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起步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是代表委员们的中心话题。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做好文艺工作意义重大。文艺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文艺界实际和自身文艺实践,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探讨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凝聚起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精神伟力谋良策、出实招。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特别推出“两会艺声”,摘编代表、委员发言精粹,以飨读者。
☞点击查看:两会艺声 | 委员们怎么看网络文艺和数字艺术
吴敏婕,全国政协委员、自媒体人“意公子”
用短视频传递文化之美
从2013年创办“意外艺术”到现在,近10年时间里,我一直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大众文化传播。2022年,我在自媒体账号讲了近30期苏东坡,得到了1423万点赞量。庄子系列解读视频也收获了757万点赞量。我还先后出版了《大话西方艺术史》和《大话中国艺术史》,在上市当年获得了“当当年度艺术类畅销书榜”第一名。这些经历,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随着近几年短视频平台在国内外市场“落地开花”,短视频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虽然每段视频作品只有几分钟时长,但我和团队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素材、碰撞观点。好的内容是深入浅出的,如果一个内容不够深入,就难以直击最精华的部分;如果一个内容不够“浅出”,就不足以实现大众化。在这方面,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文化自媒体工作者,往往更擅长通过短视频等不同形式,以接地气的表达完成“浅出”。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受到,要想实现内容上的进一步“深入”,则需要更多专业学者或研究人员提供内容上的支持和帮助。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自媒体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们进行沟通合作,大家取长补短,打造更优质的作品。
同时,我也希望文化对外传播机制能够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支持继续加强、传播内容更深化,帮助我们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路径。
赵聪,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团长
国风为何圈粉年轻人?
国风流行就是文化自信自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愈加关心传统文化。近年来不断出现国风潮、国风热。年轻人开始觉得原来传统文化是这么经典、这么高级。之前我们的演出确实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到我们的音乐会里来。观众更加喜欢比较创新的演出。比如我们中央民族乐团也做了“青衫渡”和“俪人行”两个小组。一个是男声室内乐小组,一个是女声室内乐小组。它跟以往不一样的在于,它把传统元素提取出来,加上现代元素进行包装,形成一种真正的“守正创新”,即先把传统的优秀部分继承下来,然后又体现时代特色,经过我们这个时代的立体包装和创作,形成了更适合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
梅兵,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大党委书记
完善中文字符集,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
数字媒体时代,文字信息的传播高度依赖于字符集这一基础支撑平台,由于当前中文字符集建设的不足,作为传统文化基本载体的历史文献在数字化传播中存在话语障碍,直接影响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7万汉字在网上不能用不好用。主要问题包括:字符集中古文字缺位,造成最具历史厚度的中华文化资源的网络盲区。有字不能用,大批已在国际标准中编码的汉字网络和数据库使用受限。有字不好用,作为中文字符集核心的GBK部分大面积存在“一字多码”状况。建议高度重视中文字符集建设,加强整体规划和协调管理。例如,解决“一字多码”的问题并不困难,可开发针对性的输入法,用提示多码字的方式来帮助输入者规避不当文字输入。在网络检索的环节,则可以通过开发有效的同字多码认同程序来保证检索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实现中国标准的统一编码,增强中文字符集的国际影响力。
*本文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厦门广电
签发:杨晓雪
审核:张利国
汇编:艾超南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