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为基层的文学现场站台守夜

2019-04-0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元辰 收藏

为基层、网络的文学现场站台守夜


  编者按:

  元辰先生是一位年逾古稀的基层文艺评论家,在当地被称为“一个人的作家摇篮”。三十多年来,他坚持为基层创作爱好者引路,助力作家的孕育和成长,他坚持运用网络,已有二十多年网上发文及与网友互动的历史,当然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这其中既有初心、使命、情怀的坚守,又有对时代潮流把握、投入的自觉。还能看到,基层需要评论家,基层也有孕育评论家的丰厚土壤。

  我是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自1970年发表第一篇评论以来,断断续续写作50年,文友们都知道我凌晨两三点还发微信号和朋友圈。1997年上网以来,我一直在晚上阅读和回复网友新作。我说我是网络文学江湖“裘千丈”,游走网络是为了把黄蓉郭靖找出来。陪同许多现在已小有名气的作家走过创作的童年,我还在和又一批刚刚进入创作的网友结缘。我认为业余创作需要引领、陪伴,在坚持个人小说、散文、诗歌创作的同时,倡导并坚持在基层和网络现场开展文学评论,多少为初入创作的文友做点事。

  我是从自身业余写作中感受到现场文学批评的必要性。我1966年高中毕业,回乡劳动两年后参军,从战士、文书到宣传干事,工作之余进行文学创作,发表过一些作品,体会到没有现场的评论交流,提高很难。于是从80年代初自修文学批评,较为系统地自学中外文学史、文学批评史、名家文论、各流派美学、艺术批评,并以文学创作、书法篆刻、艺术摄影做审美经验积累,自己提高自己,也为部队作者写评论。1982年转业回宜昌县委宣传部工作,和本地文友有了接触,为他们做点评、写评论。1984年在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又以形成文学批评专业能力为课外目标,系统补修各类心理学,关注文学批评前沿。1997年上网,1998年设立个人网络文学批评问石斋,坚持了10年。和学院派的史学评论不同,他们要向人类艺术宝库贡献经验,而现场评论则是从文学宝库中撷取经验,传递给作者,大多数时间是在读帖评帖、笔会竞赛、展示推荐这样一些琐事中实现介入与引导,不仅仅是依靠评论文章这一种手段。

  先后担任宜昌县(夷陵区)作协副主席主席、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宜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理事等职,31年来,创作和评论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累计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200余万字,出版《悠游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创作结集未出版散文六卷120万字,小说三卷100万字,新诗、诗词、评论各一卷40万字。曾获夷陵区欧阳修文学奖、宜昌市屈原文学创作奖荣誉奖、第二届“屈原杯”诗歌大奖赛优秀奖、2003年全国注册策划师文案金奖、2014年中外华人散文诗歌大赛一等奖。被评为2003年全国八大网络文学庄主,宜昌市博客达人,夷陵区首届文化名人,湖北省第三届“优秀文艺志愿者”。评论被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研究》、李鲁平《新时期湖北文学亲历三十年》、蔡家园《湖北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於可训《湖北文艺评论、文艺理论建设研究报告》评论和提及。

  我的评论属感悟式文学现场评论,注重创作实践,从主体经验、能力、创作意图和初文本入手开展评论,与作者一起寻找更高更好的可能性,经作者同意后才定稿,被认为有一招点醒梦中人的效果。我评论过数百人,大多是基层、网络的普通作者,也为叶辛、马季、王心丽、王晓英、安妮宝贝、林白等知名作家写过评论,本区重要作者几乎无一遗漏。杜鸿戏称我是新时期文学意识的传播者、业余作者的引路人、一个人的作家摇篮。

  组织大量的基层和网络文学活动,大力推介优秀作品和有潜质的作家,也是评论介入创作的方式之一。从组织小规模沙龙活动开始,探索过大型网刊、同题竞赛、专题评论、作品年展、笔会、诗歌朗诵会等各种形式。联络网友主办过大型文学网刊《新汉语时代》《汉语姿态》20余期,云南陈洪金的三篇散文在网刊发头条后,被《福建文学》头条采用。杜鸿第一个长篇《一个白痴统治的村庄》出版前在问石斋挂出并开展专题评论,几百网友参加讨论,产生的评论多达百万字,是小说本身的十倍以上。2011年至今,连续8年组织湖北网络散文年展。后来扩大到新诗、诗词作品联展,并与本区会员作品年展同时进行,按作品质量组织展示,打通基层作者与外地网络作者的视界。参照系不同了,效果当然会更好。当初编选东湖新散文和长江新散文两个版170多人的年度作品精选时,有人怀疑海量作品中选出的稿件是否都看过,我理直气壮地回答,不仅看过,而且作了比较,起码看过十遍以上才定稿。站台守夜,就是默默无闻做这些扎实的工作。

  不仅如此,还以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名义牵头,组织跨区文艺联谊会、专题诗歌朗诵会,以本区作者为主,邀请市直名家和外区县作者参加,印制诗册,网络展播,至2019年已连续不断坚持8年了。目的同样是扩大视野,推进创作。

  2016年底我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元辰文苑和元辰美篇,以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名义开办了“夷陵评论”微刊,致力作品推介和评论。已编发四百余期,设有名家名作、新作快递、新会员、会员作品年展、湖北网络文学、专题文论等专栏。还开设了元辰自媒体文学研究微群和自媒体文学散文、自媒体文学选稿、自媒体文学总编室三个Q群作为联络通道,以“一刊四群”为平台集聚文友,形成一个本地和外地互通的网络文学群落。当阳青年评论家史发竹专为这个群落写了一篇7600字的评论,认为这种以自媒体文学研究、评论为纽带,以微信公众号、美篇、论坛、Q群为平台的群落,是一种现场创作与评论共进的文学现象。她说:“这个园地的一群人,摒弃低俗,拒绝浮躁,静心文学,与时俱进。应该说,这种网络自媒体文学群落,与传统文学有着很大的文化同源性,并且是传统文学某些被遮蔽的社会文化功能的凸显和放大。其中的优秀作品以及不骄不躁、不惊不诧的群体精神,很好地诠释了文学是人类精神层面的自我解剖和疗愈,也是对人文精神呼唤的回应。”

  2017年,我将“夷陵评论”微刊发表的本土作家作品评论以及以前所写《夷陵文学概述》、新写《夷陵文学2017》等,汇集成25万字的《夷陵文学评论2017》,申报为夷陵区首届文化名家袁国新文艺评论工作室项目,首期经费到账即可出这本书。

  1982年转业回县以来,之所以连续37年来为夷陵文学、22年来为网络文学站台守夜,一是个人爱好、个人需要——我始终认为,写作首先是提高人生质量、人生品位的个人需要,然后才是有利社会、利乐他人,自己的问题没解决,教育和影响他人只是一种妄想;二是作为一个写作者,确实感到肩负着“守正大雅、弘扬正道”的责任——无论社会矛盾多么复杂、思想动荡多么激烈,向善向道的理念不能崩毁,传递正能量坚持大方向的信心不能丢,不能随波逐流,低眉俗流,昏昏丧丧;三是长期坚持,根已经扎入文学中——自己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人脉资源都深深介入到文学之中,不能连根拔除;四是确认自己是“文学落伍者”,不须以文学谋功谋利,也不期望终有一天写出伟大作品,且在基层,打交道最多的都是基层业余作者、网络作者,基层现场需要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照亮创作,需要人站台守夜,我就是那个人,何不乐而为之?每一种选择,如果都有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那就一定能坚持下去。

  感恩文学进入大众时代的好时期,我将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基层、网络的文学现场站台守夜,为基层文学繁荣做好平凡、琐碎的工作。


  (作者:元辰,本名袁国新,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人。退役军人,退休公务员,社科副研究员,中国散文学会、湖北作协、评论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宜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夷陵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夷陵区首届文化名家,湖北省优秀文艺志愿者。出版《迈向智慧的金色通道》《悠游人生》《网上漫语》《现场批评》等著作。)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审核:王庭戡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观展微评活动·“写意长江——湖北省中国画作品展”

  《长江文艺评论》征稿启事,欢迎围观

  蔡家园文学评论文章获湖北新闻奖(文艺评论)一等奖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