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特别关注>一周艺评>正文

一周艺评:“文艺范”迎儿童节,科学更加“艺术味”(5月26日-6月1日)

2016-06-03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一周艺评:“文艺范”迎儿童节,科学更加“艺术味”

(5月26日-6月1日)

  【文艺政策】

  艺术资助|国家艺术基金启动“两改两演”项目

  国家艺术基金日前启动了首次滚动资助项目“两改两演”专家诊治行动。从2014年首批资助的81部舞台作品中优选出8部作品,进行滚动资助,从资金和专家资源两方面有组织地支持其进行修改和提升。国家艺术基金这种既送银子又出方子的行动,客观上从国家的引导机制上,创造了一个让创作主体自加压力、修改提升、精益求精的氛围和良机。

 非遗保护|文化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899部古籍入选

  文化部近日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包括《赵城金藏》残失的“黍”字号一卷,清雍正四年内府铜活字印本光绪间描润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南三阁《四库全书》26部在内的899部古籍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非遗保护|山东健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近日,《山东省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印发,规定各地要在2017年4月前,全面完成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提升地名文化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针对地名文化保护,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完善地名文化遗产评价、鉴定、确认标准,形成省、市、县三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艺动态】

缅怀逝者|杨绛先生病逝:走过105载风雨 写完人生这部大书

20世纪80年代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在北京南沙沟家中阳台合影。

  2016年以来,阎肃驾鹤而去。梅葆玖、李世济相继病逝,京剧界半个月痛失两位大师。四月与五月我们又痛失陈忠实与杨绛。新时代的媒介传播着亘古不变的主题,述说着这些文艺大家的独特魅力,以及他们给世人带来的力量:文艺的力量,阅读的力量,品格的力量。

    文艺版权|百度贴吧将清查盗版侵权行动,告别“免费午餐”

  百度公司5月23日发布公告,宣布即日起百度贴吧将全面展开清查盗版侵权行动,分批次暂时关闭其文学目录下的全部贴吧,对其中的盗版侵权内容进行全面整顿和清查。

儿童节与非遗保护|“童趣景泰蓝——儿童非遗作品专题展”走进国家大剧院

  5月31日,由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国家大剧院联合举办的“童趣景泰蓝——儿童非遗作品专题展”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启动。活动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振兴传统手工艺、引导少年儿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现场集实物展品、现场技艺展示、平面图稿、多媒体演示、开放性体验于一体,在国家大剧院东展览厅集中展出了200余件小学生制作的景泰蓝作品,孩子们还现场展示景泰蓝主要制作工序,与观众互动交流。

  【评论品读】

(一)“六一节”前的思考:儿童节与文艺

国产儿童绘本缺什么?

中国民间童话系列之《小狐狸》

  近年来,绘本由于文字精炼、图画精美等因素成为亲子阅读的首选。然而,在如此繁荣的图书市场上,国外翻译绘本却占据了主流。

  “外国优秀绘本的优点在于作者能够了解儿童的心理,能‘蹲下身子’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这是许多国内绘本创作者所欠缺的。”在从事对外文化传播的张雪玲看来,我国的很多原创绘本只是“文+图”,而优质绘本却需要“文×图”,文字与图画各自传递信息,相互补充,甚至图画比文字更为重要,在整个作品中承担着叙事抒情、表情达意的作用。

  如何才能提高原创绘本的质量和吸引力呢?“关键是讲好故事。中国不缺好的故事和文字,也不缺好的绘画者,缺少的是专业的编辑制作团队。如何将好故事变成绘本的叙述方式,这是整个编辑团队要做的。”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负责人杨忠说。

  儿童片式微难题怎么破?

  要让国产儿童电影抗衡进口影片的冲击,占据更广阔的儿童观影市场,电影人就必须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新契机,解决如何以优质故事满足市场的商业诉求和观众的心理需求、如何在电影生产和传播中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从根本上扭转适合儿童观看、儿童喜欢或为儿童拍摄的影片整体竞争力羸弱,在票房榜上孩子乃至全家都爱看的电影稀缺的局面。

  少儿美术教育的几个误区

  从小学习美术是让孩子提高审美能力。我们无需用狭隘的眼光去评判孩子们的创作好还是不好,而更应该注重孩子的愉悦度和满足感,当孩子乐在其中时,“像不像”只是浮云。

第一次画画,家长需要给予孩子隆重的仪式感;材料不必拘泥于常规;画的内容必须是在孩子的已有经验范围之内;画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引导孩子不断以思考来带动画笔,把你的关切都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告知孩子。像与不像决定画画的成败,是家长最易进的误区。

(二)互联网时代热点:技术与艺术

  网络文艺会取代传统文艺吗?

  对网络文娱和传统文艺关系的认知和把握,应采取辩证的、长远的眼光和态度:一方面肯定两者的天然联系,但又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一方面承认两者的本质区别,但又不能将网络文艺视为独立的文艺类型;一方面认识网络文艺的优势和潜质,但又要关注网络文艺的弊病。同时必须肯定的是,传统文艺仍然是主流文艺形态。网络文艺不可能如某些学者所预判的那样将“取代”传统文艺的主体地位,至少在短时期不可能取代,网络文艺也不会给传统文艺带来颠覆性改变乃至如少数学者担忧的毁灭性打击。

人工智能迫近,科学和人文怎样转进?

  5月7日,文汇讲堂工作室携手《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举办了持续一天的第100期文汇讲堂跨界论坛《科学精神对话人文精神》。其中,第一场讨论主题为《启蒙、理性、诗意何以可能》,主要观点为:科学精神要求实事求是、创新,人文精神更看重个人自由和共同体的善意;个人体验与历史记录:人文和科学某种程度可以交融和相互提升;“李约瑟之问”的现代解答:追求实用,市场逻辑服从政治逻辑;未来中国的世界引领点:遵循生态价值观、以社会破解原子的孤独;技术驱导下,预防科学只追求有用,用法律等人文力量联手防止技术反控。

 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受科学精神的影响,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的角度研究绘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这种研究既造就了西方艺术的辉煌成果,又导致了西方艺术的观念误区。科学手段的介入,确实能给艺术创作带来某种手段上的支撑;但科学精神的渗透,又常常遮蔽了艺术创作的美学目的。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正面影响,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艺术的光辉业绩;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负面影响,就不可能彻底反思西方艺术所存在的问题。

  象与像:视觉艺术的两个维度

  无论是西方曾经的抽象艺术,还是中国的成像书写性艺术,其产生和活跃的时代和历史节点都意在对“像”的视觉提出质疑,都视“像”的世界为虚妄,都意在追求世界应有的样子。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全新环境下,建立人与世界的对象性关系的途径和方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重要的是不可将这种“像”所包围的世界当成实有的世界。艺术家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在视觉上,将颠倒了的谬见重新颠倒过来,还世界以其应有的样子,而纠缠于抽象不抽象、水墨不水墨,反倒是枝节名相问题。

延伸阅读:一周艺评

https://www.zgwypl.com/zt/yiping/yzyp/type-97.html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