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消失的丙察察》:道路变迁中的西部发展纪录(周文萍)

2023-07-20 阅读: 来源:《中国电影报》 作者:周文萍 收藏

说起横断山区,人们的印象是美丽风光、民族风情与贫困生活的叠印,受崇山峻岭阻碍,这里交通困难,与外界长期隔绝。中国西部开发、脱贫攻坚,在这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修路成为重中之重。纪录电影《消失的丙察察》便以一条路的变迁反映了新时代以来这一地区的发展变化。

丙察察原是由云南进藏的一条简易公路,由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察隅县城,全长约270公里。这条路绵延在深山峡谷与悬崖峭壁间,路面坑洼泥泞,途中还有超过150处塌方落石区域,更翻越了三座海拔4000米的高大雪山,是进藏路线中风景最优美,道路最艰险的一条。以“眼在天堂,身在地狱”的强烈反差成为越野爱好者挑战自我,自驾进藏最爱的一条线。2016年,随着新滇藏通道的建设,丙察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被改建为三级公路,通行条件大为改观,昔日地狱般的凶险从此消失,《消失的丙察察》正是导演栾江带领团队在道路改造完成期间跟随越野爱好者对丙察察沿线的一次观察与记录。

影片记录了那些即将“消失”的东西:艰险的道路,交通和生活。片中多次出现怒江沿岸百姓传统的交通方式:茶马古道上,马帮的铃声响了千年;年轻的小白夫妇偶尔还会抓着悬在半空的溜索过河;乡邮员强巴次仁用马驮着邮件在山路上跋涉,一次来回14天,要走四座雪山和牧场,遇到下雪就非常危险。险峻的环境下,修路也曾经格外艰难:人们用大锤砸,用锄头挖,用撬棍撬,用手搬石头,往往一天只能修两三米。

影片也记录了那些取代“消失”事物的新生事物:茶马古道早已废弃,改造中的道路上随处可见修路的工地,人们用挖机进行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的同时风险也大为降低。强巴次仁也骑上了摩托送信。至于过河,新怒江大桥与旧的朝红桥和古老的吊桥三桥并架,宣示着安全与便利。

影片还记录了那些不会“消失”的东西:怒江沿岸的百姓生活。这里是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藏族、怒族、傈僳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生活在这里,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在这里流传,但人们并不因民族和信仰的不同而冲突,而是互相尊重,和谐共居。很多家庭是多民族的组成,如小白夫妇是僳僳族和藏族的结合,藏族老人俞夺明的父亲是怒族,其子女有些与藏族结合,有些与怒族结合,孙子中还有个是独龙族。多民族多宗教的家庭也不少见,如采蜂人李文东是傈僳族,妻子藏族,两人信天主教;父亲怒族,母亲傈僳族,两人信基督教,哥哥则信佛教。一家人吃饭前会同时用多种形式进行祈祷,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呈现。

影片更记录了被保护与传承的东西: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如老人俞夺明,他是解放初当地培养的第一批人民教师,经历过一个人教4个年级,语文数学体育音乐都教的阶段,晚年致力于收集整理藏族小调。他具有明确的历史意识:“我把音乐收集完了,有记载了。如果历史上没有记载的,现在我收集以后,有记载了。”怒族乐师赵国翔早在1973年就开始组织人们学习演奏民族音乐,现在更成为非遗传承人,在政府支持的支持下弘扬民族音乐。

所以影片的“消失”是令人欣喜的“消失”:道路改善之后,消失的是艰险,是贫困,而丙察察沿线壮丽的风景不会消失,各民族的文化不会消失,人们火热的生活热情更不会“消失”。这种“消失”的本质是发展,它是人们多年奋斗的成果,将给沿线百姓带来新的生活面貌。

影片最动人的是对一个个普通人的纪录。片里有两个群体,一是丙察察沿线生活的各族民众,一是以老迈狼为代表的外来者。前者作为原住民,承受这里艰苦条件的同时也一点点改变着这里。后者作为外来者,欣赏着这里壮美的山河风景,也体味着这里的发展变化。但后者也并非单纯的过客,从第一次来到这里,丙察察就融入道许多人的生活,与他们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迈狼是热衷于探险的自驾越野爱好者的代表。他正是早期从丙中落出发,通过实地探索第一个绘制出丙察察线手绘地图,开拓出丙察察线的自驾者。现在网络上流传的丙察察线路手绘地图很多就出自于他。作为地理控,他被丙察察丰富多变地貌深深吸引,曾十多次走过这条线路。他见证了道路的变化,见证了修路方式的变化,也见证了沿线人的变化。片中这次穿越他是对自己丙察察岁月的回顾,也是对丙察察变化的一种见证。他还在这次穿越中找到了多年前曾拍过照的一家人,照片中的小孩已经长大。

与老迈狼一同上路的黄志坚则是民族文化的研究者。他从2007年来到怒江拍摄,便被这里深深吸引。此后他开始在此进行研究,以徒步、骑车、搭车、坐公共交通等方式沿怒江考察,研究怒江的自然与文化。历时十年,他见证了丙察察沿路各民族的变化,写出了一本名为《怒江十年》的书。

经营客栈的蚂蝗夫妇则由自驾者变成了定居者。他们喜爱自然,被丙察察线吸引而留在这里。他们的客栈成为了自驾探险者的聚集地,他们接待四面八方的的自驾者,也带着他们一起走遍西藏,成为了丙察察与外界交流的桥梁。

更多的自驾者成为了信息传播者,他们将丙察察的美传播到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里,来到这里,了解这里。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十八大以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时指出:“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建设。《消失的丙察察》在一条道路的变迁中反映出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成就,以平视的眼光记录了沿线多民族和谐共居的生活状态,平凡百姓鲜活生动的故事与时代发展的脉搏相应和,真切动人。


(作者:周文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影协评论与交流委员会主任,广州大学副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暴风》:红色革命电影“兄弟叙事” 与港式“双雄”对决场景的融合(周文萍)

《断网》:新瓶还需装新酒(周文萍)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