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小剧场:开启戏曲艺术的另一扇门(景俊美)

2023-02-01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景俊美 收藏

对确定性的追求是人之本性的一部分,创造和挣脱的乐趣同样也是。202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于戏剧而言是艰难的一年。不过,技术的加持开拓了新的演绎空间,云上成为一种非常态中的常态。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在这样的环境下启幕,自2022年11月2日起,历时近两个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推出了京剧、评剧、扬剧、汉剧、淮剧、北京曲剧、湘剧、豫剧、越剧、吕剧等11个戏剧类型14部作品。其中,北京曲剧、扬剧、吕剧均是首次创作小剧场作品并首次参加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开拓了自身戏曲史上的新征程。

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图片来源:“北京市曲剧团”微信公号)

整体看,第九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延续了前几届重创新、重人才培养、重扶植优秀作品的特点的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艺术品质。其中,以更加探索人性、人生和人物内心中的大千世界为归旨的作品更加集中、更加精细,也更加突显。如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这部由北京市曲剧团首部创演的小剧场戏曲剧目,初一登台就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这首先得益于选对了文本。该剧根据老舍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充盈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剧中,主创以小人物的“我”以及“我”的一辈子为叙事主线,展现了旧时代中的“我”以及“我们”那充满辛酸的人生历程。创排风格上,融入了“纸人”“骑马”等创新元素,既接续了戏曲程式的严谨性表达,又深刻反映了“京味儿”特色中的人物命运。

无独有偶,扬剧《千里江山》从宋徽宗和王希孟两个人物的精神对话切入,展现了一部不一样的“只此青绿”。该剧的最大特点是精神对话和内心探索,通过观剧可以深切感受到抵达艺术极致时的人性悖论,这种悖谬与矛盾看似不可理喻,实际上展现了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有的人比如王希孟这样的艺术追求者,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去抵达艺术的巅峰。该剧的创新度很高,但又不失传统,比如唱腔里的老味儿,闻之不由要为之击节赞赏。汉剧《一梦幽篁》也是一个有关精神世界深度挖掘的作品。该剧重点探索了嵇康之死,以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深切合理性。这个戏立意很高,直抵了文人精神世界里的不得已与人性必需。

除人文意蕴的多样表达外,小剧场戏曲艺术节还体现了包容性、探索性和开创性的特点。如评剧《月下斩貂》,由民营院团北京凌空评剧团出品,创排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难题,均一一克服,并完美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关羽”。这个关羽既延续了忠义英雄的传统形象,又体现了这位杀伐果决的英雄的内心慈悲,即“忠义不是手起刀落的凌厉,而是刀下留人的不忍”。剧中,编导设计了开场前20多分钟关羽即如一尊雕像坐在舞台中间,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传递了关羽的“神性”光辉的同时,也彰显了演员张超群深厚而扎实的艺术功底。随着“白门”“落红”“拜月”“屠虎”四折的逐一展开,观众看到了关羽从“神”到“人”,再由“人”到“神”的精神世界和人物历程。

淮剧《影的影》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更加具有体系和延续性。从编剧管燕草始,“人文新淮剧”艺术理念的提出既是淮剧人剧种自觉的一种体现,更是传统戏曲如何实现现代转化的艺术探索。从《半纸春光》《孔乙己》《纸间留仙》,到《新乌盆记》《画的画》《影的影》,这一系列艺术创作的有力推进,集中诠释了淮剧人从创作理念到创作方法、创作原则及艺术技巧的坚定性、整体性和延续性。《影的影》展现了“求而不得”的绝境、“得非所得”的困境和“舍而不舍”的囧境,以跨越性的故事对比和人物对比,刻画了细腻的情感世界,对爱情、婚姻和家庭充满了拷问,其中的人生况味令人深思。

小剧场宛如一枚多棱镜,映照了艺术的大千世界,回应的更是现实生活的波澜壮阔和多姿多彩,这是戏剧应有的表现,也是“戏如人生”的最好写照。整体看,无论是文本的、形式的、音乐的、表演的、舞美的探索,小剧场都开拓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剧中的悲欢,唱的正是人世的歌哭、男女的恩怨以及人性深处最灵动又最深隐的真实。也正是这些探索,践行了戏剧艺术迈向未来的重要尝试。


(作者:景俊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纵观: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景俊美)

杂技剧《涿鹿之战》:一首“新杂技”美学狂想曲(景俊美)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