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搜索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一位年逾古稀、鬓发皆白、平卷舌不分、普通话不标准的老人,声音能有什么样的表现?然而,春节期间网络上流行的一段视频,打破了人们所有的成见。而颠覆了人们常识性认知的这位老人,就是74岁的陈彼得。
时间:2019年2月8日。春节期间。
地点:成都、宽窄巷子。
镜头:远景俯瞰着充满人间烟火色的巷道,镜头由远及近。
人物:人流稠密的街头出现了一位手持吉他的老人。白须皓首的老者,娴熟、轻巧地拨动琴弦,一段单纯的吉他音色带来熟悉的旋律,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破空而出:“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如歌如述的吟唱,在吉他的伴奏下,响彻在嘈杂的街头,超越了人声的鼎沸。“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听到歌声的人们驻足观望,人流不断汇集。“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人们和着陈彼得与马薇等人的歌声,在街头演绎一首千人不约而同的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原创音乐中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由著名作曲家秦咏诚作曲、著名词作家张黎填词合作完成,经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倾情首唱,把这首歌传遍了中华大地。由于歌曲表现的主题宏大,舞台演出均采用大型交响乐队伴奏。亲切的话语,深情的演唱,熟悉的旋律,恢弘的乐章,动人心魄,气壮山河。每一次聆听歌唱,都激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每当这样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应声哼唱。这首歌,代表着天下中华儿女对家国的无限眷恋。
陈彼得来自台湾,2019年春节期间,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成都。相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和过去观众早已经习惯的宏大演出场面,他用吉他弹唱的方式,召唤游客、孩子、艺术家、商贩、行人、环卫工人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朝着歌声的方向靠拢,用齐唱这种最原始的方式,共同倾诉对家国情怀最质朴的表达。虽然身处闹市,但他们的演唱效果丝毫不逊于舞台演出,庄严,庄重,情感投入,声情并茂,令人鼓舞。
陈彼得献唱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在于,无论演出形式的简与繁,其表达的内容一定要催人奋进、动人心弦。这是人民的心声需要用文艺去表达的时代必然。反观当下某些地方文艺节目的编排,注意力深陷于炫导演、炫作曲、炫编剧、炫灯光、炫音响、炫名人等各种琐碎之中,形式花哨,内容干瘪,暴露出其精神的缺失,大有哗众取宠、媚俗庸俗之嫌。
实践证明,作为当代中国艺术家,应不断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的语义下,让文艺演出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易于接受,更加释放出持久的影响力,反映人民的心意和诉求,阐释与时俱进、繁荣昌盛的中国。
编后记:
刘梅成在工作之余利用一段午休时间写成此文,并表示:他的演唱感动了我,他不标准的普通话更加接近中国的古音,更加具有阐释力。这种感染激发了我,评论必须一气呵成,这样才能保持语言的连贯性。感谢中国文艺评论网对我的一贯支持,好作品才是对我们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最好的回报。
(本文视频及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刘梅成,笔名:美成,中国文艺论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艺评论网总编辑:袁正领
责编:若眉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我和我的祖国”文学、摄影、短视频大征集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征集活动已收到作品1.2万余份
视频:央视一套《经典咏流传》陈彼得为你唱经典《青玉案·元夕》
原创音乐《可汗山》:“很有爱”(美成)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他从未走远——刘文西先生艺术评析
现实之一种:格非小说《月落荒寺》的社会镜像
科幻:人类所能抵达的极远之地
《铁血阳泉》电影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