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2016—2019年原创首发文章>正文

《玩具总动员4》:一再被“动员”的成人世界

2019-06-2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蔡运磊 收藏

  对于众多动漫迷来说,想必他们在刚听到《玩具总动员4》(下称《玩具4》)定档之时可能会五味杂陈——皮克斯可是在9年前《玩具3》上映时就信誓旦旦地表示,“这是系列最后一作”。如今,在“最后”之后又再度搞了个“4”出来,如果不是赤裸裸地打算拧干情怀毛巾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想明晃晃地准备收割智商税了。


  皮克斯精品的密码

  平心而论,《玩具4》还真不赖!一如CNN评价:9年后的续作依然比肩前三作,皮克斯完成了影史大满贯,一脉相承的幽默和深刻,让人难忘。The PlaylistGriffin媒体亦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激动人心的冒险,笑到肚子痛的喜剧场面。

  能被这些媒体们表扬点赞可不是容易的事儿。与所有皮克斯出品的动画一样,从《玩具1》到《玩具4》,“皮克斯出品,必属精品”的逻辑密码也是显而易见的:不端不装,围绕核心受众(儿童)“全域展开”,在使表现形式原味化的同时,尽可能地无缝对接全年龄段的受众……“总结这些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我们发现,用简单易懂的故事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也就是用简单情节吸引孩子,用深刻内涵打动成人,才能找到儿童与成人观影需求的平衡点。”中国传媒大学教师、编剧武瑶如是说。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拍手叫好,让成人有所思考。虽然动画或许在形式上有些“低幼”,但它确实能和真人电影一样,可以承载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反映深刻的思想主题。

  作为儿童题材电影的佼佼者,《玩具》系列末尾特点注定是“三温”模式:温暖+温情+温馨。从光明走向胜利,从合家欢渐变到大团圆。与国内的《喜羊羊》《熊出没》们相比,皮克斯动画主创团队的称奇之处就在于能把一个平凡甚至平庸得几无二次开发价值的故事演绎得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玩具》系列为何“基业长青”?套用《玩具4》影片的一句台词,就是其讲故事的逻辑“保养得真好”。

  由此可见,无论是低幼化、合家欢还是“成人向”,创作者都应坚守故事扎实、逻辑严谨、制作优良这一创作准绳。


  动画片也能职场化?

  《玩具4》最大的特色就是可用职场的逻辑来解读。也许正因如此,才吸引了更多的成年人纷纷掏腰包买票。

  从1986年成立到1995年,皮克斯在市场中的表现非但不出色,而且连年亏损、随时可能“死翘翘”。其转折点出现于1991年——皮克斯拿到了迪士尼的《玩具总动员》项目。然而,当初皮克斯的员工并不看好这部电影,甚至直到电影上映前夕,大部分员工都在暗地准备简历——一旦票房惨淡,公司肯定破产,届时就着手找下家。

  现实的精彩永远大于电影——《玩具总动员》奇迹般地取得了巨大成功,3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产生了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益,一举拯救了当年濒临破产的皮克斯,也从此让皮克斯将重心从图像技术的开发转移到了动画电影的制作。

  大起大落的职场残酷遭遇,一定会让皮克斯的主创人员刻骨铭心,他们不可能不把自己的遭遇纳入剧本、融入创意。于是,寻找主人、渴望接纳、寻求独立和听从内心召唤就成为《玩具4》贯穿始终的主题。

  在孩子的世界中,大部分玩具们始终认为:自己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给孩子带来快乐。如果没有孩子想要他或被孩子遗弃、抛弃,就是最可怕最黑暗最无法想象的遭遇。

  在职场里,大部分成年人也会认为:自己之所以有价值,就是因为可以被“压榨”、被“使用”。如果某一天遭遇降薪、降职、失业、裁员,其心情和命运丝毫不亚于那些被遗弃、抛弃的玩具。

  从这个角度看,《玩具4》可谓戳中了众多职场人士最隐秘的痛。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职场从来就是这么残酷。那么,对职业经理人胡迪们来说,是甘愿成为一直追随主人(老板)的玩具(工具)呢,还是像牧羊女那样自主创业,一举成为财务自由的“潇洒公爵”?

  这个问题,搁在“双创”时代的中国,显得更接地气,更难能可贵。

  系列电影真的就像职场,总会或多或少地推陈出新。新玩具的加入,就像职场新人的出现,意味着格局的改变、创新的开始。《玩具4》亦不例外,如出现了新玩具“Caboom公爵”、叉叉(Forky)及“兔哥”“达鸭”和那只横冲直撞、一句台词也没有的臭鼬车。这些角色既相互配合又彼此冲突,为剧情的精彩度贡献了不少的分值。

  “Caboom公爵”作为机车男,看似坚强、正直、勇猛,其实相当怯懦。因为他作为一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职场LOSER,心理阴影一直挥之不去。为此,伯爵已在古董店沉寂多年,一直沉沦在过去的失败中难以自拔。如果不是遇到“贵人”牧羊女,此人的职业命运也许从此定型。从这个角度看,千里马之于伯乐,应广泛存于职场中。

  职场新人“叉叉”有种“垃圾情结”,既幼稚又叛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职场导师胡迪。胡迪很有点儿许三多的范儿,对其始终不放弃、不抛弃,自觉担负起叉叉的守护者这一角色。至于为什么设置这一奇葩,制片人乔纳斯·里维拉表示,“他(叉叉)不懂这个世界运转的法则,也不会按照常理出牌,但为此这个故事也变得新颖有趣,不过这也令胡迪在尝试让叉叉理解自己身份时面临重重困难。”

  “兔哥”“达鸭”虽出身卑微(射击游乐项目中的奖品),实则腹黑犀利,为剧情贡献了不少金句和笑料。巴斯光年的出现,则使这两个职场老油条一起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冒险。制片人马克·尼尔森表示,“他们的世界观非常独特,因为他们去过许多地方,但都是在同一个游乐设施里张望外面的世界。他们自己也没有什么道德观,因为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前赴后继地在这个设计成赢不了的游乐项目上花冤枉钱……他们不只了解人性的阴暗面,自己也为此深陷其中。”


  《玩具4》的“红与黑”

  对受众而言,无论何种题材的电影,只要能唤醒人性,引发情感共鸣,往往就能备受热捧。如果再把相关的热点如爱情、悬疑等有机融合起来,观众就更买账了。

  《玩具4》就是这样,从观众的偏好视角出发,亲情+友情+爱情,附加值还有悬疑甚至一部分惊悚,更广泛地探索了儿童电影的表达可能性。再加上片中主人公胡迪的种种“逆行”,整个电影更具穿透力,更让人觉得解气。人即玩具,玩具即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究竟哪个更深刻?谁更可怕?这也是导演留给观众的一道深层次思考题。

  尽管出场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玩具,但为胡迪配音长达24年之久的汉克斯表示:“片中充满了面对无尽冒险的天真角色。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像胡迪、巴斯光年、牧羊女、蛋头夫妇性格的人,我们也很好奇,如果自己是玩具的话,会变成其中的哪位。”影射如此之深,身为成年人的我们,焉能不乖乖地为之奉献自己的小钱包!

  当然,《玩具4》也存在诸多美中不足,如胡迪在影片开头的大雨中拯救的遥控小车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去哪儿了?还有在“胡迪牛仔秀”中最受胡迪信赖的红心也没有出现。最匪夷所思的是,胡迪为本片的大“反派”、同属拉绳发声玩偶的Gabby娃娃贡献了自己的发声器后,应该已经没有其他发声器了,那么胡迪怎么还会一如既往、毫不受影响地继续发声呢!还有,为胡迪配音的汤姆·汉克斯的声音显得太老了,与剧中青春依旧的小鲜肉形象明显不符。

  影片最后,胡迪终于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离开了主人邦妮,同心爱的牧羊女走在了一起。王子与公主会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吗?未必。如果再来个反映胡迪与牧羊女产生家庭矛盾、甚至出现夫妻七年之痒的《玩具5》,受众将如何反应呢?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特约编辑:朱丽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点击查看。投稿邮箱:wyplzg@126.com,请勿一稿多投)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咔嚓响起之前,你知道都有哪些套路?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