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正文

艺术与城市文化漫谈

2020-06-02 阅读: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段秀芳 收藏

  艺术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私人生活领域,艺术欣赏或艺术创作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人们看电影看电视,观看音乐会、戏曲、话剧,徜徉于博物馆、美术馆,进行阅读、写作,从事书法、绘画创作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欣赏和实践活动,开展社交、愉己抒情、修身养性。在公共生活的领域,各种建筑艺术和景观更是城市文化中无处不在的重要角色。如华丽巍峨,飞檐层叠,“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紫禁城。“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的苏州留园奇景。流光溢彩的东方明珠与群厦高楼耸立的上海外滩景观。……城市艺术表征着市民丰富而多元的生活方式与公共社会空间,是城市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也代表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与文化期望。

  伴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城市艺术的形式更加丰富。在当今城市建设中,现代设计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建筑、器物、服装、影像、广告、包装等体现的艺术风格多元而精彩。但无论艺术形式如何多样多元,都不能忽视一个关键。那就是,城市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应该是城市精神的集中反映,城市艺术对城市公共空间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来到有百年历史的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他指出,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是对城市建设要保留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必须受到重视。传统文化艺术包括建筑、雕塑、刺绣、绘画等类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被传承保护,更要通过与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体现出鲜明的城市精神特质,使其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和传统是艺术创作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蕴。如作为湖北省武汉市的历史文化名片和城市标志,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黄鹤楼,经历代多次兵燹水火又多次重建,我们目前看到的黄鹤楼重建于1981年,历经4年落成,是在清同治时期的原型基础上设计建造的。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登上黄鹤楼,在这里思接千载,吟咏悲欢。唐代诗人崔颢曾题下传诵千古的名作《黄鹤楼》,诗仙李白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名句。黄鹤楼精美的雕作刻工、端庄大气的建筑风格也渗透着传统艺术之美,历史的厚重让这座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璀璨生辉。在草木繁盛的广州越秀山木壳岗,矗立着由著名艺术家尹积昌、陈本宗、孔繁纬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五羊石像。相传上古时候,有五位仙人骑着五头山羊降临广州,山羊口衔谷穗赠给当地民众,从此当地风调雨顺、丰产富足,故广州也别名为“羊城”。五羊石像,就记载了这个古老的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羊”也是吉祥之物,能给人们带来幸运、美好。汉代《说文解字》有载,“羊,祥也”,“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五羊衔穗,寄寓了广州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五羊石像成为广州城市的标志。半个世纪后,五羊石像又成为2010年在广州举办的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会徽……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积厚流光,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血脉中涌动奔腾的汩汩热流,是华夏子民相同的基因密码,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代城市艺术创作中必须自觉地传承发扬。

武汉黄鹤楼

广州五羊石像

  赋予鲜明的时代精神。融入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创作,能够获得时代的生机和活力。如,20世纪70年代末,深圳还是南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村。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圳经济特区经过40多年高速发展,现成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创新力的大都市。坐落于原深圳市人民政府门前的开荒牛雕像,代表着特区人民埋头苦干、勇于开拓、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成为深圳精神的象征,收获了“一座雕塑,读懂一座城”的美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忠厚、勤恳、耐劳品格意象的牛,与特区人民的艰苦创业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获得了新的艺术升华。艺术创作的背后,是社会物质基础的支撑,是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因时代精神的注入而增添活力,艺术创作也因被赋予时代精神而大放异彩。再比如,现代城市中戏曲受到的关注度较传统社会有所下降,但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近年来排演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让观众耳目一新,受到了广泛赞誉和欢迎。该剧在保持原剧主题和传统戏曲精华的基础上,把现代歌剧的音乐技法用到戏曲音乐中,并在舞台灯光、服饰、舞蹈等方面也巧妙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了古今艺术手法的完美嫁接,较好地表现了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创新性和生命力。

深圳开荒牛雕像

  此外,还要创新艺术的表达形式。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市场传播技术和能力空前发展,艺术作品也可以工业化的方式批量生产,成为大众精神生活的快速消费品。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消费利润的驱动,加强了艺术的推广力,但由此也出现迎合大众消费的平庸化倾向。城市艺术创作的发展方向,应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美”的格调、“美”的内涵、“美”的表现,远离庸俗化。同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实际,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在表达形式上积极创新。比如近年来,江苏苏州镇湖创建的“苏绣小镇”立足于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才优势,聚焦苏绣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传统的苏绣作品大多吸取书画艺术中的精华,以针代笔表现形象与色彩。如今,这里的苏绣大师开始探索吸收当代艺术元素,将极简主义风格带入苏绣创作,彰显出苏绣新的面貌。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也开始把传统的刺绣工艺,融入文创产品中。传统与现代方式相结合,令这一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工艺焕发出全新的魅力。

  (文中图片来源于《学习时报》)

 

  延伸阅读:

  《街巷志》:感受城市文化流动的心灵与气质 (廖令鹏)

  梳理马路记忆,是对城市历史的深沉回望

  “都市与乡愁”高峰论坛论坛主旨演讲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