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粤派文艺评论家的历史担当

2019-02-19 阅读: 来源:今日惠州网 作者:范若丁 收藏

  近年来,广东文坛对“粤派评论”的确立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隆重推出了《粤派评论》丛书(广东人民出版社),这对广东文学艺术事业的总结和推进无疑是件大好事。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地域的生活风情的特异性,广东文艺创作具有明显的自身特色,同创作共生的粤派评论自然也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广东先行一步,深圳建立特区,随着文化和文艺创作发生的变化,新一代评论家饶芄子、黄树森、李钟声等走上了“粤派评论”的历史舞台,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活跃的评论家。这是历史的印记。

 

  时刻注视特区作家的成长与创作得失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吹响,年轻编辑李钟声就意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要为文学的改革开放鼓与呼。他利用业余时间写的评论,并辑入《岭南作家漫评》出版(花城出版社)。

  此后,我特别注意到李钟声对深圳特区文学作品的重视与关心。他的评论几乎是与那一片火热土地上刚刚形成的文学现象同步。随着深圳特区正式成立,特区文学也应运而生。评论家李钟声随之对这里的文学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特区文学》创刊一年时,他就写出《评〈特区文学〉创刊一年中的中短篇小说》一文,传递出诞生不久的特区文学的生命强音。之后,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这片刚出现的文学绿洲,连续写出《论深圳特区五年来的文学创作——呼唤深圳作家群》《关于特区文学的“特”味》《潜质:悄悄勃发的特区人文精神——读〈献给深圳特区成立十周年深圳作家专辑〉》等。整整十年,他一直跟随深圳特区文学创作的步伐,呼唤深圳作家群的形成,推动特区人文精神在作品中的生成与积淀,并为焕发出生命精神和生命品质光芒的作品欢呼。

  李钟声时刻注视特区作家的成长与创作的得与失。谭日超、朱崇山、钟永华、郁茏、黎珍宇、李兰妮、刘西鸿等人的名字,一直在他的视线之中。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没有思想解放,就不会冲破闭关锁国的旧观念,就不会有深圳特区,而最初在深圳这片原本偏僻的土地上拿起思想解放武器的人们,也包括本土或刚聚集起来的一群作家。诗人谭日超于1979年春,也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之后,即写出了长诗《望香港》,引出一串发人深思的问题。诗人提醒人们:香港并非只有“金元口袋处处张着血盆大口,浊浪里,你有另外一种光亮”。现在也许有人认为这首诗缺少“朦胧美”,缺少“意象繁复”,缺少“现代性”,但实事求是地说,这是一首思想十分厚重的诗!写这样的诗,在当时是要冒风险的。评论家李钟声一开始就对这首诗给予了肯定评价。他说,诗人“冲破‘左’的藩篱和障眼的夜雾,大声地疾呼:不能、也不应该再用忌讳的心理和看待魔鬼的眼光去看待香港!我们要建设‘四化’,就要跳出夜郎自大的井底,像海绵吸水般去向外学习别人之长!”特区的文学创作,无论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都是这样从冲破“荆棘莽莽,荒无人烟的文学禁地”开始起步的,李钟声对特区文学创作的评论也从未止步。

  李钟声对特区小说创作给予了格外多的重视。陈荣光写老干部焕发生命力、奋力在荆棘道路上前行的《特区的早晨》,女作家黎珍宇写告别“左”的思想,不再因循守旧的女共产党员的《中国ANGEI》,郁茏写领导干部在城市改造中密切联系群众的《市长买菜》,以及朱崇山的中篇小说《温暖的深圳河》和《影子在月亮下消失》等,都引起了李钟声的极大兴趣。李钟声认为,《影子在月亮下消失》比《温暖的深圳河》在艺术上又进了一步,它不单单写界河两岸的风云变幻,不单单呈现特区的生活图景,并在开掘特区青年的心态这一点上呈现出更多的亮色。

 

  视野开阔,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和容纳来自不同地域的文艺成果

  李钟声的文艺评论是多方面的,在刚出版的粤派批评中,除文学外,他还写了绘画与书法评论60余篇。

  作为粤派评论家的李钟声,其视角绝不仅限于本土创作,更不仅限于粤籍作家,他视野开阔,纵论全国,不守旧,不固步自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和容纳来自不同地域的文艺成果。在上世纪80年代的黄金十年,广东文艺生活活跃,新刊新报不断出现,文学刊物《花城》与《特区文学》在思想解放的浪潮中交相争辉,李钟声给予了热情支持。任何新生事物都会引起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当时常常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大型文艺期刊《花城》杂志,争议颇多,李钟声以一个评论家的胸怀,一开始就给予了积极评价。他的《激荡着时代波澜的生活画卷——评〈花城〉创刊三年来的中篇小说》一文,分析和评判《花城》创刊三年来发表的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广东)的700多万字作品,对周原的军事题材小说《覆灭》、从维熙的反思题材小说《泥泞》、张一弓的农村题材小说《山村诗人》等,都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

 

  延伸阅读:

  “新时代新观点”广东省青年评论家论坛举行

  文艺评论来到了一个好时代:广东评协研讨文艺创作路径

  “广东省文艺评论基地”授牌活动举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