绍了延安时期的摄影队伍,讨论了以摄影开启的革命视觉文化的创造,分析了延安时期摄影与党的文化政策的关系。全文以史带论,以“人民之眼”点出了延安摄影的红色文艺的核心价值,通过对新情感结构、新生活、新风景、新革命人的思考,阐述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党的文化政策对中国新摄影方向的重要意义。

刘晓真

作品:《舞蹈评论的“识”与“述”》

作者:刘晓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

出处:《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4月

推荐单位:中国舞蹈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秉持客观、清醒、冷静的叙述立场,凸显了舞蹈评论中常常易被忽略的真相和过程,即如何从“舞”转“文”,由“识”而“述”的上升之道。正如作者所言,文无定法,评论写作也需要不断尝试和验证,舞蹈评论的实践性就在于从不同的路径通往舞蹈审美的理想境地。

朴婕

作品:《“人民”眼中的世界——1949-1965年间中国文学的世界书写》

作者:朴婕,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出处:《文学评论》,2022年3月

推荐单位: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在新时代的文化发展背景下,重新发现一度被遮蔽或狭隘化的新中国17年文学与世界关系的价值。文章以一份报纸、一本刊物的世界书写动态变化为例,实证化说明了新中国的对外视野逐步多元扩大,自主意识逐步清晰,融入世界逐步推进。文学创作表现了“人民”视野的世界交融,视中国与世界各民族亲和为本源性感受,展示出新中国建设世界关系的方向。“人民”视野的挖掘、重现和强调,反映了当代文学重构历史的强大动力和理由,也是中国当代文学成就的一种高指标性显示。这是本文在主旨表达和问题意识上的突出贡献。

邢祥虎

作品:《隐藏的象征:中国电影视觉隐喻的艺术史传统》

作者:邢祥虎,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出处:《当代电影》,2021年7月

推荐单位: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通过对中国电影的文本分析,提出中国电影营造出与古典艺术精神同质异构的美学意义空间。作者在中国电影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相互关联中确立了以修竹比德角色人物的君子品格、以山之大小譬喻人之长幼尊卑、以水指向明心见性的象征主义表现方法。同时借鉴了西方电影理论中关于“暗示就是原则”的美学思想,强调通过影像赋予山川、竹林、江水等自然景观以诗意的隐喻,呈现出东方古典美学的艺术风格,进而实现了中国电影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延长线上的一次历史整合。

张福贵

作品:《百年党史与中国新文艺的逻辑演进及艺术呈现》

作者:张福贵,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

出处:《文艺研究》,2021年7月

推荐单位:《文艺研究》

评委推选意见:作者不受“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遮蔽,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态度,发现中国现当代文艺与社会政治的密切联系,揭示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中国新文艺的逻辑演进的一致性,创造性地将“党史文艺”美学特征总结为追求史传性的宏大叙事、塑造完美崇高的共产党员英雄形象、书写悲壮的正义伦理。文章立场鲜明,观点突出,富有创见。

郑梓煜

作品:《摄影“中国化”的话语实践——兼与“美术革命”的错位交织》

作者:郑梓煜,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研究员

出处:《文艺研究》,2021年10月

推荐单位:《中国摄影家》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是一篇现象分析文章,作者把20世纪上半叶摄影与美术在中国的路径转化现象加以发掘和对比,指出摄影“中国化”的典型路径是模仿文人画,“美术革命”论以西方写实主义为进步与科学的象征从而选择新路径,并沿着摄影与美术的本体规律,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对二者的影响和比照中,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必然性。该文立论新颖,论证扎实,对当下摄影和美术创作仍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优秀文艺短评文章15篇:

储钰琦

作品:《2021年中国电视剧:深刻反映伟大时代精神 生动描摹人民美好生活》

作者:储钰琦,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主任编辑

出处:《光明日报》,2022年1月

推荐单位: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高质量演绎百年党史”“解题式叙事聚焦乡村振兴”“垂直化题材观照现实生活”三个方面,对2021年中国电视剧创作进行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评析。作者提出面对新的历史定位和新的时代潮流,“电视剧艺术更要高举精神之旗,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寻找创作灵感和精神力量”。该文视野宏阔、分析透彻、点面结合、见解独到,是一篇比较优秀的综评性评论。

陈佳冀

作品:《构建动物叙事的崭新话语体系》

作者:陈佳冀,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出处:《文艺报》,2022年4月

推荐单位: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较为新颖的文学视角,将文学的动物叙事延伸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时代课题,扩大了文学视域,也触发有关人性、文明、平等、善性等现代性话题的思考,彰显动物叙事在丰富心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文化支持方面的意义。评论视野开放,兼及历史与时代、中外文化、民族民间文学与文学的现代转化,分析开阔,富有启发价值。

冯莉

作品:《传承人口述史: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式》

作者:冯莉,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研究员、《民间文化论坛》执行主编

出处:《中国民族报》,2022年6月

推荐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传承人口述史”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中国经验。本文梳理了传承人口述史中国实践与理论建构的几个重要关键节点,揭示出抢救性保护的方法论意义。文章言简意赅地讨论了传承人口述史面临的传承人概念、传承人访谈、访谈信息整理、口述史档案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处理原则,并上升到科学保护、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高度,提出了“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非遗保护的科学体系”的宏大构想,显示出作者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和对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格局的深刻领悟,是一篇具有理论张力的优秀文章。

郜元宝

作品:《学习鲁迅,切实树立文化自信》

作者: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出处:《文学报》,2021年9月

推荐单位:《文学报》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围绕如何培养符合实际的自信立论,在简明清晰的文史论证中说明鲁迅因真正的文化自信而广受中国和世界文化界的崇敬。在对鲁迅典型文本的分析中,总结出鲁迅的自信就是批判阿Q式没有脊梁的盲目狂妄的自信,树立“中国的脊梁”的真正切实的自信,从而提出弘扬鲁迅精神,树立真正切实的文化自信。文意体现现实主义和实事求是精神,引证丰富,议论风生,话语晓畅,言简意赅,对于全社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桂琳

作品:《从“长安”到“洛阳”:马伯庸配方的复刻与消耗》

作者:桂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

出处:《文汇报》,2022年1月

推荐单位: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马伯庸小说的成功改编入手,深入分析了马伯庸作品中对超量信息和历史资源的借用,包括其雄心勃勃的跨媒介马伯庸宇宙的建构,使其作品成为市场寄予厚望的IP资源。与此同时,作者指出在互联网思维与市场逐利的双重力量的助推下,马伯庸配方所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并且从中引申出当代艺术创作在整合不同文化资源以及借鉴传统文化时所要注重的相关问题,具有明确的价值指向性。

李静

作品:《当代喜剧节目的“现实性”及其潜能》

作者:李静,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

出处:《文艺报》,2022年6月

推荐单位:《文艺理论与批评》

评委推选意见:喜剧深受群众喜爱,但有关喜剧的研究及评论是众说纷纭的难题。本文用短小精悍的论述,揭示了当代中国各类喜剧节目的优势与特点,亦不讳言其中不足。同时结合具体分析,提出了促进喜剧类节目健康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寓论于评,见微知著。

龙其林

作品:《用好北京冬奥会的文化遗产》

作者:龙其林,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光明日报》,2022年2月

推荐单位:中国文艺评论(上海交通大学)基地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对北京冬奥会的文化遗产作了四点阐发,一是人民性和快乐奥运理念,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特色,三是疫情防控与体育竞赛相协调、中国人民与世界互爱互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四是体育竞技场成为展示世界各国文化的舞台。这些阐发全面而系统地揭示了北京冬奥会对于世界奥林匹克运动所作的独特建树。文章选题现实性强,概括准确,说理清晰,文笔晓畅,具有说服力。

马苏薇

作品:《红色文创焕发新活力》

作者:马苏薇,人民日报社文艺部记者

出处:《人民日报》,2021年8月

推荐单位:人民日报社文艺部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对当前红色文创活跃现象给予了敏锐关注和充分肯定。文章以广阔的视野,观察红色旅游热与红色文创热的互动现象,从全国各地众多红色文创成功案例中总结和发现其中的规律,指出红色文创创新的三大新路径。该文以清新的文笔、丰富的细节、敏锐的思考,带给读者一个重要的文化观察和结论:以红色文创传承红色基因,是文化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重要范式。

谈欣

作品:《尊重艺术 尊重自己 尊重观众》

作者:谈欣,南京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学科系主任、副教授

出处:《中国艺术报》,2021年9月

推荐单位:中国曲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通过透视艺术创演中作品、演员、观者三个维度,阐释了艺品、人品双重塑造中必须始终观照观众的体验和需求,才是新时代曲艺工作者敬重舞台、敬重艺术的努力方向。这不仅戳中了当下“饭圈文化”崇尚“流量明星”“网红明星”乱象之根源,而且揭示了曲艺工作者应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时代负责、对艺术负责的鲜明态度进行艺术创作之本质,具有较强的创作引导价值。

汪素芳

作品:《纪实摄影的“变”与“辩”》

作者:汪素芳,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出处:《中国摄影报》,2021年10月

推荐单位: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用思辨的语言方式,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技术变革给摄影行业带来的摄影记录性与纪实摄影概念混乱的现象,进而对摄影人印象中的“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分类提出质疑,对一味以内容数量大来加持纪实摄影却不注重视觉语言锤炼的现象、对新世纪以来纪实摄影的“老”“新”“泛”等现象展开辨析和批评,提出要以动态、开放的意识对待纪实摄影的内涵与外延演化,具有一定启发性。

王茸茸

作品:《“多声部”乐章的立体展示——话剧〈路遥〉观后感》

作者:王茸茸,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出处:《上海艺术评论》,2022年2月

推荐单位:中国戏剧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紧紧抓住话剧创作特点,通过细致剖析《路遥》主创在多重空间、多个意象、多种情感等方面叠加交错的设计与运用,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全剧如何运用舞台语汇并有效调配戏剧场面来立体展现主人公路遥的创作境界与人生境界,也揭示了该剧何以能给予观众震撼的创作思路及呈现方法。文章阐述清晰,融汇作者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与思考,是一篇优秀的戏剧短评。

许莹

作品:《文学纪录片也能“刷屏”》

作者:许莹,《文艺报》艺术评论部编辑

出处:《中国文化报》,2022年6月

推荐单位: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一系列文学纪录片纷纷被“刷屏”说起,对纪录片及其编导关注优秀文学作品和作家背后的美学与思想追求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深入分析。文章对作家因不习惯镜头而无意流露出的“羞涩”所带来的意外观赏美感及其背后深义,用“弱德之美”“精神的原乡”“诗意的生活”等来揭示两者相融后给各自所带来的审美增值。作者强调“文学纪录片的走红不是意外”。实际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喧嚣的电子多媒体时代,“比任何时代都更容易觅得知音”。而力推优秀文学作品的文学纪录片的走红,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杨宇全

作品:《民间美术何去何从——关于民间美术保护与利用的一些思考》

作者:杨宇全,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出处:《中国美术报》,2022年4月

推荐单位: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指出当下社会发展实践中对民间美术传承发展十分不利且各种令人忧心的现象,并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系统化地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保护和利用民间美术的建议。作为短评,言之有物,切中时弊,语言恳切,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张瑞田

作品:《书法批评的忌讳与作为》

作者:张瑞田,中国作协作家书画院副院长

出处:《中国艺术报》,2022年3月

推荐单位:中国艺术报社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短小精悍,直言当代书法批评存在的两种弊端,一是丑化矮化批评对象的“美人痣”式批评,一是自我吹捧、相互谩骂的“党同伐异”式批评。作者意在匡正时弊,激浊扬清,并从学理上强调了书法批评的重要性、书法批评家的重要作用以及书法批评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对当下书法批评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赵亮

作品:《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

作者:赵亮,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负责人

出处:《中国文化报》,2021年12月

推荐单位: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作者敢于拆穿文艺评论繁荣表象背后的弊端,提出文艺评论要有紧贴作品的研究、平实自然的语言、真诚坦率的态度,这样才能接通文艺作品的在地之气,避免创作者不买账、读者不认可的尴尬境况,回归文艺评论该有的样子。文章文笔犀利,观点明确,读来痛快。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年度推优专题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年度推优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暨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办

直播观礼|第七届“啄木鸟杯”推优暨第三届优选汇云发布典礼

来投稿,参加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与“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章程(2022年9月修订)

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名单及评委推选意见

重磅推出 | 第六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云发布典礼在京举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