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原创首发>艺评来稿>正文

画家书法的审美启示

2020-06-1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张先赋 收藏

  我一直关注中国书法中的画家书法(画家字)现象。我认为“画家字”更侧重于“意趣”的营造,而“书家字”则更偏重于“理法”的表现。

  画家书法的特点往往在于其丰富奇变的书法意象和极具个性的章法、结字。吴昌硕以其雄厚的石鼓文根基,不仅在其绘画题款的书法中体现了苍劲沉雄的书风,又为绘画作品平添了很多纵逸之趣。黄宾虹的行书萧疎散淡、苍茫杳远,或大开大合、粗头乱服,或重心摇曳、跌宕有致,其题款书法与画面的构图共同构成了和谐的画卷。陆俨少的行草书以善于“造险”与“破险”为特点,雄浑奔放、豪气逼人,给人以强悍视觉冲击力。

吴昌硕《岁朝清供图》

  画家书法的特点还在于其丰富多彩和不拘一格的笔法。用笔本为画家所长,中锋取其质,侧锋取其妍,逆锋取其苍劲,轻重徐疾信手拈来,甚至将画中的皴擦之法拿来一用,使得画家书法的线条变得千姿百态、妙趣横生。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如乱石铺路,结体奇异,清代诗人蒋士铨誉为:“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翻。”将“墨法”引入书法,同样也是画家们的戛戛独造。黄宾虹的书法用墨以涨墨取其质,焦墨取其气,而篆书淋漓酣畅,更是前无古人。林散之则将画中的用水之法直接用于书法的创作中,并系统地发展成为后来的“涨墨法”“蘸水法”等,字里行间,使墨分五色、神清气爽,“仙逸之气”闻名遐迩。

郑板桥《梅竹图》

  尽管画家书法在创作中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在意趣的营造上引起了关注,但画家书法也具有不少先天性的缺憾。如在用笔、用墨及结字谋篇的布局上,画家书法时常溢出书法的法度之外,甚至产生各种“败笔”。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审视画家书法,包括其书法作品和画款题字,感受“字”与“画”之间相互顾盼的个性意象,揣摩富于变化的线条,领会奇崛的章法构成与结字,势必能为书法家带来有益的启示。

  因此笔者认为,画家书法在其审美意象、线条造型、章法布局等因素上的变化,能为当今书家在个性书风的探索中提供借鉴。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流行书风”以及业界广泛讨论的“丑书”现象,其章法、笔法就具有明显的绘画构成因素,其笔画的“横不平”“竖不直”“粗壮”“颤抖”等特征无疑出自绘画创作中的笔法。

  当然,画家书法的书风特征,不可能是对画法的生搬硬套,也不可能是各家碑帖风格的杂凑,而是画家在历经陶染的个人性情的自然流露中所体现的“书卷气”。黄宾虹于绘事之外,精研画史,视野广阔、博古通今;林散之作诗,被启功誉为“唯杨诚斋或堪比附”,赵朴初也赞其“巨川非一港,雄笔映千古”。

黄宾虹《雁宕上垟村图》

  因此,书法家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创作出充满个性的艺术作品,对画家书法做深入的研究不失为一种借鉴。师法自然、游目骋怀,获取独特的审美感受,是书法创作和绘画创作所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日日临池的书家在不辞辛劳研习笔墨的同时,多关注飞速发展的时代和美丽奇特的大自然,像画家一样走出去,从自然、社会中获得创作的源泉,以画家的视角去欣赏书法、研究书法,或许能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


  作者:张先赋,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审核:何美

  责编:吴江涛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转载:画家书法的审美启示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投稿攻略(网评投稿邮箱:wyplzg@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

    “中国评协六周年·团体会员展风采”网络专题征稿

    中国评协六周年,“时光机”约稿中

    书法美育:有待厘清的迫切课题

    书法美育亟须美学原理和常识的启蒙

    中国书法的“初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