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扫黑风暴》: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周思明)

2021-09-15 阅读: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周思明 收藏

  编者按:电视剧《扫黑风暴》于暑期播出后,其题材尺度、叙事技巧、表演风格和影像格调等方面散发出的能量,不仅得到观众的普遍好评,也引起读者的热议。《长江日报》推出三篇评论文章,从“新时代电视剧的人民美学”“现实主义创作”等文艺创作角度对该剧进行了解析。本网选载两篇:

《扫黑风暴》: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

  扫黑除恶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心向背、基层政权巩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暗合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那个典故。聚焦这一重大题材的电视剧《扫黑风暴》,一经在网络和荧屏播放,即在观众中掀起一场收视风暴。数据显示,剧集在腾讯视频上线后,仅6小时播放量即破亿。有评论者认为,就题材创新而论,作为一部市场中较为稀缺的扫黑题材电视剧,《扫黑风暴》实际上为此类型剧集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参考样本,以偏悬疑的剧集风格呈现了扫黑题材的别样讲述方式。

  剧情高度真实且惊心动魄,是《扫黑风暴》最为突出的艺术特征之一。之所以作如是观,辄因该剧是由直接介入相关斗争,掌握大量相关资源的中央政法委全程参与。观剧过程中,观众明显能感受到,与中央督导组周旋的黑恶势力的嚣张和冥顽。高明远身为一个黑道头目,豢养职业杀手及众多马仔,雇用其同伙杀害阻碍工程项目的质检员麦自立,以及想要向中央督导组举报的麦自立妻子薛梅等多人。中央督导组几次面临线索中断的窘况,身为14年前“麦自立案”关键人物的马帅,甚至在九一五专案组组长何勇提审时意外身亡,整个观剧过程可谓步步惊心。诚如《扫黑风暴》总制片人李尔云所言:“其实在一开始筹备项目的时候,中央政法委就很明确这部剧要做的是还原真实扫黑过程中的艰难,而不是中央督导组一来,就马上解决了地方的问题。”而官方公布的数据也表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共有754名政法干警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牺牲负伤。因此,《扫黑风暴》并非面壁虚构空穴来风,其还原真实的程度,可说是一次与现实的无缝对接。

  如果《扫黑风暴》仅为现实的翻版,尚不足以称作一部精品力作。作为一部艺术片,一次成功的诗学打造,该剧成功跳脱纪录片的局限,在故事、人物、场景等多个维度实现了艺术化的转换,剧集将真实案件掰开揉碎、解构重构,并融入不同的人物和案件之中。如此这般,苦心孤诣,目的就是做一部既能够承载向扫黑英雄致敬使命的影视剧,又要兼顾剧集商业性和市场性的逻辑自洽,在更宽松的创作空间下,让剧集的人物塑造更为立体和鲜明。身为该剧男主角的李成阳,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人物形象,可谓非典型人物塑造,但他的表现,却凸显了一个有信仰的人的正义与胆识。在中央督导组侦查黑恶势力的同时,李成阳以一己之力,投身探寻真相的凶险博弈,并在中后期成为中央督导组的坚强助力。李成阳之外,其他人物也凸显了各自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比如,爱拿着一个粉色保温杯的大江却一脸刀疤,胡笑伟没事就爱量自己的血压等等。经由这些颇具辨识度的细节呈现,令观众产生对角色的强记忆度。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扫黑风暴》作为一部严肃紧张的悬疑剧,也羼杂着黑色幽默的味道。剧中,围绕着“李成阳是不是好人”这个疑问,剧集也引而不发,一开始就将李设置在监狱内,且和犯罪嫌疑人马帅称兄道弟关系亲密,收获了真伪难辨的特效。但伴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李成阳的过往经历如同剥笋一样被次第揭开,他的正义坚守也最终得以浮出水面,剧情出现了欧·亨利式反转。而“孙兴的爹究竟是谁”,亦成为人们观剧过程中的热议话题。不同于既往类似作品将人物立场和盘托出的浅表铺陈,《扫黑风暴》将“谜团”贯穿剧情始终,它牵引着观众在故事进展过程中不断叩问和追寻真相。可以说,观众观剧的过程,也是谜团被逐渐揭开的过程,更是观众得享沉浸式剧情体验的过程。正如导演五百所言:“以前的剧可能形式感特别强,节奏推进很快,但这部剧里我给了非常多的留白,因为实际生活里可能没人会把话直接说明白,大家都是点到为止,这种空白观众是可以自己想象得到的。”

  电视剧《扫黑风暴》有力地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现实主义创作的精辟论述。恩格斯早在1859年就已为未来的艺术绘制出一幅蓝图:“较大的思想深度”“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同“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融合”。在致玛·哈克奈斯等人的书信中,恩格斯深刻指出,现实主义“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电视剧《扫黑风暴》的创作,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言:“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所以,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之势。”在这个意义上,电视剧《扫黑风暴》的创作经验,值得影视创作界研究和汲取。

 

  (作者:周思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抗战剧何以走不出“雷”区

  文艺评论要为创造经典保驾护航(周思明)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