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同样,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评论,既有基于中国文艺发展状况的“中国式”特征,又有符合现代文艺发展规律的“现代化”特点。只有不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评论,才能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文艺评论的重要力量。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网 摄影:徐华鑫)
以“中国式”彰显文艺评论的美学风格。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五千多年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展现出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独特优势,表现出无与伦比的顽强生命力和文化凝聚力,这是中国式文艺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深厚根基。文艺评论从来都不是舶来品,在中华文化和中国文艺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中,中国的古典文论创造出了“意象”“意境”“气韵”“和谐”“沉郁”等一系列审美范畴,产生了诸如《文心雕龙》《诗品》《林泉高致》《历代名画记》等众多中国传统文艺评论的代表之作。这些优秀的传统文论资源,彰显着传统文艺评论的历史根基和美学风格,是中国式文艺评论的内核和底色。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在党领导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过程中培育和造就了伟大的斗争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反映出中华儿女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这是革命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式文艺评论要热情讴歌和延续传承的精神特质。在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方向。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式文艺评论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的时代主旋律。中国式文艺评论,就是符合中国国情和文艺发展状况,既承载着历史上一切优秀的传统文论和评论资源,又积淀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有中国话语、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艺评论。
以“现代化”凝练文艺评论的时代表达。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普遍经历的历史过程。世界各国的艺术都经历了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的转变,更是蕴含其中的艺术观念和社会思潮的转变。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文艺形式,都纷纷摆脱传统表现形式的因循,开始了向现代化转型的探索,通过借鉴吸收国外的文艺资源、继承和扬弃中国传统的文艺观念,不断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反映时代变迁的现代化的文艺作品。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富足且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拓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文艺的现代化也在不断深入,创作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代化文艺发展的必然追求。文艺评论也应以一种更加现代化的视角、更加开放的视野审视文艺作品和文艺现象,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用现代化的标准来书写时代洪流中文艺的精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不可逆转,全球化成为当代世界现代化的重要表征。中国的文艺评论只有依靠现代化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才能有力推动中国文艺屹立在世界文艺之林。
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中国式现代化文艺评论的鲜明立场。文艺评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谁?不同的文艺理论有不同的答案。在“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者看来,文艺要关注形式自身,用艺术自律来消除文艺的现实功用。从实用主义角度来讲,文艺评论是为了增加受众对文艺作品的了解,加强对作品的宣传推广,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文艺作品的创作者与受众的关系来讲,文艺评论是为了促进创作者与观赏者的双向交流,从而碰撞出更多灵感的火花。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的根本价值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的,“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文艺评论必须站稳的根本立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评论,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助力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艺作品作为文艺评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文艺作品的最高标准,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评论事业,是党的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是对中华文化立场、中华审美风范的充分彰显,是我们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现代化”则是中国文艺评论在世界文艺舞台上展现中国智慧、发出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把稳中国式现代化文艺评论的根本方向,在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重要作用,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薛迎辉,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干部)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