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全媒体语境下的文艺评论如何探寻批评真理(赵凤兰)

2019-01-17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赵凤兰 收藏

  中国文艺评论网编者按:

  本文4200字,由作者授权转发,中国文艺评论网何美编辑。

  精简版2400字,首发《中国文化报》(点击可见)。

  全媒体语境下,如何用好文艺评论这把剑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人的全媒体时代,文艺评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一复杂多元的文化生态,文艺评论如何应对舆论格局的调整和媒介融合的推进,如何在众声喧哗声中发出强有力的引导声音,使之真正起到为文艺作品“正衣冠”和引领文艺创作方向潮流的作用,这是当前评论界亟须正视的问题。在前不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和文学院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的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面临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文艺评论的发展与再审视展开研讨,为全媒体语境下文艺评论如何提高权威性、公信力和有效性建言献策。

 

  新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面临机遇和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文艺评论的传播和接受从未像今天这般便捷和迅达,如今,在移动终端发一条微博、微信,在朋友圈写几行感想、随笔,在公众号和弹幕上写几句评论,这些只言片语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在新媒体时代已不可小视。对此,中国文联原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夏潮说:“随着全媒体时代文艺批评主体、载体、工具、方式的改变,文艺批评的生态环境、目的意义、话语体系和评价机制都发生了变化。比如,网络时代新媒介下的文艺批评有许多都是短的、碎的,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跟传统的评论有所不同,同时还涌现出了网剧这样一种新的文艺形态。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填补文艺批评自身的发展缺陷,推进文艺评论对创作的引导和对受众文化审美的认知。”

  谈到当前文艺评论话语主体的庞杂多元和批评载体、场域的迁徙更迭,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杜学文总结说:“当前的评论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以欣赏者为主体的赏评,特点是具有即时性和敏感性,能带来经济效应;二是舆评即舆论评论,特点是影响力大,具有新闻色彩,抓人眼球;三是理评即真正意义上的评论,特点是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引领性。这三者各有不同,应取其优长、相互借鉴。

  在《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看来,新媒介时代的文艺评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变与不变的问题,改变的是文风、语言和文章的长短,不变的是创作精神、评论精神和评论良知。新媒介评论最大的特点在于快捷性和即时性,侧重从某一个点进行解读,观点鲜明,文风接近口语。而传统评论通常是一些过去时的评论,更注重形而上的本体特征、现实批判和哲学层面的学理性分析。归根结底,评论的过程就是折射其社会良知的过程,评论家要有鉴赏力和反思力,同时还要具备社会良知和文化素养,只有真实、有力量、有良知的评论才能赢得读者。

  回顾文艺评论40年走过的历程,河北省影视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汪帆深有感触地说,伴随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中国文艺批评家的角色和地位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评论界涌现出了一批敢于批评的专业文艺评论骨干,他们成为推动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的主力军;另一方面,评论家的角色经历了从辉煌走向衰微、从权威者沦落为旁观者的历程,这其中既有时代变化的因素,也有评论家自身的原因。在新媒介生态下,评论家要重塑社会责任与批评精神,力求用优质的评论使文艺创作走得更深远。

 

  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如何发展创新

  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为文艺评论开拓了广阔的发声渠道和言说空间。然而,互联网时代海量意见的生成也暴露出文艺评论棱角钝化和公信力缺失的危机。面对舆论阵地的开放和话语权的位移,新媒体语境下的文艺评论该如何作为?对此,山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薛晋文说:“随着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门槛的降低,文艺评论海量生成,质量堪忧,出现数量和质量的严重不对等,导致主流话语得不到信任,庸俗的内容广泛传播,为此,评论界应处理好主流与支流的关系,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评论家应树立坚实的文艺理想和文艺信仰,努力介入社会历史的现场,秉持现实主义的批判立场,葆有为人民代言的气场,敢于向一些谎话和假话较真,以出世的境界寻觅入世的批评真理。”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张德祥认为,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贵在重拾棱角和发展创新。“如今的新媒体评论人和传统评论人在写作‘套路’上不太一样,前者由于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视野开阔、见解犀利,常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发表令人眼前一亮的评论;后者有些人学术味太浓,总习惯性地从专业出发,结果反而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类型上。”在他看来,虽然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良莠不齐,但它们给评论界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崭新的视角。

  谈到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机制和话语体系的创新,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影视学院院长张阿利说:“新媒介评论比传统媒介有更强的即时性、互动性,而且这种互动性是多维视角的,一部影片上映,大家同步进行观赏评论,通过豆瓣、时光网、猫眼电影等新的媒介社交平台自发评论打分,马上就可以看到有多少阅读量、点击率、评论量,这种受众间的多维互动和同步数据增长的数理性表达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传统评论者需要关注、运用好新媒体,同时接纳新的表达方式、倾听新的声音,共同提升评论质量和水平。”

  谈到传统文艺评论和新媒体文艺评论的关系问题,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中国电视》杂志编审陈芳认为,两者各有特点,共同构成了当今文艺评论多样化和新样态的发展现状。未来新媒体文艺评论的发展应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在横向上继续坚守短、平、快,强调内涵和文化价值;传统评论则在纵向层面朝深、厚、精继续深挖,增强文艺评论的权威性和创作上的指导性。两者发展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彼此补充,共同繁荣。

  “时代之变也是文艺之福,新型的网络文艺和传统的文艺会走向一种新常态。”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文祥总结说:“新媒介时代的文艺评论既有蓬勃发展的一面,也有野蛮生长的一面。面对迅猛发展、活力充沛的网络文艺实践,传统文艺评论需要以新的姿态、新的话语和新的方式‘入场’并‘在场’。‘入场’是基础和前提;‘在场’是文化姿态和价值发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他看来,互联网现在是最大的变量,我们要把它变成最大的增量,让网络文艺和传统文艺在最大变量走向最大增量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在继承和创新中迸发出力量。

  而在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看来,评论应该以分层化的方式存在,使新媒体评论和传统评论百花齐放、同频共振,保持文艺评论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她认为文艺评论是一个时代有良知的人的文化坚守,越是融媒体时代,评论家越需要有文化定力。

 

  主流文艺评论应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面对多元思想文化和多种话语体系的并存和竞争,专业理性的文艺批评不仅不能弱化,反而应背负起更大的责任。在媒介生态多样化的当下,主流的文艺评论如何才能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如何才能增强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此,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边国立认为,要捍卫主流评论的生命线,必须敢于实事求说真话。他直言:“当前社会上的确涌现出了不少好的文艺作品,但同时也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比如有些作品情节失真、情感失真、人物失真;有的作品逻辑混乱、假生活当真生活。面对这些乱象,有些评论家不仅不批评廓清,反而以热情的褒扬和赞美掩饰各种问题,以肯定题材的名义忽视缺憾,致使作品的瑕疵和盲点得到宽容和理解,一些明摆着的问题屡屡出现。”在他看来,评论家要有职责坚守和良知担当,评论在缺憾面前不能缺席。在任何时候,求真都是文艺评论不可忽视的根本价值取向。

  论及多元舆论生态对主流评论的影响,中国文化报高级记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凤兰说:“无论舆论阵地的平台和载体如何更迭,话语和言说空间如何庞杂,文艺批评引领大众文化审美、推进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宗旨和初心不会变,提升权威性和公信力、增强文艺评论的有效性仍是文艺批评必须长期执守的导向和标准。文艺评论不等于个人私语和泄愤,评论家不能做市场的傀儡和利益的传声筒,不能沦为网络水军和写软文的吹鼓手,而应是公共话语的引领者。评论家有知识、有责任、有素养、有视野、有公心,既不让似是而非的事物和约定俗成的观念带着走,也不为迎合讨好、与人方便地顺势而为,而是与各类喧嚣保持距离,摒弃偏见和程式化写作,维持评论人特有的公正与独醒。”在她看来,优秀的评论如同午后的咖啡般让人提神醒脑。

  《当代电视》杂志副主编王军强建议,面对新媒体语境,文艺评论工作者必须练好内功,强化职业操守,积极投身网络文艺评论,以不失思想高度、审美深度、情感温度的实事求是、褒优贬劣的评论品质,切实壮大主流文艺评论在网络空间的声音。他认为,要使评论产生影响和效能,评论家一要深入生活,从群众和生活中获取智慧和营养,始终保持对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敏锐性;二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评价作品;三要认认真真研读文本,通过自身艰辛和创造性的劳动,有说服力地把作品中所包含的美、思想、情感以及创作得失揭示出来;四要坚持批评精神,做到讲真话、讲实话,不被世俗干扰,不为私情左右,在真切的批评和充分的说理中实现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五要追求生动活泼的文风,增强文艺评论文本的可读性、吸引力和影响力,使之具备独特的思辨之美、表述之美、情感之美。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看来,探讨40年来新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发展的未来与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今,我们在全球化环境中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入守正创新的历史阶段,文艺评论能否在引领创作、提升公众审美和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既是时代留给文艺评论家的庄严使命,也是决定文艺作品能否从高原走向高峰的关键要务。他指出,要做好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评论家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深入生活、扎根时代;二是开放包容,不忘初心,守住灵魂,要有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三是全球视野,放眼未来,苦练内功,打磨好批评利剑,做文艺事业的守望者和时代的先觉者。

 

  延伸阅读: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的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举办

  新媒介生态下文艺批评的新变化:正视变革 重塑格局

  新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如何响亮发声

  新媒介生态下文艺评论在发声

  准备好适应新媒介生态的评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