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长安三万里》:以动画美学跃迁绘制大唐气象(戴清)

2023-08-07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戴清 收藏

以动画美学跃迁绘制大唐气象

——品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审美意蕴

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水平自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其后的《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姜子牙》《深海》等,表现出明显提升,较好的市场反响便是其最好的证明。正在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在此基础上惊艳登场暑期档,带有大唐古风特色的人物造型、建筑审美、剑术舞蹈特色鲜明,叙事影像、精神意蕴、文化审美品格都有着自身的精巧与追求,值得关注。

悬疑伏笔诗韵丰饶

《长安三万里》选取的叙述起点颇有特色,正是高适率部与吐蕃军大战拉锯胶着、危在旦夕之际,偏偏在此时,高适向皇帝派来的太监程公公回忆、讲述自己和诗仙李白的交往。选取这个时间点和叙述视角只能有两种可能,要么高适这位大将已然自暴自弃——开篇他的自伤、脖子上的鲜血、低颓的气势也确实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但也存在另一种积极的可能。随着情节发展,观众跟随高适的讲述从最初认同前者到一步步相信后者。这个过程正是李白和高适反向发展、彼此映照的命运曲线。开篇的伏笔与悬念在最后水落石出就显得顺理成章,视角的选择十分有利于悬疑感的营造与后期的释疑。

从片中主要历史人物的选择与设定来看,处于“熟悉”与“不那么熟悉”之间,也正是对表现内容的最好选择;一方面李白是老少皆知的诗仙,其著名诗篇、为贵妃杨玉环献诗、让高力士脱靴等广为人们熟知。但大众对他更多的诗作和一生经历又并不深入了解。而对高适,普通观众了解的可能就更少了,或许仅限于边塞诗人的身份以及个别代表诗作。以高适的视角讲述他和李白的交往,就有很强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新鲜感,片中出现的李白的朋友们都大名鼎鼎,如杜甫、孟浩然、王维、王昌龄、李龟年,观影时让观众会心而快乐;一首首优美的唐诗,更是吸引了大量低龄学童和家长们,可谓老少咸宜。

片中,李白的一生恣肆不羁、跌宕起伏,高适与李白为寻求仕途功名或为赴彼此友情之约而辗转各地,也将影片构建的地域时空美感绚丽敞开,人物际遇的反差则令人嗟叹:高适多次到访却屡受打击的长安璀璨恢弘,李白在这里终登庙堂却又难以融入,达到人生的辉煌却又落寞离去。高适在安史之乱后再入烈火熊熊、衰败凄凉的长安城,反差之大令人痛惜;长江边上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的黄鹤楼见证了大唐盛世,也留下了李白最终写下的千古名篇;盛唐的扬州城富贵温柔,李白诗酒风流、青春豪放,也是高适意识到自己技不如人之地。李白千金博美人一笑、落拓不羁,高适却感格格不入,也通过他的眼睛让观众领略了盛唐气象潜藏的危机;已然衰颓却仍让李白高适等文人发追古之幽情、久久不愿离去的商丘梁园,是“历史中的历史”,寄托着李白高适们以文才得遇明君的向往与渴望。更有开头结尾、不断闪现的陇右边塞,高适所在的唐军在大雪皑皑中盘桓于群山之间,掩不住的壮阔苍凉……地域纵横、长安万里,刻印着人物一生的脚步与记忆,也构建起影片美不胜收的审美意象,它们是丰饶繁复的,不再是单一的海棠树,而是一簇簇意象群,构成了影片丰饶错落、繁复璀璨的艺术意境,更是动画电影美学段位跃迁提升的标志。

剧中众人一道随李白吟诵千古名篇《将进酒》是全片的高光桥段,如同电影《妖猫传》中大唐的极乐之宴那么令人叹为观止,也令人想起《大鱼海棠》中鲲从海天之门飞升到天空的一幕……诗歌声中,光影变幻流动、摇曳生辉,众人乘着鲲鹏翱翔于水天之际,充满了浪漫主义与表现主义想象力,将诗之美、人之陶醉和人生嗟叹表现得美轮美奂。

盛衰穷达诗脉千古

从精神意蕴的追求上,当下动画电影有着鲜明分野,如有针对低幼儿的《熊出没》系列以温暖喜感调性见长,也有一批充满创新的动画影片致力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掘与“两创”呈现,表现为其精神主旨的深邃表达,这一点在《姜子牙》等动画影片中就已相当突出,当然也并不总是成功的。《长安三万里》表现出相似的追求,在文化审美上是地道的中国风,在观念上则灌注着当代人的思考。

片中,李白与高适有似当下影视剧中的双男主设置,片中前大半部分李白所代表的“醉态盛唐”的恣肆奔放、才气纵横给人以无比强烈的印象。两人的友情更以李白说《侠客行》其实是“我是照着你的样子写的”、鼓励高适“你心中的锦绣终能脱口而出”以及高适最终解救李白几个段落最为动人。影片越到后面对高适的展示越多、分量越重,特别是随着高适由从八品擢升为三地节度使,军政大权在握,而李白却因加入永王阵营而犯下谋反罪,沦为阶下囚,两人境遇的对比之感愈发强烈,也让一直牵引观众遥望李白一生的高适日益成为主角,这一翻转、对比到剧尾达到全剧高潮,高适也成为收复长安城的幕后英雄。

高适与李白的命运对比折射了当代人的审美取向与务实偏好,高适重实干实操,李白是天才诗仙、却不务实。更进一步,高、李的境遇对比实际上并不限于个人的命运沉浮,还带有国运衰落对个体命运的无情捉弄与讽刺意味。国运盛时,高适凭高家枪法竟无法在玉真公主的盛宴上博佳人一笑,而李白以文才走通了终南捷径、暴得大名。安史之乱、国运由盛转衰,立功、立言的价值顺序又回归儒家正统。《典论·论文》中曹丕说“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表达的是开国之君的文化关切;而遭逢乱世战争,就变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同时,高适和李白的命运对比还不只是武将与文人的境遇反差,它们投射了中国传统士人建功立业的普遍渴求,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然而个人穷达与国运之间的关联又是复杂多变的。

片中李白身处庙堂、江湖与修道成仙的追求纠结之中,既追求功名、渴求得遇,却恃才放旷、恣肆洒脱,在出世入世之间也就每每进退失据,如他的诗中表达的“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这不只是李白的人生困境与选择焦虑,也是中国传统士人带有普遍性的精神境遇。然而,在影像化呈现李白这一人物时,表现其醉酒当歌、才气纵横易,揭示其深邃生命体验、追求精神自由较难;呈现诗歌的优美上口易,形象化诠释其深厚蕴涵则难。目前虽尚有不逮,总体上已展现了浓郁诗情与沉浸式美感。

《长安三万里》中的人物身体线条自然、逼真而立体, AI助力动画创作、使动作更连贯流畅,李白高适相扑、高适舞剑,扬州河中船上舞姬起舞、长安盛宴中胡姬舞蹈旋转闪烁、动感迷离,有流光溢彩之美,同时,在陇右塞外的战争场面惨烈紧迫,让观众身临其境。但在人物建模上,人物上下身比例似仿照唐俑,即上身长、下身短,虽表现出其孔武健壮,却显得人物的身材都比较矮小,于审美表达上如何在守成和创新方面加以平衡仍待探索。


(作者:戴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二届视听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戴清专页

以《长风渡》为例:古偶剧的探索出新(戴清)

《温暖的甜蜜的》:在一次次说“不”中走向真爱,回归本心(戴清)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