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技艺交融下的审美意境营造(郭云鹏)

2019-01-30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郭云鹏 收藏

技艺交融下的审美意境营造

——评首届中国杂技春晚节目《春·帘》

  日前,首届中国杂技春晚在河北吴桥杂技艺术中心举办。由著名杂技编导董争臻新创、四川宜宾杂技团出演的杂技节目《春·帘》在晚会中甫一亮相,便赢得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幕启,万物在沉睡之中。随着律动音乐的响起,好似一阵春风吹来,画面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春姑娘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背景中的条条细绳,好似万条飘动的绿色丝带,宛若长满翠绿新叶的柳枝,轻柔地垂下来,让人不禁想起唐朝诗人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名句。柳是春的信使,每当春回大地,它最先感知春的讯息。春姑娘撩拨起曼长披拂、状若丝缕的枝条,向观众开启了一扇春之窗。在“绿丝绦”上的女演员们,如春燕,在林间翻飞、盘旋飞舞,偶尔停落在树梢,似音符,在五线谱上书写着春天的赞歌!“赋物入妙,语意温柔”,观众仿佛游弋于充满诗情画意、浪漫唯美的春天的画卷中。

  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编导运用多变的自然意象群来营造春天充满生机的诗意氛围。轻盈柔美的女演员们,不仅展示了一组组巧妙构思、编排精妙、令人叫绝的高难技巧,而且将写意与写实相融合,赋予其东方的浪漫与优雅。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成为编创者表情寄意的载体。

  杂技节目《春·帘》是将《皮条》《立绳》等中国传统杂技进行综合与变形后形成的一个全新节目,可谓是对“竖挂型”杂技节目的大胆突破与创新。

  节目编创者在道具制作和舞台设计方面进行了颇有力度的创新。节目主体表演道具由11米高、6米宽,近百根棉绳组成的幕帘。次表演道具是11米高、15米宽的大幕帘。细绳柔细,可塑性极强,使得节目表演空间拓宽、技巧展现变得多元。在大型道具上进行单人、双人以及集体技巧的演绎,使得高空杂技得以多维度的展示。通过旋转、升降、推拉,在不同的空间中递进,组合成多角度、多视点的舞台样式。尤其是空中七人群体造型的大型列阵,营造出了立体感强、气势宏大、令人震撼的唯美画面。审美视野和表达方式上的创新,让这个节目更具美感,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创意表演空间。这也使得“绳上漫步”等一些全新的动作技巧的实现变为可能。

  杂技节目《春·帘》将《皮条》《立绳》中“盘”“缠”“攀”“挂”等传统技术有机地融入到整个表演中,将通常在地面进行表演的柔术嫁接在高空节目中,体现了杂技艺术的别样美。“一字马”“单手瞰水”“双人后脚蹬飞燕”则完美地呈现出杂技艺术的造型之美。话说“软中求硬力难施”,“引体牵拉”“绳上支撑倒立”“十字卷上”等一些对柔韧性和力量要求比较高,以往多由男子完成的、动作难度大的技巧,则表现出女演员柔中带刚的一面。特别是当女主角表演“空中倒立大摆”,从七八米的高处突然闪托,如瀑布般地一泻而下,在距离地面不到一米处稳稳停挂,在现场观众无数的惊呼声和掌声中,节目完成了从柔美到刚健、从平缓到惊险的转承递进。

  此外,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相结合的配乐也是该节目的一个亮点,在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烘托主题、推动情节内容的发展变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舞美灯光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舞蹈的编排,以及人物造型的设计和服装颜色的搭配,这些艺术手段的综合应用、有机融合,使得各部分浑然一体,艺术感染力得以极大增强。

  在杂技节目《春·帘》中,编创者有机地杂糅进中国元素,使其充满民族特色,但又充盈着现代和时尚的元素,体现了“中国元素、国际表达”的创作理念。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不仅表达了杂技艺术的力与美、新与奇、惊与险的本体特点,而且还呈现出极高的人体美、造型美、意境美的美学特征,让观众获得轻松的审美愉悦感和新奇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观众不仅看到技惊四座的杂技,更体验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美好愿景。这种情景交融、活跃着生命律动、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最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令人深思、让人感动。

  中国杂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这些源于中国、为中国所独有的杂技项目,有着鲜明的能反映、认知中国的元素符号特征。而涵盖氛围甚广的节目群,给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杂技节目《春·帘》就是一个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富含“中国符号”“中国韵味”的优秀杂技节目的标杆和典范。我们相信,用全球化思想与世界接轨,充分挖掘中国元素、突出民族特色,融入现代意识和创作理念,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创作出更多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的优秀杂技作品。


  作者:郭云鹏,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摄影:庄歌尔


  中国文艺评论网总编辑:周由强

  责编:何美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杂技《抖杠》抖出中国风(郭云鹏)

  郭云鹏:中国杂技教育将何去何从?

  吴桥杂技节释放世界杂坛三大信号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