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
  • 傅山书画精品展在京展出:“我来添尔一峰青”

    2016年11月2日,由北京画院、山西博物院共同主办的“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书画精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汇聚了山西博物 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五家文博单位收藏的傅山书画精品近六十件套,为观众更为准确地认识、了解和欣赏傅山的艺术作品提 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2016-11-14详情
  • 中国原创歌剧的当代性与民族性

    近十年来,中国原创歌剧新作不断。但是,在民族歌剧的创作上,无论从知名度或影响力都未曾出现能与《白毛女》(1945)《小二黑结婚》(1953)《洪湖赤卫队》(1959)《江姐》(1964)《党的女儿》(1991)和《野火春风斗古城》(2005)等经典之作相媲美的作品。

    2016-11-11详情
  • 探索小剧场戏曲的发展之道:回归传统和实验创新无缝对接

    2016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京剧《明朝那点事儿——审头刺汤》、粤剧《浮世三生梦》、昆曲《望乡》、新编梨园戏《御碑亭》等优秀剧目在拓展了小剧场新活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为梳理这些问题,文化部艺术司与中国文化报社共同举办了“探索小剧场戏曲的发展之道研讨会”,文化部艺术司有关领导和此次

    2016-11-11详情
  • 艺术类中英文合刊杂志《华盛顿艺术》创刊

    近日,《华盛顿艺术》杂志创刊发布会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博物馆举办,此次活动由华盛顿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主办。

    2016-11-11详情
  • 福建人文学者周旻为历史名人画传

    伴随厦门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入全力冲刺关键阶段,鼓浪屿厚重文化底蕴与历史人文价值,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一部以中国人物画和书法等艺术形式、融入最新历史研究学术成果、展现240余位鼓浪屿历史名人风韵的人物志长卷《鼓浪屿历史名人画传》,也随之广为流传。

    2016-11-11详情
  • 技术革命推动媒体转型 “浸媒体”定位沉浸式用户体验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新技术手段的创新中,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体业,正在经历一场由技术革命推动的转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愈发深入融合,“浸媒体”成为2016年传播创新的关键词。

    2016-11-11详情
  • 想象力才是绘画创作之根本

    早在十九世纪,西方画家就意识到绘画再不能停留在描绘眼前所见的景象上了,于是努力创作看起来不那么“真实”的作品。印象派画家虽然是基于写生进行创作,但他们那种写生其实是掺杂了许多主观想象成分。

    2016-11-10详情
  • 剧场应把好演出内容“质量关”

      剧场应把好演出内容质量关  ——从保利退票事件谈起  一场被称为阿拉伯舞蹈音乐盛宴的演出近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然而,演出结束

    2016-11-10详情
  • 业界热议:VR能否成为电影的一场革命?

    虚拟现实(VR)作为一门新技术,已在电影界得到应用,并进入了产业化探索进程,必将对未来电影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如何处理好电影艺术创作与虚拟现实技术之间的关系,在第十一届北京文博会国际电影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2016-11-10详情
  • 学者胡经之:我为“深圳学派”添砖加瓦

      图书馆与学者有何共通之处?藏书、爱书、传书,等等,不胜枚举,但最终的交集应是对文化的态度——即对文化的尊重、保护与传承。  不

    2016-11-10详情
  • 网络文艺不能有求必应

    随着视频网站和直播网站的迅速崛起,网络文艺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然而,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部分网络文艺创作者和传播者为了获得高点击率、谋取经济利益,而打起分众化、差异化的旗号,迎合大众文化的各种潮流,甚至不惜靠触摸底线来搏出位。

    2016-11-10详情
  • 揭秘明星网络生存模式 张译胡歌周杰伦

    在舞台荧幕上我们看着明星演绎着生旦净末丑,讲的几乎都是别人的故事;在新闻报道中的明星是另一种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副面孔接近他们本人,但依然戴着面具;现实世界中的情况是,越是当红的明星越是没有私人空间。在以上这三种状态下明星往往都会绷紧他们的神经,当前唯有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隐藏明星光环、可以享受普通但自由的待遇的空间。

    2016-11-10详情
  • 艺术创作的继承不是复古

      这个世界聚集了太多未知的事物。  当下,我们物质实现了高度富裕,但艺术创作中急功近利、缺乏思想深度等弊端日渐凸现。尤其对于传统

    2016-11-09详情
  • 文艺评论就是要“剜烂苹果”

    近年来,陆续受邀参加了一些不同级别的作品研讨会,大家济济一堂,先听作者介绍创作心路,然后按照文字江湖的影响力,依次阐述对这部作品的看法。研讨会上往往一片颂扬之声,就算有零星的批评,也被点赞声淹没了。我觉得这样的作品研讨会毫无价值可言。

    2016-11-09详情
  • 《兰亭集序》:文辞与书法俱美

    这种美感飘荡在字里行间,只可会意,不能言传,似有似无的玄妙,见首不见尾的情感,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分明在眼前晃动,抚摸人心。

    2016-11-09详情
  • 北京人艺话剧《茶馆》热演加拿大,濮存昕等对话大学社区

    正在加拿大进行巡演的北京人艺《茶馆》演出团的主要演员走进加拿大大学,以《茶馆》的演出为契机和加拿大学生及观众交流对谈,分享中华文化。交流活动一共四场,分别在多伦多大学、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地举办。濮存昕、冯远征、吴刚等参加了在多伦多的交流活动。

    2016-11-09详情
  • 如何让喜剧更有内涵

    如果说前些年的电视观众经历了各类“歌声”的“狂轰滥炸”,那么近两年观众则开始在“笑声”中应接不暇。早在2014年,便曾出现20余档喜剧类电视节目集中涌现的“井喷”现象,当年被业界称为中国电视的“喜剧元年”。

    2016-11-08详情
  • 批评家是否独立无关其供职单位

      闻松(美术学博士、批评人)  近来,江湖游评人贾廷峰和杨卫等一些艺术江湖人士以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朱其博士为例,指责这样有公职的研

    2016-11-08详情
  • “80后”“90后”成“艺术青年热”主力

      所谓艺术佳作,在每个时代的定义不同,它们必须是经得起历史的洗礼,且能够体现历史精神面貌的。我们不能把古代艺术或者近现代艺术作品

    2016-11-08详情
  • 从“芈月”到《越囧》,国产剧在越南受热捧

    从20多年前的“刘慧芳”到如今的“芈月”,再到中越最新合拍的《越囧》,越南人对中国影视剧的热情始终没变。 1993年在越南国家电视台播出的《渴望》曾引发越南万人空巷的局面,剧中人物刘慧芳成为许多越南人的“梦中情人”。

    2016-11-08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