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正文

坚持正确导向 提升评论神采——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综述

2021-11-23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邱振刚 李晶 苏妮娜 收藏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暨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视频集锦

  金秋十月,丰收的喜悦正在祖国大地上四处绽放,10月25日,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点击查看)的众多学员,来到了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中山,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培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穿过两或三个季节,来到这座南海之滨的城市,投入紧张又活泼的学习生活之中。本次培训班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广东省文联、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承办,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山市文联协办,宗旨在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文艺评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点击查看)、中国文联《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实施方案》,培养一批文艺评论领域领军人才,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共同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开班式(中山现场)

  本次培训中,原计划有三十五名学员聚集在广州中山共同接受培训。然而,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下,主办方当机立断,灵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多名授课专家和学员服从疫情防控大局,及时调整行程,把课堂从线下“搬”到了线上。本次培训班的学员被分成四组,第一、二、三组学员在中山培训班驻地学习,第四组学员则是通过网络,在“云端”完成了培训,他们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云四组”。他们每天严格按照时间安排,准时打开网络终端,进行线上学习。仲呈祥、陈晋、张江、廖奔、吴为山、宋乐永、欧阳友权等多名授课专家,也是面对网络终端的摄像头,开启了他们的授课。地理的阻隔并没有阻断思想的传递和知识的分享,授课专家、中山现场、“云四组”在网络中相遇,在“云端”交流,在两周的时间里,培训班各项预定日程始终在稳定、顺利、高效地进行着。

线上线下学员集体合影

  在中山现场,为了确保疫情防控政策得到精准执行,主办方更是牢牢抓住每一个环节,不给疫情任何可乘之机。比如学员们第一次团聚,就是在培训开始当天清晨的核酸检测现场。在绿草如茵的南国草坪上,新旧朋友一边摘下口罩相认,一边拿出手机接受检测——“亮出您的舌苔并扫码认证”。从这一刻起,周到细致的检测贯穿了整个培训的时光,为培训的开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首领”班授课专家:龙平平、仲呈祥、于平、陈晋、胡波、廖奔、张江、宋乐永、刘斯奋、欧阳友权、吴为山(按授课顺序排列)

充实的课堂学习:主题鲜明 精彩纷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本次培训班早在筹备之初,就把党史学习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首要位置。本次培训的第一堂课,就是由中共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龙平平授课。龙平平不但有着深厚的党史研究功底,而且还是今年好评如潮的爆款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的编剧。当天的授课中,他以《〈觉醒年代〉: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溯源》为题,将多年的学术思考和鲜活的编剧经验融为一体,于文化觉醒的维度解读建党这一历史性变革的引擎发动时刻。10月27日上午线上授课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虽隔着屏幕还是充满深思与激情,他以《理论指南批评准则——习近平论文艺评论学习笔记》为题,对“以文化人、以艺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的观点进行了全面阐述。仲呈祥多年来一直坚守在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实践的第一线,众多学员早就从他的思想中获益匪浅,当天的授课后,线上线下的交流十分热烈。28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第一届副主席于平以《培根铸魂 凝神聚力——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当代表达(1949-2020)》为授课主题,他的授课十分接近舞蹈实践,课堂气氛更是高度接近舞蹈表演现场。更为可贵的是当天下午,学员们考察火炬开发区歌舞团的时候,他进行了一场实践与评论交汇的现场教学。学员唐白晶本来就是于平的博士研究生,师生二人对当时表演的即时点评,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着评论与创作的关系的确是血肉相连、密不可分。

“首领”班学员前往中山火炬开发区歌舞团进行舞蹈艺术调研

  10月29日上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以《从党史看精神、看国家、看道路》为题的授课,脉络清晰地展示出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全国人民,一步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他的讲述中,百年党史被格外立体、格外生动地呈现出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是深深烙进了每一名学员的灵魂深处。10月30日上午,学员们在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戏剧史论家廖奔以《百年现实主义戏剧:创作与理论的共振》为题的授课,走进了现实主义戏剧发生发展的历史河床。廖奔以多部经典剧作为蓝本,既深入剖析了作品深层结构中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又以此为枢纽节点,以点带面地串联起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变迁的历程。不但从事戏剧批评的学员大呼过瘾,来自其他门类的学员也表示非常“解渴”,认为现实主义戏剧的启示,对自己按照现实主义的标准开展评论工作大有裨益。当天下午,学员们迎来了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批评》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张江以《文学批评的阐释学问题》为主题的授课。张江所提出的“强制阐释”的理论观点,早已为学术界关注,现已经过多年完善,呈现出更加严整的理论气象。多名致力于文艺理论研究的学员表示,“强制阐释”理论提醒我们,真正的文艺评论,应脱离对西方文化理论的生搬硬套,立足本土语境,实现对作品的审美和对主体精神的建构。

  10月31日上午,光明网副总经理宋乐永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文艺评论融媒体传播趋势与应对策略》的讲座,他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对文艺领域的影响逐渐加深,文艺评论可以借助融媒体走得更远、更深,当然也要注意应对可能会出现的舆情。在融媒体方兴未艾的当下,这样的课程可谓恰逢其时,学员们都听得很认真,思索着如何利用崭新的融媒体平台让评论的声音获得更加有效的传播。

  11月1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斯奋来到培训班中山现场,为大家带来了《文艺评论四题——我的实践和思考》,他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众多广东地域风格明显的著名文艺作品,把“生活与创作”经验分享得精辟入里。学员冯华说,这次能现场听到刘斯奋的授课,简直就是一场奇妙的缘分之旅!原来,冯华早在大学阶段,就将刘斯奋视为学术偶像,还曾给他写信,这次冯华把刘斯奋当初的回信和赠书一并带来,和自己的偶像首度聚首,这次宝贵的当面聆教,自然让他激动万分。

  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颇有建树的文艺评论工作者。为了让学员之间打破藩篱,相互激励,主办方还在11月2日特意安排了学术汇报环节。当天的培训班现场,气氛真诚热烈,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珍贵的十分钟每个人都舍不得,渴望能够最大限度地用好,超时成了大概率事件,敲杯子的提示音不断响起。其中,第一组学员以学术逻辑缜密、领域广阔征服了大家。第二组学员轮番登场时,观点的锋利度和指向的明确性令人惊叹不已。第三组在当天下午亮相时,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宽松,他们大多结合创作实例,既犀利明快又接地气的理论分析充分体现出文艺评论的实践品格。“云四组”组合风格不一,错落有致,虽在“云端”,也向中山现场释放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学术冲击波。总之,当天的学术汇报中,35位学员的思想火花交相迸发,每一位学员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实现了对他人的启发。

学员学术汇报

  《入木三分 以美铸魂》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11月3日的授课主题。他结合自己的雕塑创作,把评论和创作之间相互推动的关系勾勒得鲜明灵动。尤其是他的众多著名作品的海外传播过程,让学员们对文艺评论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有了清晰认知。4日,网络文艺研究领域公认的先行者、拓荒者,中南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导、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欧阳友权带来了以《现实题材网络创作与网络文艺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主题的讲座。他结合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头部作品,授课深入浅出,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精神在网络创作的必要性在当天的课堂上得到了深刻阐发。当天下午,培训班上还进行了以微短快评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如果说每一个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的即兴表演,微短快评就是文艺评论的即兴演出。通过苏妮娜、周文萍、邱振刚、金浩、张凡等的陆续分享,学员们对互联网时代的文艺评论如何及时发声、借力而上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研讨微短快评写作学术沙龙”现场

  “专家授课内容丰富,自己获益良多,课上所学内容值得在今后反复咀嚼,融化进自己的心灵,落实到批评的实践中”,这也是当天的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的普遍反映。其中学员吴春集表示,十位文艺评论大咖的授课是此次培训班的主菜,授课内容从文学、影视、美术、文艺理论到舞蹈、网络文艺全方位覆盖,自己不仅提高了理论素养,拓宽了视野,更有触类旁通的收获。“云四组”学员赵莹说:“十几天的密集课程虽然是线上上课,不能和大家面对面交流,但小小遗憾掩盖不了超越预想的收获。老师们从不同侧面授课,既有党史学习教育的精神洗礼、高屋建瓴的价值引领,也有不同艺术门类的专业探讨,还有艺术评论精品赏析,更有为应对网络科技时代而专门设立的网络文学、未来网络科技等前沿课程。不能到场学习,缺失了观摩和调研体验,但是,仅仅讲座课程已经让我满载而归。”

丰富的课下调研:观照实践 拓展思维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课程在设计上的精心之处,在于除了上述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外,还安排了系列现场调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在现场”的形式让学员获得“沉浸式”的体验与学习,这使得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在“现场”课堂中得到充分释放和验证。同时,学员们也从现场实地调研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在研判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知识观点和理论构架。

  艺以德为先,文艺评论也不例外。11月26日开班第一天下午,无论线上线下,学员们都分组展开以文艺评论工作者职业道德为题的讨论。这一安排也为整个培训班的学习划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起跑线。27日下午,学员们乘车前往左步村、崖口村参加了现场教学,感受新时代乡村振兴建设,为文艺评论和创作积累素材、汲取养分。29日下午,学员们实地考察了孙中山故里翠亨及广州早期革命家杨殷故居,聆听了孙中山研究会会长胡波的主题讲座《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在翠亨,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了少年孙中山的生活学习环境。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看着陈列的孙中山生平史绩图片和实物,大家深切缅怀这位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不朽功勋的伟人,进一步了解了孙中山热爱祖国、心系民众、追求真理、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同志杨殷烈士的故居,从其早期生活场景和从事革命工作的历史图像中,大家有感于杨殷同志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对党忠诚、舍己为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员们的内心深受震撼,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首领”班学员前往中山崖口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

“首领”班学员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30日晚,学员们观摩了粤剧电影《白门柳》,该剧小说原著即出自刘斯奋笔下,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学员们就粤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以及文学与影视艺术的深层关联进行了探讨。

“首领”班学员调研横琴深度合作区建设

  31日下午,现场调研课堂转战至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学员们来到珠海横琴,全面了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现状、规划、宗旨、目的、未来发展蓝图,以及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对横琴开发高度重视,从2009年起,先后4次亲临横琴,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要求。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重要动力。通过观看展馆视频、图片、数字沙盘等项目,学员们对“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金融、城市基础设施、区位交通、产业协同、城市规划等有了充分的了解与认知。

  除此之外,最吸引学员注意力的,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内作为“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示范性项目的澳门大学横琴岛新校区,以及在区内落地的诸多文旅项目,如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以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旅项目“香洲埠文化院街”、新华书店创新品牌“横琴书笙馆”、横琴地标级文化娱乐综合体“创新方”、中国紫檀博物馆横琴分馆、横琴天汇星影视综合城等等,这表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定位并不是局限在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而是全面铺开,打造“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为湾区“优质生活圈”提供充足和优质的文化供给,为“国际一流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软实力支持。学员们表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现场调研课堂,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增进深度交流,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的理解和把握。

“首领”班学员前往深圳腾讯总部调研

  11月3日,学员们乘车来到深圳调研,第一站是在腾讯总部领略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一进腾讯总部的大门,学员们就感受到满满的高科技感,跟随着讲解员步步深入,学员们在第一层,通过模型演示了解了在贵州大山深处的腾讯数据库,依山体而建,层层关卡,不仅能抵抗现代武器的攻击,还能通过智能守卫实时监控,更能在最后时刻释放移动基站,保障通信安全。在第二层,腾讯旗下几大文艺IP尽收眼底,盛大文学、全民K歌、腾讯视频、QQ音乐……满目的QQ公仔将大家的记忆拉回了上世纪90年代末的时光,《庆余年》等大型网络作品的生产历历在目,科技人文相得益彰。在第三层,通过座谈,学员们与企业之间了解了彼此的需求,为文艺评论与融媒体更紧密的联系前景寻找可行之路。

“首领”班学员赴大芬油画村调研

  结束腾讯总部的参观,学员们来到了深圳大芬油画村。这里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集散地。这里拥有1000余户文化企业,艺术画廊与民房相邻而居,并没有违和感。村里有很多画室、艺术馆,有些店主自己就是艺术家。行走在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学员们,对文艺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积蓄了更多的憧憬和动力。

  当天的调研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课堂授课带来的是形而上的智慧启迪,课下调研则带给自己直观具体的现实体验。二者的组合可谓相得益彰,彼此助力。学员汪素芳说,现场调研帮助学员拓宽了视野思路,沟通了批评与理论、评论与传播、学界与业界、线下与线上、历史与当代。学员郝斌说,培训班除了课堂授课,还精心安排了关于地方文化建设、科技企业、基层文艺等丰富的现场考察课程,促进学员们对于文艺评论如何“接地气”作更多思考。

  11月6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在中山开幕,这次论坛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文艺评论界专家力量参加建设与大湾区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大湾区文化,助力加快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文化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的创新发展。面对极具前瞻性和号召力的主题,作为嘉宾参加的学员们激动万分。优秀文艺创新案例、重点文艺研究课题、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特聘专家、论坛主旨演讲,一上午的时间紧锣密鼓,又一次拓展了学员们的思维。分论坛上,学员们认识了更多来自大湾区各地,在各自领域有研究的同仁。李晶、金浩作为学员代表在论坛闭幕式暨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结业式上发言,两位同学细数收获,畅谈理想,充分体现了这一代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风采。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从10月25日到11月7日,两周中的一幕一幕都已化为闪烁的繁星,在记忆的长河里照亮着彼此的心灵。大家在踏上返程之路前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培训,自己提升了理论修养、汲取了精神力量、增强了工作本领,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一定会把这次的学习收获化为文艺评论实践中的前进动力,用实际行动去落实本次培训班开幕式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对大家提出的期待——

  “不断提高思想站位,坚持评论正确导向;涵养理论功底,增强评论底气;紧贴当下实际,增强评论影响力;倡导文质兼美,提升评论神采。”

  (本文原刊于《中国艺术报》2021年11月22日第7版)

 

  延伸阅读:

  “首领”的收获 | 坚持正确导向 提升评论神采(“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首领”结业了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在中山开班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师资阵容

  迅速开启学习风暴模式!“领军班”的小伙伴们分组研讨职业道德建设

  于平:培根铸魂 凝神聚力——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当代表达(1949—2020)

  陈晋:《从党史看精神、看国家、看道路》

  龙平平:《<觉醒年代>: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溯源》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