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曲艺从来不保守,从业者一直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然而近三十年,戏曲在原地踏步。虽然每年都有拿奖无数的新作面试,可那些戏都是表面光鲜,哪个又真有生命力,能一演再演?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顾随做学问相当严谨。在先生自己编订的著述文字里,除了一些时代原因出现的异体字、异形词外,知识性、常识性差错几乎没有,所用引语都有出处而且都准确无误,
作为一名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古老悠久而又生机勃勃的中华文化。岁月的大浪淘沙,湮灭淘汰了世界上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文化,而中华文明,从古到今,一脉相承,
《中国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另一极则癫狂喧闹,崇尚的是莫衷一是的后现代文化碰撞,比如《奇葩大会》和《吐槽大会》。而这种分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当前社会审美文化多元
给曹禺的那封信,起初真在抽屉里搁了好几天,后来黄永玉觉得,不管了,就送出去吧。寄出后,他对好友、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说了此事,吴祖光:“你这回完了,曹禺再也不会理你”。
在资本逐利的猛烈“裹挟”之下,我们渐渐习惯了以票房论英雄,可谓产品多、作品少,有赢家、缺行家。由于对于电影思想人文和艺术价值思考缺位,中国电影缺乏真诚,而显得过于“跟风”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我们应当以何种立场进行创新融合?众所周知,现代性已成为当下社会的基本文化视野。既然如此,我们所言之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便更多的是在现代性语境下,
谁来“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一种回答可能觉得当然是那些能创造出艺术精品、佳作或杰作的大艺术家了!这一理解固然不错,能有资格登上文艺顶峰的
大概中国社会古今都一样的,现在有所谓的绑标,从前也有个利益中心,在哪里呢?就是贾琏两夫妇了。凤姐掌了大权,那些穷亲戚都要逢迎她,想找一点什么事情来做做,设法得到一点好处。
每到春节时,我们会感叹年轻人是不是离传统远了,年味是不是淡了。如果把清明节、端午节,这些节日的习俗编进教材,年轻人不会有兴趣。对中小学生的教育,首先得引起他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