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幸福地活着,是对被爱的最佳报答……
谁阻止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谁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当他阻碍了我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我们就应该和他战斗到底。这个敌人是疾病、贫穷与战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轻易生病,更无论生死。当一个家庭中出现病人,无论处在家庭中的哪个角色都会为之牵累,时间、感情、精力、金钱的付出都是难以名状的痛苦。当我们在讨论某些抗癌药是否定价过高,以及努力突破真相去追究其本源时,牵扯出许多科研、商业、政策、医学、伦理等等诸多问题,任何一处好像都对,又好像都不对。问题出在哪里?几次被“药神”程勇渴望生存的眼神穿透而泪奔的时刻,我始终在冥想:如果天下无疾该多好……
但是这似乎又是不可解的痛楚,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与疾病伤残作斗争,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繁衍生息。在群体获得超越个体能力的那一刻起,互助就成为人作为社会动物的天性。于是乎有一部分人在思考如何减少疾病,让我们的社会大众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这部分人叫公共卫生学者,很荣幸,我半路出家,加入了这个队伍,在努力做着更多的事情去解决目前医改的困境,虽说人小力微,但尽一份力始终是应该的,也是很开心的。
从商业角度讲,《我不是药神》是成功的,但是与我们所期待的健康中国的梦想好像还很遥远,并且剧中的人物、故事、情节像一瓢冷水浇醒了梦中的你我。当我们用现实主义的概念去解构电影的同时,这个有病吃不起药的现实深深触动了党和政府、医院、药厂、医生以及普通百姓等各界人士。于是乎政府出台政策,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加大对抗癌药物的降价力度,并促使靶向抗癌药物进入医保。这或许是格列卫这类抗癌新药在现实世界中激起的最大的传播效应,也是慢粒病这样的癌症最广泛的一次科普。剧中无论是主角的人性蜕变引起的共鸣还是配角各自鲜明的剧照,其实都在呼唤一种声音:健康幸福地活着!
一个新晋为人母的同事告诉我,她都不敢回忆吕受益的大眼镜,要不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泪腺。是的,当身为父母和儿女的我们身披癌症病人家属马甲的时候,背负的是十分沉重的担子。然而有谁在影片之外想过,如何能让更多的人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主动健康起来呢?我们期望的健康中国难道只是有药可吃么?一个全民吃药的中国和一个拥有广大健康人口、健康期望寿命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家和社会哪个更令人向往?
有人说,影片中老太太的话很感人:谁家还没有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么?的确,在面对来势汹汹的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遵医嘱,吃药看病手术。可是,我所想象的健康中国应该是广大居民都能够拥有良好的健康素养,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健康知识,科学锻炼、均衡营养、健康心理,在一个国家的健康保障体系下能够更多地受到健康的奖励,而不是在疾病到来的时候希望有更多的医保基金能够救自己于不死。
我们的医保基金不是别人的,是我们每个劳动者在健康时期创造的财富积累,是保障基本的一个互助行为。因为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不足以满足对最新抗癌药的广泛使用,一旦我们把抗癌药物放入医保,面对目前已经捉襟见肘的医保基金,面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肾病以及经过诊断需要长期服药才能防治并发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来说,会更加无药可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慢病消耗医保的份额约占70%。如果我们能够消除慢病,将会节约一大笔医药费用的开支,医保资金将会有更充足的实力去满足真正需要救治的大病患者。
慢病也叫生活方式病,导致慢病的诸多因素都与我们的饮食、运动、心理、环境等可控因素相关,例如:肥胖已经成为健康中国的一大障碍,因为营养与运动知识的匮乏,教育对健康素养培育的缺位,我们的青少年早早胖在了起跑线上,而因饮食营养不当,造成的慢性炎症继发引起代谢改变造成的癌症,成为了困扰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虽然这项工作被列为十大公共卫生问题之首,但是依然能够找到解决它的办法,都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解决的。
北欧四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均处于医药科技强国之列,已经通过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将众多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患病人群总数降下来,健康人口带来的绿色发展GDP使得国家在医药工业科研方面有实力持续投入。
我们国家还不够富裕,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医疗保障,难以改变价格倒挂引起的医疗服务体制深层次问题。一旦生病,患者的矛头必然指向医院和医生,引发诸多负面的医患事件,严重影响了医学作为救死扶伤行业的神圣光环。慢病与大病都在呼喊吃药,药品商家的广告恨不得全民吃药,舆论媒体充斥着吃药解决健康问题的鼓噪。医生劳动价值无法用价格来体现,药、耗材、器械、检查成为包括商家与医疗机构转化利润的工具,这些始终都是桎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障碍。
建立以预防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体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来的重要国家战略,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具体任务。当我们的医疗卫生工作能够达到影响并建立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政府与社会为老百姓创建安居乐业的生存环境时,我们不会再为了能不能吃到进口抗癌药、能不能让高价药降低身价而争论不休。《我不是药神》启发我们,主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走向健康中国的将来。
作者:梁亮亮(卫生与健康事业工作者)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特约编辑:朱丽华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友群(QQ号366435036)二维码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