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综艺节目纷纷聚焦普通人(彭侃)

2023-12-11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彭侃 收藏

观察今年的综艺节目市场,我们发现一个喜人现象:最受观众追捧的节目不再是那些以明星为主角的节目,而是塑造各个领域闪闪发光的普通人群像的节目。从年初的《种地吧》《激流时代》到近期热播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令人心动的offer》《我可以47》等,都在印证这种创作转向。从这些以塑造普通人群像见长的节目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有益经验,为今后综艺节目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种地吧

首先,在主题设定上,这类综艺节目针对某个社会问题、某类社会群体进行拍摄,以体现更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从而激起更多的舆论关注。例如,《种地吧》针对当下年轻人对农业和粮食安全等问题缺乏了解的现象,展开创作;《激流时代》选取直播带货等五大全民高度关注、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命题,进行节目设置;《令人心动的offer》聚焦从校园迈向职场的实习生群体,契合年轻观众渴望通过节目了解职场法则、积累社会经验、获得思想启迪的观赏诉求;《我可以47》则围绕当下时代如何定义强者这一命题,展现挑战者们进行几轮源于现实生活的极端困境的演练,组成强者队伍的过程。这些主题设定能触发观众对职场、社会乃至人生意义话题的思考,赋予节目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

其次,在参与者选择上,这类综艺节目往往采取群像塑造的模式,围绕节目主题挑选各种有代表性的普通人,让不同背景的观众在观看时都能找到与自己的工作生活相契合、有共鸣的情感连接点,从而产生更强的代入感。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打破了专业类别限制,注重多维度考查选手的综合素质,让拥有截然不同的行业经验和人生阅历的播音主持从业者或爱好者,在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梦想,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令人心动的offer》里参加节目录制的实习生来自不同家庭环境、有着不同的学历背景,让观众对律政、建筑、医疗等行业职场新人的境遇产生了更为全面的了解认识。《我可以47》在遴选体能强者时,也注重选手的多元化,从世界冠军到退伍军人,再到街舞小子,让观众记住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个体,并感悟出“强者”应该具有跨越年龄、性别和社会背景的精神力量的道理。

再次,在表现内容上,这类综艺节目大都设置明确目标,驱动参与者为之奋斗,在合作、竞争、成长的过程中呈现出充满戏剧张力的人物故事。创作者没有选取以给予巨额奖金等外在因素作为激励,强化个人竞争,展现选手们为了胜利勾心斗角的模式,而是强调为信念和荣誉而战的内在驱动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例如,《令人心动的offer》中的实习生们在各种需要配合的工作中,获得集体温暖,结下深厚友谊。《我可以47》的参与者通过协作分工,不断克服困境,诠释出“能力越强,责任越大”“精诚合作,携手并进”的理念。这些更符合中国文化传统与主流价值观的表达,赋予了综艺节目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时代价值。

最后,在拍摄制作层面,这类综艺节目往往需要创作者投入更长的时间、付出更多心血。一方面通过周密的选角流程找到适合节目的参与者,另一方面通过较长的跟拍过程帮助参与者卸下心防,使他们在镜头前表现更加真实自然的转变与成长。例如《种地吧》用190多天的时间记录10位青年在142亩的土地上播种、灌溉、施肥,见证种子变成麦田的全过程,真实展现年轻人在农村生活中的转变成长,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感恩、对劳动的热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主持人大赛》《令人心动的offer》《我可以47》的节目拍摄周期都比较长,为参与者展现自身能力与人格魅力提供了广阔空间。而《激流时代》辗转全国各地,寻访、跟拍一线创业者的故事,也使节目拥有更加丰富而有匠心的影像成为可能。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越来越多观众被创作者坚持背后的真诚所打动,这些节目的点击量和关注度也因此一路攀升,获得了优异的市场成绩。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以塑造普通人群像见长的综艺节目获得成功,给我们带来启示,那就是综艺节目乃至影视创作应当以更高的站位、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努力,去拥抱时代、拥抱生活,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当主角,聚焦人民关心的社会话题和时代命题,讲述更多真实感人的奋斗故事,进而传递温暖而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不仅是近期综艺节目创作的新趋势,更应成为未来影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作者:彭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分享类综艺分享好生活(彭侃)

《2023中国好声音》:以流行音乐承载青春梦想(彭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