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正文

以书会友、以美辅仁|“杏坛书会”系列学术活动圆满落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的要求,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发起主办了“杏坛书会”系列活动,旨在以书会友,以美辅仁,回归阅读初心,坚守学术品位。“杏坛书会”共十期,每一期围绕一本艺术学学界佳作,邀请重量级学者领读,力邀青年新锐与谈,熔铸艺术经典,陶炼时代新知。

“杏坛书会”系列活动于6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阳光大厅圆满落幕。本次活动是由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推广,借助社会媒体和一系列网站如中国网、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文艺网、艺术中国、环球银幕、网易等的广泛宣传,吸引了大量的师生和学术界人士参与。十期活动现场邀请三十五位重量级专家学者领读、对谈,线上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视频号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视频号直播共30小时,总计3万余人观看。书会涉及的专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艺术学、电影、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学科方向。活动围绕着一系列书籍展开,包括《大学美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书法美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电影理论基础》(中国电影出版社)、《重访南方丝绸之路:云南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影通史》(中国电影出版社)、《西方现代美术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哲学新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传媒艺术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舞蹈课程与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些书籍分别涵盖了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经典著作以及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为参与者奠定了学术基础,极大拓宽了视野。

5月16日 启动仪式&第一讲

“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于5月16日在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阳光大厅举行启动仪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主任肖向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分社社长周粟分别为启动仪式致辞,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秘书长王赟姝担任主持。“杏坛书会”第一讲“通向‘文心涵濡’的人生境界”也随后隆重开讲,讲座邀请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王一川担任主讲,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吴键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王一川教授以《通向“文心涵濡”的人生境界》为题领读《大学美育》。他对书中的主要思想及内容进行了精彩阐发,指出从现代美学和美育制度与中国古典“文心”传统相交融的角度看,大学美育的实质在于“文心涵濡”。

5月23日 第二讲

“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二讲邀请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秘书长任晟姝副教授担任对谈嘉宾。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仲英青年学者、励耘优秀青年教师陈亦水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周星教授现场领读了《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他对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及电影艺术美学进行了精彩讲授,表示中国电影史的研究需要学者“身在船上,心在湖上”,要扎根本土放眼国际,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辩证地看待中国电影历史。

5月24日 第三讲

“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三讲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书法类考试招生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虞晓勇担任主讲嘉宾。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学术与高等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特邀审稿专家何学森担任对谈嘉宾。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专业讲师法苏恬老师担任学术主持。虞晓勇教授现场领读了《书法美学导论》。他提出,书法美的问题是书法艺术的根本问题,其研究涉及书法的艺术特性、书法美的构成等范畴,对书法美的相关问题作了相对全面的阐释与研究。

5月25日 第四讲

“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四讲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首届文学(电影学)博士的陈晓云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夏衍电影学会理事陈刚教授担任对谈嘉宾。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王昕老师担任学术主持。陈晓云教授从“理论何为”出发,首先讲述了《电影理论基础》的来历和背景,用一系列例子强调应重视电影理论和历史的修养,在横向和纵向的坐标上定义并判断一部电影,不以当下题材的不易和勇气替代艺术粗糙的事实。总结强调让一切回到电影,回到历史,回到常识,回到电影本身来讨论电影。

5月27日 第五讲

“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五讲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张璐担任主讲嘉宾,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崔玲玲担任对谈嘉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吴键担任学术主持。张璐老师现场领读了《重访南方丝绸之路:云南茶马古道音乐文化研究》,就书中的主要思想和内容进行了精彩阐发,指出茶马古道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重要商路,为汉族、藏族、白族等众多民族提供了文化交流平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张璐老师还从学术研究的方法论角度,指出音乐本体分析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十分重要,是与文化人类学交叉融合的关键。从民族音乐学学科和理论的角度出发,学者要做好个案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工作,将前沿创新理论与现有素材更好地结合。

5月30日 第六讲

“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六讲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北京电影学院特聘教授丁亚平担任主讲嘉宾。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资深电影史论学者钟大丰,中国电影出版社有限公司监事、编辑部主任、编审、银幕空间(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甄晓文担任对谈嘉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青年教师王娅姝担任学术主持。丁亚平研究员以“十论中国电影史”为轴,回顾了个人在中国电影史学研究领域的多年研究历程,并提出电影史的研究和写作是一种共同书写,而不能局限于个人,《中国电影通史》的书写即关照了对研究过程中所获专业反馈的采纳。

6月1日 第七讲

“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七讲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甄巍担任主讲嘉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棕担任对谈嘉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美术与设计系副教授季海洋担任学术主持。甄巍教授现场领读了《西方现代美术史》,就该书的主要思想与内容进行了精彩阐发,指出艺术素养是国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针对非美术专业大学生的通用教材,该书的初心是回归艺术的意义本身。

6月3日 第八讲

“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八讲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学科带头人)王柯平担任主讲嘉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校园戏剧研究中心主任田卉群担任对谈嘉宾。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仲英青年学者、励耘优秀青年教师陈亦水担任学术主持。王柯平老师现场领读了《艺术哲学新论》,指出本书从哲学美学角度出发,对艺术的本质特征、审美价值、审美心理、审美客体、艺术与美的关系以及艺术的批评准则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全方位透视和阐述。

6月5日 第九讲

“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九讲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传媒学术领域第一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胡智锋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入选者、中国传媒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刘俊教授担任对谈嘉宾。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青年教师尹一伊担任学术主持。作为《传媒艺术导论》一书的作者和该学术领域的开创者,胡智锋教授从传媒艺术的概念提出缘起以及传媒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展开对本书的导读。

6月6日 第十讲

“杏坛书会”学术系列活动第十讲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舞蹈教育教研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外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王杰教授担任主讲嘉宾。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主任,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肖向荣教授担任对谈嘉宾。由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青年教师梁丹玉担任学术主持。王杰教授现场领读了《舞蹈课程与教学》,指出本书适用于高等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书中除了增添理论论证,体例上主要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师生共同参与实践、共同讨论,学生相互讨论、相互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

结语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作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重要基地之一,致力于学术研究、理论探讨和学术交流,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发挥文艺评论在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和审美启迪方面的作用。还致力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工作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信息支撑和人才支撑,为建强新时代文艺评论阵地和繁荣新时代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通过举办“杏坛书会”系列活动,基地积极响应了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和文艺事业应具有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阅读交流的机会,创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促进了学术和艺术的融合;贯彻落实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精神,进一步推动了艺术教育、公共美育工作和文艺评论学科的发展和研究,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广泛交流和学术探讨的平台。活动通过坚守学术品位和推动文化交流与探讨,为促进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揭牌

从中华传统美学中汲取创作灵感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