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艺见>正文

以人民立场刻写时代光影(李跃森)

2022-12-12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跃森 收藏

高扬人民性

——主旋律影视的拓展与升华

按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近年来,《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中国机长》《长津湖》《守岛人》《万里归途》《我和我的祖国》《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跨过鸭绿江》《大江大河》《超越》《人世间》等影视创作,及《浴血无名川》《开端》等迈向主流化、精品化发展新阶段的网络视听作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发公众关注和学界热议,也获得影视界金鸡奖、金鹰奖和飞天奖等认可。

主旋律影视作品高扬人民性,扩展内涵和外延,拓展题材、思路和手法,坚守人民立场、展现人民美学,包容性更强,胸怀更宽广,发展前景更开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约请文艺评论家撰写“艺见”系列评论,立足新的实践,作出新的提炼,高扬人民性的价值准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思考创作方法路径、态势规律,以文艺评论方式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期回应社会关切,彰显时代担当,凝聚共识智慧,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本期“艺见”刊发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以人民立场刻写时代光影

——关于近年来视听艺术创作的思考

作为艺术史上一种独特的存在,“主旋律”“重大题材”“主题性创作”“人民立场”这些概念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它们不仅起到为同时代创作树立标准、引领方向的作用,而且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视听艺术的核心特质,揭示了近年来创作走向、文艺思潮乃至社会文化心理的发展变化。其中,从“主旋律”到“人民立场”的演进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很多人以为,只有表现革命历史、英模人物才是“主旋律”,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主旋律”所指涉的不是特定的题材和主题,更不代表格式化的叙事逻辑和情感逻辑。主旋律所包含的内容,除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民群众参与历史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人民立场是当代文艺创作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它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基础,从“主旋律”到“人民立场”不是创作转向,而是向本源的回归。

近年视听艺术创作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张扬自觉的生命意识。对人民立场的追求,不是单纯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叙事,也不是单纯强调贴近生活,更不是陶醉于个人悲欢的浅斟低唱、窃窃私语,而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真实反映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价值理念和人生追求。因而,《山海情》不能简单地被认作一个脱贫攻坚故事,在西海固人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中,包含了创作者对中国社会的独特理解和对农民的人文关怀。同样,《装台》透过艰难困苦显示明亮的生命底色,在身份卑微与精神坚韧的强烈对比中,表现出乐观向上的人生信念。《人世间》重新定义了奋斗、成功和善良的内涵,主人公坎坷的命运里蕴含着不向生活低头服输的勇气,以及历尽沧桑之后的平淡与安宁。《我在他乡挺好的》有苦涩,有困惑,但也不乏暖意,于“北漂”们的相濡以沫之中透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警察荣誉》讴歌基层民警守护一方平安的无私奉献精神,而其特别值得称道之处,是用丰富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层次感。《欢迎光临》提供了一种混杂着快乐、辛酸的体验,用两个身份悬殊的人之间的奇异爱情,演绎出别样的生活滋味和生活情趣。这些作品没有说教、煽情和装腔作势的故作高深,但从中都可以看到小人物在拼尽全力去生活,用活泼自然的生命状态彰显出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不变的是人性,改变的是艺术家的人生态度。

《人世间》海报

强烈的在场性是近年视听艺术创作的另一个特征。一方面以现实本身的直接性抵达人心,追求日常生活的粗糙感和烟火气,以更加自然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智慧,让时代精神强有力地回响于生活的嘈杂之中;另一方面深入开掘日常生活的史诗性,聚焦时代变迁与人的成长之间的关系,在个体突破困境、超越自我的经历中寻找日常生活的崇高性。《大江大河》《大江大河2》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用主人公在时代大潮中的浮沉和选择折射社会变革,实现了宏大历史背景与丰盈生活细节的完美融合。《功勋》从普通人的视点来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高光时刻,从日常生活素材中提炼主人公的家国情怀。《超越》描写一个短道速滑运动员追求梦想的热血人生,两代人的冰雪情结体现出为国争光的荣誉感,也传递出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浴血无名川》描写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小部队深入敌后的传奇经历,在讴歌志愿军官兵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和平、幸福的憧憬。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是尽力避免主观阐释,避免美化生活,靠生活本身的质感和色彩打动观众。创作者所追求的,不是说服力,而是感染力。

思想的隐喻化也是近年视听艺术创作的一个特征。近年来很多“主题性”创作虽然属于“命题作文”,但同样产生了高品质的作品。这是由于创作者带着问题深入生活,在生命体验与时代主题的契合点上找到了独特的意象,并于其中注入高度个性化的历史反思与道德关怀。《觉醒年代》中的北大红楼,《外交风云》中的西花厅,《香山叶正红》中的双清别墅,都具有强烈的隐喻意义,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觉醒年代》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人格化,透过内心冲突表现启蒙时期革命先驱者的人格魅力,找到了主人公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血脉关联,也找到五四时期精神内核与中国文化精髓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时代精神与历史意识的高度统一。《我们这十年》以单元剧的形式再现十年里的“我们”,描绘新时代各个领域的成就,由个人生活场景重现集体记忆,其中有追梦之路,有青春之歌,有科技之光,也有军人风采。这里,时间成为一个带有强烈隐喻色彩的独立存在。

《装台》剧照

同样不能忽视的,是近年视听艺术在手法选择上的多样化。应当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人民立场最集中的体现,但也应当指出,不是只有现实主义才能表达人民立场,同样的主题、立意,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法来表现。而且,由于媒介属性的不同和观众的差异,电视剧倾向于在现实主义道路上不断拓展,而网络影视剧则选择了一条更接近青年观众口味的进路。《开端》打破现实的物理时空关系,表现男女主人公在时间的死循环中从自救到救赎的心路历程,他们逐渐正视自己,经历了人性的黑暗和美好,在高度浓缩的人生瞬间实现了道德情操的升华。《司藤》讲述的是奇幻世界的一次意外相遇,在寻找身世真相的过程中,男女主人公冲破重重阻碍艰难成长,其中的爱恨情仇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这类“软科幻”作品之所以深受青年观众的欢迎,不仅因为它们用奇观化的方式实现了对凡俗人生的超越,而且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可以从奇异中收获启示,满足了观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欣赏需求。

人民立场的最根本之处,是保持与人民群众价值追求的一致性。文艺作品要给人以娱乐,也要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要有观赏性,也要有深刻性,“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王夫之《古诗评选》)。人民立场不是抽象的观念、教条,而存在于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之中,体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的统一、民族核心价值与人类共同价值的统一。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2年12月12日第3版


(作者:李跃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视》杂志执行主编)


延伸阅读:

艺见 | 高扬人民性:主旋律影视的拓展与升华(“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网·艺见专栏

创造主流价值与主流受众的最大共识(尹鸿)

枝叶关情 人民心声(戴清)

《太行之脊》:宏大叙事与个性化表达(李跃森)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