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年度推优>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2022)>正文

大文艺观的视野与评论者的自我修养(李静)

2023-01-2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李静 收藏

大文艺观的视野与评论者的自我修养

——在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云发布典礼上的发言

去年我的著作《更新自我:当代文化现象中的个体话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版)曾入围第六届“啄木鸟杯”推优活动,今年又有幸获得第七届优秀短评文章,令我切身感受到“啄木鸟杯”对于当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持续推动,尤其感受到对于年轻学者与评论工作者的扶持与激励。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短评表彰

每一届的推优活动,都集中展示了本年度文艺评论中的精品力作,涵盖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网络文艺等,范围之广之全,实属难得与少见。在我看来,这一设置,起码有以下三重意义:

其一,搭建了文学艺术不同领域交流互鉴的平台,为开阔眼界、改良生态、激活视野起到积极作用。在日常评论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在本学科内工作,较少有机会与其他文艺门类的专家交流。而通过年度文艺评论推优展示,更为整全多元的当代文艺评论图景得以展现,这对开阔我们的视野大有裨益。

其二,当代文艺评论工作的宏阔版图,不断更新着我们对于“文艺”的现代性理解。伴随着从古老中国到现代中国的巨变,文艺观在古今中西的坐标中浴火重生,尤其吸取了西方的诸多价值标准。以我的学科“文学”为例,其含义便从广义“文”的概念一步步蜕变为当今的学科建制。如今,当代中国进入文明自觉与文化自信自强的崭新历史阶段,中国文学自身的传统、视野、资源与方法理应得到更加有效转化。在推优活动中,大量具有民族传统与特色、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人民的文艺评论涌现,以“大文艺观”突破着西方现代性的观念束缚。

其三,推优工作以年度为单位,汇聚了最具当代性、现实感与公共性的作品,一再彰显了文艺评论的价值所在。文艺评论与基础研究有所区别,它需要以灵敏的艺术感知、扎实的审美素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来发表对于当下文艺发展的看法,积极介入当代文艺的生产过程之中。当代性、现实感与公共性是文艺评论必备的品质,也是它不可取代的价值。在如今这样一个媒介发达、信息极度丰富的时代,缺乏的并非文艺评论的数量,而是质量、深度与温度,缺乏的是对话的理性、批判的勇气与建设的热情。推优工作以精品为导向,事实上就是树立了一个个榜样,在点滴积累中正本清源,寻路前进。

73年前,1930年4月,鲁迅先生在《我们要批评家》中呼吁:“现在所首先需要的,也还是——几个坚实的,明白的,真懂得社会科学及其文艺理论的批评家。”如今,在大变局与大时代面前,饱含着时代经验与原创精神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亟需高质量的文艺评论出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文艺评论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既要端正立场,又要懂得社会科学与文艺理论,以期能够从文艺本身出发,寻找到与时代对话的方式,以自己的努力促进文艺健康、繁荣发展。

“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提供的视野与平台,使得我们每个评论工作者的个人努力,得以被看见、被激发,如同分散在各处的微小亮片,能够聚合出温暖明亮的光芒。这份光芒会继续照耀着我们前行,照出字句、影像、声音的缤纷华彩,也照见文艺评论更悠长广阔的未来旅程。


作者:李静,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 摄影:胡艳琳


延伸阅读: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暨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云发布典礼在京举办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名单及评委推选意见

第七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优秀作品作者感言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