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驴得水》可谓好电影【原创首发】

2016-11-21 阅读: 来源: 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驴得水》我看了点映场,有明星见面会。说实话,这是一群很普通的演员,却靠其塑造的人物角色征服了现场的大多数人。当时我和身边的同学说,这将会是开心麻花继《夏洛特烦恼》之后的第二匹票房黑马黑色幽默的风格、深刻的思想内容、讽刺的美学效果是其亮点。

  最初接触黑色幽默,便是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其中看似荒诞下触目惊心的真实确实给予了我无助、彷徨之感,那条无处不在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似乎也在束缚着我们与整个世界,包括那个靠驴得水的荒凉之地。“驴得水”有两层意思:一指那头名叫得水的驴子每天去为老师们拉来生活用水,二指校长谎报其为吕得水老师利用其薪资用作私人或公共开支。而全剧正是围绕此来展开,并提出了一个论点:凡是人都会有黑点,没有黑点的恰恰是被虚构出来的圣人,而这个圣人却是引起人性恶的根源。为了吕得水,编出一个谎,又要圆无数个谎,所有人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在这一场荒唐大戏里,教育体制利弊、人性黑白善恶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所有人都在笑,所有人都想哭,这就是观影最直接的感受。现在想起剧情,想起人物,仿佛历历在目。

  伊始我对周铁男的定义是那种炫酷狂拽的还蛮有正义感的人,直到一声枪响他倒在地上。那时我的眼泪正要决堤,为这个挡在佳佳面前的男人大哭一场,忽然他动了,我心中的石头怦然落地,然而接下去的画面却让我陷入绝望。周铁男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人被擦脸而过的死亡吓破了胆,连滚带爬涕泗横流的恳求原谅,这种懦弱持续发酵下去,直到一曼要被强奸他还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事后解释说即使他去救一曼也无济于事,因为那个人手里有枪。在没有了我们预料中的英勇死亡后的生存反而彰显出面对死亡每个人潜意识中的恐惧和卑微,这实在是最大的讽刺。

  对于“性”这个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在这部剧里也有了深度讨论。性之于一曼,或许只是单纯的满足,或许只是自由的追求,但是放在当时的环境中,他人冠之以放荡,喜欢她的人还对她恶语相向。那时候用哀莫大于心死形容并不为过,因为她一个巴掌一个巴掌打在自己脸上仿佛无关痛痒。头发被剪掉的那一刻意味着她失去了作为女性展示自己魅力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的消亡恰恰说明了女性追求性的不现实性。

  铜匠,这个一直未被启蒙的人,突然要担当起成为吕得水老师的“重任”,或许有些语言天赋,会了几句英语,再出场是由几位老师的话做铺垫,说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他变了许多。但预料中的惊喜没有出现,遇到问题,他依然用最野蛮的方式对一曼进行报复,这是我们才发现并感叹仓促间的文化启蒙未必有效,骨子里的腐朽与落后已经根深蒂固,蒙昧了许久的人们依然以最原始的思维生活着。文明的方向在延安,由还没有被成人逻辑所支配的佳佳去。

  “讲个笑话,你可别哭”,这句宣传语不得不说真是绝了。或许《驴得水》并未完全从舞台剧的模式中脱胎换骨,但依然可以用好电影的标准来评价它。如何把思想性与娱乐性完美的契合起来,或许是开心麻花接下来推出第三部电影要思考的一件事情,也该是所有电影人该思考的事情。

  (作者:宋艳洁,山东师范大学本科生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专题·90后艺评

  一周艺评:“湄公河”逆袭,“驴得水”引热议(11月2日-8日)

  刘巽达:万万没想到,电影《驴得水》顺利过审

  《驴得水》影评:在笑声和泪水里反思人性

  《驴得水》影评:展览人性黑暗,就是艺术深刻吗?

  《驴得水》:好话剧不等于好电影

  《驴得水》:舞台和银幕上的一粒暗黑子弹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