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正文

广西文艺评论2019年度推优活动亮点纷呈

2019-08-19 阅读: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张柱林 收藏

  涉及的文艺门类多样,跨学科研究方法多元;注重时代性、当下性,同时不乏历史感;视野开阔,既面向全国、胸怀世界,又积极关注在地实践;既有突出的现场感,又有明确的理论意识;评论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一批年轻的新锐批评力量正在成长——这是广西文艺评论2019年度推优活动呈现的亮点。此次活动由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经评委会评定,共有4部著作、10篇文章获奖。

  关注多民族文艺的发展。从本次获奖作品看,广西的文艺批评家非常关注民族文艺发展。黄伟林的著作《广西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通过对广西多民族作家作品的阐释与解读,梳理广西多民族文学发展的百年历史,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也有对具体文本的深描细读,有论有史,点面结合,是不可多得的精心之作。全书史料丰富,布局得当,文笔晓畅,将广西多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董迎春、覃才《多民族文化视野下的新世纪广西诗歌》与之体例类似,但侧重于个案研究,力图通过有代表性的诗人来展现新世纪广西诗歌的面貌。

  黄晓娟的论文《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获“骏马奖”的女作家作品为例》,论题集中,风格严谨,围绕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关键词立论,将题材多元、风格多样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获奖女作家的作品串连起来,揭示其精神内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为舶来的艺术品种之一的歌剧,又该如何展现“民族形式”?这是全婕的《歌剧与民族形式感的互融》一文试图加以探究的。文中认为,民族音乐元素,或更具体地说“广西声音”,不能生搬硬套进歌剧中,而是应该采取“渗透式”运用,让其自然而然地成为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实现歌剧与民族形式感的互融。与之形成对照,杜晓杰、姜楠的《流行文化语境中民族文艺的新变——以壮族舞剧〈花界人间〉为中心》,探讨的是同一个问题的另一面,即民族文艺如何适应时代的变化,完成现代转换,将传统与现代冶为一炉。两篇论文,一从民族歌剧《三月三》个案出发,一从民族舞剧开始讨论,对重大的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壮族舞剧《花界人间》

  视野开阔,在地与全局研究并重。从本次获奖的论著看,广西的批评家们视野开阔,即使研究的是广西的文艺作品,也具有相当广阔的全国甚至全球视野,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曾攀的论文《物·知识·非虚构——当代中国文学的“向外转”》,关注的就是世界性的写作转向。由于虚构文学在今天有逐渐失去回应复杂现实能力的嫌疑,导致这种转向面临自身的复杂性,批评家有责任去发掘其中的张力,应对新时代的挑战。论文显示了作者的视野和勇气。同样,王迅的著作《不必等候炬火》也是主要关注全国的小说创作,论题丰富多彩,涉及的作品众多,但作者集中于其中的叙事形态发展,提纲挈领,从而把握住了近年来中国小说创作的重大变化。

  朱厚刚《聚焦乡村爱情的土改书写——重读〈美丽的南方〉》一文,是对广西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的再解读。长期以来,人们讨论陆地此作,或者关注其土改的政治内涵,或者关注其民族和地域特色,但很少关注其中的爱情书写,朱厚刚通过细致的分析,将作品中被有意无意忽略的情感内涵置于中心位置,从一种新的角度发掘出经典作品的价值。罗晓玲的《温暖的情怀牵引诗性的流溢——汤松波作品中“温情”写作》,采用传统的评论写法,通过对诗作的细读,紧紧围绕“温暖”做文章。

  涉及多种艺术门类,批评方法多样。从这次推优活动可以看出,当前广西的文艺批评所关注的对象既有传统的文本,也有新颖的艺术实践,改变了文学批评一家独大的局面,涉及的艺术门类较多,题材多元,批评方法也是百花齐放。如黎学锐的《艺术·商业·创意——山水实景演出论》,试图对新世纪以来,从广西发端、影响遍及全国的山水实景演出,进行自己的理论概括。由于这是创新之举,作者也就大量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从田野调查到政策分析,不一而足,别开生面。无独有偶的是,王建平、王心远、马亚非合作的《论“美丽南方·广西”美术文本研究的历史价值及学术意义》,讨论的虽然主要是具体的美术文本及相关研究成果,但其关键却是作品集得以出版发行的契机,即相关的画展。论文因此获得了一种独特的纵深感,既包含对广西美术历史的回顾,也关注其整个艺术实践的批评、研究和推广环节等。相比之下,梁冬华的《绮丽·古拙·和谐——21世纪以来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美学研究》一文,概括出少数民族服饰、生命和家园的三种美学范畴,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

  熊立的《广西电影:中国电影在地化建构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探讨电影生产的地域独特性与电影的普遍性的辩证关系,追寻广西电影生产的未来走向,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韦铀的《从漫威电影看中国奇幻电影英雄塑造》,通过对比漫威电影的英雄形象,总结中国奇幻电影呈现的与之不同的民族化特征,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从本届的参评者看,老、中、青皆有出色表现,评论人才队伍结构更趋合理,而“80后”新锐表现尤其让人眼前一亮,曾攀、黎学锐、全婕、朱厚刚、梁冬华等人,均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学术视野敏锐,批评方法不拘一格,已经初步显现了自己的实力与潜力。新时代与新使命,要求文艺批评工作者更加努力,不断开拓创新,把握文艺发展的时代脉搏。


  延伸阅读:

  2019“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开始啦

  广西文艺六十年暨广西文艺评论年度推优述评

  广西原创民族舞剧《花界人间》:展现壮族浪漫生命之魂

  广西专家学者研讨文艺评论新格局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