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人物:冯子材
一、
新编大型历史壮剧《冯子材》大幕一拉开,村民们手中拿着武器,面无畏惧、蓄势待发抵抗侵略者的壮士气概即刻凝聚观众目光,舞台中那块“中国广西南大门不复存在矣”的牌子格外醒目。剧目强势地宣示出一种厚实与凝重,让每一位观众犹如身临其境,触动神经——战争如此残酷、如此可怕,甚至近在咫尺……音乐声起,歌词唱出,对白展开,人物登场,创作者极富专业的处理——节奏的掌控倾刻间制造出的舞台效果像一只八爪钩狠狠地钩住观众的心,让人带着隐隐的心痛回顾历史并硬挺挺地坐稳在观众席上不肯有片刻离开,用敬畏之心,感受曾经的屈辱……
剧目依次向观众隐形抛出了一份紧迫感,也可以说是假设——就是战争和敌人从来不会在你做好准备的时候出现。出现时,不是家破就已是人亡,除了扛起武器保卫家园我们别无选择。
剧目显形向观众表现的不是对战争获胜方的歌功颂德,而是通过冯子材与热血巾帼寨主的对话、与亲密下属的惺惺相惜、与各级官员的开诚布公、再到与家庭的把手相拥,试图在当下社会人们仇官、仇富的情绪中,对官员们的工作状况做一种真实的交待,对百姓们最本质的需求做一份真切的呈现。这看似很简单,但是艺术创作要通过一个历史事件来表现一种更符合时代的价值观却是极不容易的。
广西壮剧《冯子材》剧照
二、
在现在的时代里,“没有硝烟的战场”这句话已略为远去。当强大的美国时不时向我们发出极不友好的信息、国际上拥有不低地位的日本对待中国仍然匪气不减、菲越印久不久公然挑衅,甚至多年的邻邦朝鲜出现重大危机必会波及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够冷静地、清楚地认识到打仗是可以做到: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你赢我输”?但是最后,是付出巨大代价来定成败还是力争损失降到最低,这是国家层面的考虑却是真正关乎群众利益的问题。
六幕剧《冯子材》,在战争场面的设计上占用的比例很少,但是效果奇佳。几个人物都涉及了打斗的场面,不约而同达到惊鸿一瞥。人物的形象塑造颇具颠覆性,要知道,一部舞台剧目要想留给观众什么,一定是看人物的形象是否夺目,是否触动心扉。在剧中,冲突性的人物同时出现时,处理点几乎与“豪·气”相接。冯子材与青凤的碰面突出侠肝义胆;与张之洞的碰面突出忠诚不阿;与部下、家庭的碰面更具划时代的意义——有国才有家是天经地义,但是有家才有国是更大的道理。家都没了,我们还谈什么护国呢!所以,“保家卫国”的“家”前“国”后更符合多少年来流淌在中国百姓骨子里激荡的血脉。
广西壮剧《冯子材》剧照
三、
我们作为正在高速前进国家中的个体,国家的开放与进步,我们的体会无处不在。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从来就没有忘记的痛,八国联军入侵、日本入侵……但是就广西而言,我们是有底气可以骄傲一番的!
近代史上,广西人抵御外侵的两场仗都产生了影响——一场是离现在最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另一场便是《冯子材》剧目讲述的抵抗法国之战。壮剧《冯子材》的排演是在电影《芳华》上映之后,一个时段内,就把两场战役通过艺术形式呈现给人们,时机恰到好处。如果说电影《芳华》让无数的中国人重新忆起了战争从来不远,残酷的生死存亡离我们那么近。那么壮剧《冯子材》则力求传扬两种精神——国难之时,大敌当前,重拾真挚的 “君臣之道”,重温朴实而伟大的亲情。《冯子材》剧目从头到尾,似乎在戏曲的“唱、念、做、打”表现中,促使观众鼓掌的场面不多,但是却没有人低头去看手机。这恰恰是剧目创作者们深厚功力的体现——力求现场的观众听完这段历史故事,深刻理解现实中“和平”这个词是血肉之躯换来的,保证观众从故事中铭记先辈们舍身忘我的无畏精神。
广西壮剧《冯子材》剧照
四、
想必每一位到过美国华盛顿的人都会去战争纪念碑看看,美国人对待在战场上阵亡的军人都会刻下名字供后人瞻仰。因为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不管美国是以侵略别国还是以所谓的“救助”他国的原因出战,阵亡的军人都是代国征战。而《冯子材》一剧在最后的时刻,丝毫没有在台词与画面中渲染“胜利”的丰功伟绩,却是让冯子材将军背对观众,面向舞台上的“城墙”,念出一个又一个阵亡的壮家儿女勇士的名字。 “他”的声音响亮苍穹,没有痛苦,震天动地发出“中国打败法兰西”的吼声!这一刻已永载史册。也是这一刻,揭开了创作者们创作《冯子材》的根本目的——历史不会在风雨中褐色。壮家先辈们艰难踏出的光荣之路一直都与前进的时代一起凝聚成了历史自身。“铭记”是我们每一位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必须肩负的责任。
人民需要戏剧,戏剧离不开人民。当我们观赏完《冯子材》之后,由衷地感到:广西需要《冯子材》,中国舞台更需要壮剧《冯子材》。
舞台人物:张之洞
作者:李艳,就职于广西艺术学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
摄影:李静,广西戏剧院摄影部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特约编辑:朱丽华
延伸阅读:
用行动讲清楚艺术美在哪里,把艺术的种子种在基层——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广西上林
中国评协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广西上林县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
中国文艺评论网友群(QQ号366435036)二维码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