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在京举办电影《黄克功案件》作品研讨会。来自电影艺术、党史、法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从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角度对《黄克功案件》进行了分析和研讨,全方位地挖掘了这部影片给予人们的历史教育、艺术熏陶和美学启迪。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黄克功案件》以类型片的手法诠释红色经典,情节紧凑,悬念不绝,动人心弦,发人深省,是近年来难得的艺术佳作。这部影片以真实的党史案例为创作题材,再现了共产党人执法为民的历史情怀,展现了共产党人公平正义的法魂。影片中,演员表演真实可信,审判长雷经天和黄克功心理活动把握准确、演绎深刻、富于层次,公诉人胡耀邦形象血肉丰满、一身正气,赢得大家首肯。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建伟表示,过去反映陕甘宁边区司法事件的电影和电视剧以民事案件为主,刑事案件则是空白,《黄克功案件》填补了空白,影片以写实的方式,还原了当时的延安原貌,和老照片中的样子吻合,体现了震撼人心的史实和艺术力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黄克功案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又对历史事件做了比较独特的艺术处理,片中许多人物对观众来讲非常有新鲜感,胡耀邦、贺子珍、雷经天,这一群人物构成了观众对上世纪30年代共产党人的认知,这群人物栩栩如生,使得这段历史也有了某种新鲜感。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认为,《黄克功案件》并不是应景之作,而是在九年前便开始创作,经过了九年的打磨,不仅体现了主创们的艺术直觉对现实的预见性,还展现了一段真实、鲜活,具有当下性的历史。
会上,影片编剧王兴东代表主创人员和与会文艺评论家、专家进行了互动对话,介绍了《黄克功案件》剧本“九年磨一剑”的心路历程,王兴东说:“一个政党不能忘记自己的成长史,同样,作为艺术家,我们也不能忘记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那个时期就开始探索了法治,探索了依法治军。法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 ”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指出,《黄克功案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旋律艺术作品的一次积极探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此次召开的研讨会,不仅仅是对影片本身的积极意义进行肯定和评判,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一系列关于文艺批评、文艺评论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他希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中国文联的各艺术家协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优秀文艺作品的研讨和评价工作,增强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和当下性,不能让文艺批评、文艺评论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被金钱、被红包左右,要充分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活动真正引向深入。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庞井君主持会议。仲呈祥、胡德平、谢飞、饶曙光、刘玉琴、梁鸿鹰、彭程、周由强、喻国明等领导、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