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善用文化符号,讲好中国故事

2024-07-18 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舒勇 收藏

符号,是简洁通俗又极具传播力、影响力的语言。国际友人在谈论中国时,往往会提到有标志性的符号,比如长城、故宫、长江、黄河等,近年来高铁、新能源汽车也被频频提及。标志性的国家文化符号,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和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符号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中国和世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文化创新创造的宝藏。当前,我们需要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艺术创作,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高度,认识公共艺术在国家文化符号塑造乃至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现场的雕塑作品《丝路金桥》。舒杰摄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便思考如何以此为主题创作公共雕塑艺术作品。创作中我想到了“桥”这一意象。形式各样的桥遍布世界,桥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连接、沟通和交流,文化意象鲜明灵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相契合。

于是,我结合“桥”的意象,以著名的赵州桥为原型,用约两万块融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国花的“琥珀金砖”,创作了大型公共艺术作品《丝路金桥》。这件作品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主场外交活动主会场的标志性景观,以艺术语言向世界描绘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和美景象,诗意地呈现了中国“和”文化的美好,传递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公共艺术除了具有一般艺术作品的基本特征外,还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时代中的人共情共鸣。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中国话语、中国叙事的重要理念。

对外文化传播是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构建国家文化符号需要丰富的内涵支撑,需要不断创新创造。同时,还要通过一系列配套推广方案,带动文化符号“走出去”,让世界感知、熟知。期待涌现出越来越多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国家文化符号,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舒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用雕塑铸造文化交流之桥

城市公共艺术:用艺术点亮城市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