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论坛研修>中国文艺评论近期论坛研修>正文

聚焦时代现场 播扬评论金声

2020-11-0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收藏

聚焦时代现场 播扬评论金声

——2020“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文艺评论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使命责任,进一步推动文艺评论紧随时代、立足实践、关注当下,2020年10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举办。

 

“2020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活动现场

  一、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积极投身文艺现场

  与会专家对本届论坛的主题给予高度肯定,一致认为选得很准、很及时、有现实针对性,对于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加强改进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具有特殊意义。夏潮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聚焦新时代的文艺现场,把握文艺创作的时代方位,阐发时代精神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文艺评论工作者要明确新时代的定位和自身的站位,从时代的高度思考文艺的功能和定位,聚焦文艺评论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评判热点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的价值取向;牢牢抓住历史机遇,聚焦新时代文艺的重大实践,开展针对性强、专业性强、权威性强、引导性强的文艺评论,积极引导和推动文艺创作生产;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聚焦新时代文艺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变化,研究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对文艺产品创造生产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建立拥有广泛群众性和社会影响力的文艺评论新样式新业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

  高建平认为,当前政治、文化、艺术和学术等各方面都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的情况产生了新的话题,需要针对新的话题进行理论研究,走出旧的美学重构新美学。在这一共识下,当代美学应强调“行动”、走出书斋,敏感地关注现实、关注时代、敢于发声,而不是建构一种书斋里的理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高建平

  汪涌豪在题为《这个时代的批评伦理》的主旨演讲中,辩证分析当前文艺评论存在的“批评质量不高”和“批评家态度不好”两种现象,提出为了避免文艺批评沦为自由的意见市场,需要规范和重构评论家的职业伦理,提升评论家的伦理觉悟。他同时指出“有诚意”是批评最大的伦理,批评要用真心、讲真话、提真问题,放眼广大的人生,放眼外部社会与世界,引领创作走向全面、深刻、积极向上的发展方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

  二、注重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强化“有时代感”的艺术评论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当下美术、书法、昆剧等传统艺术门类评论的特点,发表自己的观点。结合苏州本地文化传统和美术实践,李超德在主旨演讲中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典型个案,通过对“吴门画派”这一艺术理论和实践样本的分析,展现当代现实生活中的江南人文精神,并提出要做好传统元素的当代表达,用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讲好今天的中国故事。

苏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超德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顾平指出,文艺评论的作用体现在文艺理论学科建设、引导观众和给文艺设定标准三个方面,这三方面构成了一个包含艺术创作、艺术接受和艺术社会功能的完整系统,文艺评论连接着艺术家、公众和社会,是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纽带。在对文艺作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要关注“艺术语言”与“思想观念”两个核心对象,只有二者谐频共振,才能在感知过程中获得美感。

顾平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屈健指出,当下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艺术与艺术家“在现场”的意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图像、图形、虚拟现实等都成为我们表达“在现场”的工具。

屈健

  苏州国画院院长、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刘佳认为,中国美术史中大部分在世作品都是有时代感的,只有“有时代感”的作品才能在美术史中留存下来。画家要画与当下生活相关的历史,把周围人、周围发生的变化在现代的作品中固化下来,留给后人,这是我们对中国美术的使命和贡献。

刘佳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书协主席王伟林以高二适和祝嘉为例,指出高祝二位先生是当代书法评论界的楷模和标杆,书法评论要做到“在场”,应学习高二适不畏权势、维护学术尊严、敢于发声的批评精神,也要学习祝嘉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批评勇气。

王伟林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宁提出,成熟的戏曲往往是从剧本作为起点的,推动当代昆剧传承发展,文学不能缺位。要首先解决剧本整理和创作的问题,同时让直面舞台艺术本体的批评真正参与到昆剧之中。

王宁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恒夫结合青春版《牡丹亭》《张协状元》和《景阳钟》的成功经验,总结新时期昆剧传统剧目改编的经验,指出昆剧成功改编传统剧目,归因于改编者敬重传统、自觉服务当下的意识。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能以广大观众为中心,从观众的审美需要出发,这是在新时代值得倡导的戏剧发展理念。

朱恒夫

  中国昆曲博物馆馆长郭腊梅认为,让昆曲融入公众生活是昆曲博物馆在文创实践方面的探索,以馆藏资源、特色展览和品牌活动为先导,通过文创产品表达文化背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于传承发展戏曲艺术、推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具有积极意义。

郭腊梅

  三、以新时代的艺术思维,构筑新时代的城市公共艺术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城市公共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审美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伟冬在主旨演讲中提出,新时代文艺必须要有新时代的思维,要有新时代的展示。要摒弃习惯思维,寻求新的主题、新的元素、新的图式,深刻反映这个伟大时代新的精神面貌。

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

  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指出,当下的公共艺术面临审美膨胀的问题,一味追求高大上,不利于未来公共艺术的可持续发展。他提出要走向生态公共艺术,一是要有生态意识;二是要关注生态问题,强调问题意识和现实针对性;三是要使用生态的材料;四是要采取参与式的艺术呈现方式。

孙振华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认为,在数字时代,公共艺术项目成为一些“网红”“打卡”的目的地,对促进旅游、带动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大社会成员成为公共艺术的传播者,为公共艺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陆晔

  深圳大学教授、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予敏指出,今天大量的艺术空间里存在三种迎合,包括迎合权力、迎合传统、迎合市场和注意力经济,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公共艺术家的职责不仅仅是创造一个公共空间,而是要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人们所熟知的日常空间实现崭新的创造。

吴予敏

  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作为中国文艺评论(苏州)基地的品牌活动,是重要的全国性文艺评论平台之一,自2018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论坛研讨成果,继续聚焦新时代文艺发展中的重要现象、热点话题,引导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把握时代方位,关注时代命题,不断提升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当下性和影响力。

 

  延伸阅读:

  聚焦时代现场 播扬评论金声:2020“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2020“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在苏举行

  聚焦“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召开

  在新时代的现场: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召开

  全媒体语境需要高质量文艺评论

  在新时代的现场 探索文艺评论的新思路新方法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