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激荡,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步入动荡变革期,机遇和挑战并存。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正需要亿万人民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时代呼唤精品,人民需要精品,广大文艺工作者有义务创作出精品力作,从而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近期先后在央视热播,体现多方面的创作创新。
一、探索创新,填补空白
革命历史题材历来是影视创作的重要领域,涌现了诸如《建国大业》《建军大业》《建党伟业》《长征》《辛亥革命》等优秀作品。但创作者在以往的作品中多从大的政治事件入手,以展现大场面为主,过于注重面面俱到或突出刻画个别历史人物,逐渐出现历史题材扎堆、人物刻画脸谱化、缺失创新精神的现象。
为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跨过鸭绿江》首次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填补了国内荧屏的空白。该剧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不畏强权霸权、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光荣历史。在中美关系几度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照亮未来,可谓是历史对当下波谲云诡现实的观照,体现了创作者敏锐的时代触角。他们精准感知到蕴藏在时代肌理中的创作趋势,积极响应,以精品回报人民。
《觉醒年代》从文化角度入手,以“觉醒”串联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三大历史事件,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诠释了其历史意义,再次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追溯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该剧由内而外透露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无论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主要人物的刻画,还是重大事件的展现,都离不开一群文化先觉者,更有版画艺术的加持。版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创作版画由鲁迅先生倡导兴起,它的诞生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相关,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剧加入版画艺术契合了剧作主题,无论是审美效果还是深层意蕴,都体现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
一部剧作的成功无外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新时代影视作品从花哨的拍摄技巧转为更加关注内容。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内容的关键,人物塑造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剧作的成败。《觉醒年代》不是首部涉及五四运动的电视剧,但是陈独秀作为第一主人公出现在荧屏上是史上第一次。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虽然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但是他的功劳与贡献不可磨灭。该剧客观塑造了其寻求民族觉醒、艰难求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形象,热情洒脱、不拘小节的性格,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多面性,这也体现了剧作者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态度。
二、真实还原“历史感”
与当下一些神剧、雷剧、五毛特效剧不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和《觉醒年代》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力求真实还原时代背景和重大场景,从而凸显历史感,给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唤起观众强烈的爱国热情。
《跨过鸭绿江》共有多达5个组同时拍摄,恢弘展现了东西两线5次战役,400多个场景。为了保证剧作品质,剧组甚至专门建造了4架道具飞机、9辆坦克装甲车、1000多支各类道具枪械。该剧不仅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景,在细节方面也力求逼真。为了表现毛泽东菊香书屋的历史厚重感,剧组美术人员反复调试修改布景,仅家具的色泽、高矮、形状就先后调换3次;菊香书屋中的一万多册线装书外面的题签也全都是美术组工作人员仿照“毛体”,一笔一画手工复原的。在剧组的精心设计和努力下,菊香书屋每一处精心设计的细节真实入微,观众们从中感受到了毛主席的真实生活。
在上甘岭战役中,为避免暴露,被美军燃烧弹烧着的邱少云放弃自救,壮烈牺牲。为了让观众感受到邱少云同志坚定的信念,演员在烈火烧身的戏份中,冒着危险真实再现了疼痛感层层叠加的场景。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战士采用伏击战和包围战,提前在阵地上设伏,坚守六天六夜。面对零下40℃的极寒天气,1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书写了不朽的“冰雕连”传奇。为了真实还原这一场景,剧组演职人员在零下23℃的气温中拍摄近22个小时,演员们为了完成一个镜头有时会在原地俯卧1小时之久。正是怀着对志愿军将士的敬畏之心,本着对历史和艺术的尊重,演职人员们用心、用情、用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心灵的震撼。为了增加真实感,该剧在展现重大战争场景时,将珍贵的纪录片镜头穿插其中,将真实性与表现性相结合,与观众一起重温历史,感受信仰的力量。
《觉醒年代》以高还原度为我们打开了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1915年至1921年,国内政局动荡,东西方文明及新旧思想激烈碰撞,体现在文化、服饰等方方面面。剧中大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留辫子的,有短发的;有戴旗头穿旗装、穿长袍马褂的,也有西装革履的;有弯腰作揖的,也有握手问好的……那个时代的百态人生犹如荒诞戏剧逼真呈现在我们面前,尤其在张勋复辟时,大街上哄抢假辫子,复辟失败后人们又聚众退货,将闹剧推向了高潮。这些场景一下将我们拉回那个时代,直观的历史感离不开剧作的高度精准还原。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点点滴滴的细节塑造凝聚成强烈的真实感,而真实感正是我们与观众建立信任的首要因素”,导演张永新要求剧组竭尽所能做到丝丝精准。无论是剧中制服上的金属纽扣、杂志社的纸张,还是那个年代的建筑,都力求真实再现。为了拍摄出最佳效果,剧中出现的北大红楼,甚至按照1:1.2的比例复刻了原版;为了还原老北京街景,剧组专门从河北运送沙土并配备鼓风机营造黄沙漫天的景象,深深的车辙也是专门定制。
三、把握历史全局,追溯“为什么”
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对个别人物和个别事件的展现,《跨过鸭绿江》和《觉醒年代》注重对历史全局的整体艺术性把握。
《跨过鸭绿江》全方位再现了抗美援朝的起因、经过、第一至第五次战役、开城和板门店谈判及最终胜利,在展现战争场面之外,为我们揭露了战争背后的故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决策层在北京深度谋划,以彭德怀为核心的志愿军司令部指挥层在战场指挥所运筹帷幄,其中战略决策的篇幅在剧中占比多达三分之一,这也是极其罕见的。另外,剧中将军事用语通俗化、形象化,如彭德怀的“包饺子”战术等,使观众清晰见证了每场战役采取的战略战术,更对抗美援朝战争如何打、怎么赢,有了直观地整体把握和了解。
《觉醒年代》全景式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其中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占据了较大篇幅,中国共产党成立则是水到渠成地在剧末出现。该剧更突出表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文化先驱和进步青年对中国救亡道路的探索,以及如何一步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并最终成立中国共产党。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这一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百年前中国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经过多次尝试和失败后艰难探索出来的,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该剧艺术化再现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发展过程,最后中国共产党成立水到渠成,点到为止。
正如该剧导演张永新所言:“我们从红楼出发,跨过长城,走到中共一大会址,又走到了嘉兴红船,应该说真实还原了准备建党的整个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如何将建党题材拍得有新意?这对影视剧创作者是一个挑战,《觉醒年代》跳出窠臼,不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通过追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奋斗历程,展现先辈们披荆斩棘,勇敢闯出开天辟地的觉醒之路,努力追根溯源,培根铸魂,弘扬百年匠心。
《跨过鸭绿江》和《觉醒年代》开播即热,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的追捧,这也说明创作者的精益求精和与时俱进必有成效。除了在填补空白、真实还原与全局展现历史等多方面的探索外,人物塑造更加丰满和接地气。伟人形象不再脸谱化,加入了与平民、亲人和士兵关系的互动,使之成为“活生生”的人。电视剧也更加全面地展现和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新时代需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广大文艺工作者一直在路上,探索永不止。
作者:艾亚南,供职于邯郸市文联,三级作家,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第五届河北省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高级研修班学员
签发:徐粤春
审核:何美
责编:王璐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另,《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