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广东省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综述

2018-01-3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刘语涵 收藏

新时代文化思潮与文艺表达

——广东省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综述

  2017年12月9日至12日,由广东省文联、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珠海市文联主办,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大理大学)基地协办,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珠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新时代文化思潮与文艺表达”广东省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举行。

“新时代文化思潮与文艺表达”广东省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合影,摄影:吉珠文化

  广东省作协主席、省评协名誉主席、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主任蒋述卓,广东省文联党组成员双南征,广东省文联副秘书长、省评协专职副主席梁少锋,珠海市文联主席马融,珠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洪琛教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副院长黄学寿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广东省文联副秘书长梁少锋主持,省文联党组成员双南征发表讲话,珠海市文联主席马融、吉林大学珠海学校副院长黄学寿分别致辞。

  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大理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聊城大学等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修班,同时由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文联、市评协推荐、省评协筛选的在各自领域具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四十多名文艺评论骨干成为本期正式学员。珠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作为承办单位选拔推荐了本地的文艺评论家参加研修学习。

  本期研修班邀请了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博士、暨南大学蒋述卓教授、中山大学林岗教授、大理大学耿占春教授、摄影艺术家胡培烈等专家进行了以“新时代文化思潮与文艺表达”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期间还举办两场以“人类学视野下的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分别是“华文文学与民族文化认同”学术研讨会和“少数民族文学与民族志”学术研讨会。此次研修班的宗旨是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对文艺评论事业的认识,推进文艺评论创作,引领文艺理论崭新风尚,培养文艺评论人才。

一、新时代的文艺评论

广东省作协主席、省评协名誉主席蒋述卓教授“文艺评论的时代品性与文化意蕴”专题讲座   摄影:林育芸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教授以《文艺评论的时代品性与文化意蕴》为题,认为文艺评论家应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追随时代、把握文学创作趋势以确定评论对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保持敏锐的触觉,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关注现实,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近年来,城市文学与新乡土文学蓬勃发展,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后,文艺界涌现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如金宇澄《繁花》、傅秀莹《陌上》等,关注新时代乡村日益被工业化融入而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都是文艺评论要关注的新现实。

  针对时代性,蒋述卓教授也从艺术生产角度探讨了当下网络文学创作。尽管网络文学因作品字数多、数量大、写作模式特殊等原因,评论家难以对此做出卓然有效的评论,但网络文学今后的发展必定需要文艺评论的进一步规范与引导。蒋述卓教授谈到,网络文学特别是网络小说,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缺乏对现实的描写和关注。同时,网络文学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就不能流于形式上的继承,而是要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并融入作品,才能在文学创作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至于成为昙花一现的短暂事物。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博士“初心与使命:新时代的文艺评论”专题讲座   摄影:欧阳荷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常务副主编周由强博士以《初心与使命:新时代的文艺评论》为题,从“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角度,分析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论述对于文艺的重大影响。周由强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是量到质的变化。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树立文化自信,抓住文艺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调文艺的正确导向作用,培养文艺的“问题意识”。周由强以《战狼2》《摔跤吧!爸爸》等电影为例,向学员展示了文化自信与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只有奏响反映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主旋律,树立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才能“初心”不改。

  围绕使命话题,周由强重点探讨了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导向作用。他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文艺的一些重要讲话,从文艺工作座谈会到全国第十次文代会开幕式讲话,一直到十九大报告,文艺导向问题一直都是习近平讲话的重点。周由强认为,在新时代下,文艺要引领社会发展,起导向作用,作为文艺工作者必然离不开人民。只有心怀人民,脚踏实地,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才能使文艺导向更加贴心,文艺灵魂更加健康,才能更好地引领新时代的风气。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这也是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使命,只有这样才能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他还认为,一个优秀的新时代文艺作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二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三是拥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的经典作品;四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把握最深刻的伟大作品。文艺作品既有文艺创作,也有文艺评论。周由强谈到,两者的关系应是亦师亦友,但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广东省评协主席、中山大学林岗教授“重新认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主旋律'”专题讲座   摄影:潘振华

  中山大学林岗教授以《重新认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主旋律”》为题,认为中国现代文学“主旋律”有两个来源:一是典型欧洲观念的纯文学,纯文学是美学兴起所带来的结果,西方美学传入使得中国文学开始打破文体限制,追求文学性、艺术性;二是源于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念。对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里 “纯文学”的缺失,林岗教授认为和中国古代文学“主旋律”主要在于助益人世、兴群观怨,感情表达中道有节,趣味正道、亲雅远俗等三个方面有关。所以文学性只是检验作品的一个次要标准,中国传统文学更注重的是社会性。林岗教授总结道,为文要有益于当代社会,这是贯通古今的“主旋律”内核。人生在世,秉笔写作,要对社会有所助益,这就是传统观念的现代演绎。他认为,文学是一种多样的存在,它既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诉求,也有“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诉求。作者应在文学作品以及评论中回应社会期待。新时代的文学“主旋律”必须反映人民心声,表达人性恒久,对当下产生积极影响。要做到这点,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文艺评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

大理大学耿占春教授“文学的跨界研究”专题讲座   摄影:方淑贞

  耿占春教授的讲座以《文学的跨界研究》为题。他以新闻报道引出“叙述”这个主题。他认为,叙述总是片段的,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没有个体的全知者,必然有无数的个体提供个人化的视野。当代人感知世界的叙述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涉及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与此同时,文学叙述也和人类生活其他领域的叙述互相影响,其他领域借助文学方式跨界叙述事件,不仅是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存在跨界,其他领域也同样存在跨界,这是一个双向激活的问题。由此,耿占春教授提出要用文学经验去讲述问题,要找到一个重新激活文学写作和文学批评的着落点。

  二、人类学视野下的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

  “人类学视野下的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研讨会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华文文学与民族文化认同”与“少数民族文学与民族志”。

  “华文文学与民族文化认同”研讨会由暨南大学龙扬志教授和北师大珠海分校傅天虹教授主持。研讨会内容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作为《香港作家》主编的蔡益怀博士作了关于香港小说四颗超新星的学术报告,介绍了香港小说新世代突出的四位书写“我城”故事的作家——梁莉姿、陈苑珊、刘绮华与郭艳媚,她们以新世代的目光、全新的视角和表现形式审视着香港这个城市,丰富着香港文学版图;来自澳门科技大学的刘景松博士以《海疆传唱:明清诗词中的澳门影像》为题,与来自澳门大学的姚风博士《近年澳门诗歌写作及其文化内涵》学术报告一样,都以澳门地区的文学与文化现象作为此次研讨会交流主题;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蒋艳萍博士作《从新加坡早期华文碑铭看广府移民的离散体验和身份认同》发言,论述新加坡地区华文文学及民族文化认同;暨南大学温明明教授作《马华留台作家的身份属性与认同意识》发言,从“地缘故乡”“流寓异乡”“文化原乡”的三乡纠葛方面,系统回顾梳理了“马华留台”作家这一特殊群体在身份属性与认同意识方面的历史变迁;暨南大学张继荣教授对移民日本的华人作家陈永和的时空叙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离散视野下的历史与人性反思;暨南大学龙扬志教授研讨了粤籍华人作家的方言书写及文化意义;北师大珠海分校傅天虹教授从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方面对广东诗人邝新梯的域外诗歌进行分析,探讨其语言特色;暨南大学李亚萍教授对美籍华人裘小龙侦探小说特殊而积极的叙述中国的方式及意义进行了独到分析。

  少数民族文学与民族志研讨会于12月10进行。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院长、特邀专家罗庆春(阿库乌雾)教授从彝语作家的角度,提出了“与汉字孪生”的重要观点。

  西南师范大学刘铁群教授论述主题为《论壮族小说家韦一凡的幽默艺术》。大理大学邓家鲜教授作《当代云南白族作家文学中的生态意识探勘》发言。云南师范大学李直飞博士从施蛰存《路南游踪》出发,阐述了民国时期云南尤其是昆明地区的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情况。

  大理大学于昊燕教授论述的主题是《新世纪云南民族文学与原生态文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何光顺教授以《南北朝诗学的殊途:民族叙事与儒释道诗学》为题,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富宗教趣味的时代,是道教成熟、佛教传播的时期, 也是确立政治与宗教关系的时期。这时期的宗教传播在北方,具有和少数民族政权结合的意识形态建构性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的自觉和民族叙事的建构,而玄学与佛学合流成为东晋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某种程度上是南方汉人政权在迎接外来的佛教挑战,在面对两汉儒家政治意识形态瓦解中所做出的新型的民族叙事的建构。何光顺教授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后的文化殊途,阐述了民族叙事与儒释道诗学之间的关系,强调指出这种关系对中华文化共同体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

  聊城大学张雪飞教授以《草原英雄史诗的文化情结》为题,围绕我国北方草原三部史诗即蒙古族的《江格尔》、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对三部史诗在文化特征上呈现出共同的“英雄情结”“骏马情结”“理想国情结”及这些文化特征反映的草原游牧民族内在的精神生活倾向和文化心态进行了分析,认为草原英雄史诗中承载着积淀悠久的草原文化特点,其文化情结正是游牧民族文化心态的集中表现和对不老的民族保护神及美好家园的企盼。

  大理大学饶峻姝副教授以《论纳张元散文中的乡愁情结与民族情怀》为题,谈到纳张元的创作根基始终维系在自己的民族同胞和乡土家园上,其散文充满对彝山古寨和乡土人情的深刻感悟和深沉思考,表现为人伦之思、山水之思、帝乡之思和家国之思。

  广东省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修班结业典礼由珠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图书馆馆长王洪琛教授主持 ,珠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院长付景川教授致辞,广东文联副秘书长、省评协专职副主席梁少锋进行总结发言。

广东省文联副秘书长、省评协专职副主席梁少锋  摄影:潘振华

  梁少锋认为,本次研修班达到了预期目标,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各级重视,多方配合;二是科学组织,务实求效;三是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研修班既有蒋述卓教授基于十九大精神所作出的新时代文艺评论和文化意蕴的深入阐释,又有周由强主任参与组织和实践、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系列讲话思想的解读,以及对文艺评论工作实践的精准把握;既有林岗教授通过对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深远的主旋律的分析来观照当今文艺评论在界定主旋律时应有的态度,又有耿占春教授对集体象征图示与个人感知共同构成文学叙事和语言修辞的阐释;既有胡培烈主席对六十年摄影艺术的求变之路与寻求艺术突围的分享,又有两场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和分组交流会所带来的思维碰撞和精神盛宴,本次会议成果斐然,给新时代文艺评论及区域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刘语涵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团体会员名单

      “粤派批评与当代中国文艺”学术研讨会集萃

      《粤海风》:打造文艺评论期刊优质品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