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音乐评论>正文

黄琦雯黑胶唱片《声音电影秀》:复古的摩登与历史的回声

2019-08-19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广平 收藏

  在我接触过的歌手中,最有“歌唱强迫症”的歌手,非黄琦雯莫属。这里的“歌唱强迫症”症状如下:对声音极度的敏感、对歌曲的歌唱表达极度的执拗、对编曲制作合成等唱片工艺有趋于完美的职业要求……这些都体现在她自己创意、编剧、导演、主演、主唱的舞台年代跨界秀《声音电影秀》里面了。拿到这张大碟,我非常感动,这样的一个对歌唱有着疯魔般追求的人,对音乐有着永不疲倦的热情的歌者,会给我们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由人声和音乐构成的画面呢?听完全部10首歌曲,我仿佛在时光深处遨游,黄琦雯的歌唱犹如远方的呼唤,犹如一束由声音凝结成的生命之光,开始略暗淡,但逐渐加强,明亮温暖,终于灿烂辉煌,携带着人性的温良与爱恋、理解与怜悯,穿越茂密的时光森林,穿过险峻的声音峡谷,搅动着时光的沉默的河流,营造出一部光影流动、云蒸霞蔚、风起云涌的声音电影,并且深深地嵌入了她自己的灵魂。这,就是她长达8年的心血结晶,因为她从声乐硕士研究生毕业那年起就开始了自己艰辛的探索历程。

  一张唱片也好,一出音乐舞台剧也罢,歌唱性是最基本的要求。黄琦雯在这张唱片里的歌唱,最出彩的还是她的声音。她从上海滩上世纪30年代的电影出发,寻寻觅觅,溯流而上,与中国流行音乐和电影艺术的源头紧密相拥,碰撞出激动人心的火花,幻化出一场跨越时空的“声音电影秀”。《蔷薇处处开》里面的黄琦雯,人声气息悠长而稳定、浅吟低唱却意境深远,无论是钢琴伴奏还是弦乐铺垫,都挡不住人声的魅力。接下来的《四季歌》是一场跨时空的爱恋对唱,将周璇和黄琦雯的声音用现代录音技术混录完成,呈现出非常强烈的音色与感情的对比与碰撞。周璇质朴无华,黄琦雯华丽明亮,犹如电影画面,黑白与彩色的对比,一个纯真真挚,一个繁花盛放。由刘半农和赵元任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被改编为爵士情怀的版本,黄琦雯的声音慵懒沙哑,犹如时光倒流,女子二声部的交缠斗声特别有意思。《桃花江》里面的黄琦雯人声纯净、舒展大方,高音润滑松弛,展示了她声音的另一种可能,幽默却不油滑,调皮活泼却又深情款款。

  《梦中人》是1942年的电影《蔷薇处处开》的插曲,这真是有趣的人声实验:重低音结实磁性、行云流水、气不断而声连、如月行于云中,模糊不清却光影斑驳,这首歌曲恍惚迷离,听完不知今夕何夕。《恋之火》来自1945年的同名电影,探戈节奏的风情舞曲,黄琦雯把它演唱得摇曳多姿、风情万种,颇有“醉生梦死”把人生的“旧事新愁”一笔勾销的痛切质感。《莎莎再会吧》来自1941年的电影《孤岛春秋》,又是一首爵士感觉的歌,自由奔放的节奏、弦乐与人声留下很多空白处,却很丰满,现场感十足,仿佛回到舞厅时代,梦幻迷离、浪漫深情。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歌《渔光曲》的演唱,黄琦雯也是频频出新:歌声飘渺,如同贴着水面的飞行,伴唱别有匠心衬托出主唱的完整性,黄琦雯的这个演唱版本没有沉重的历史感,却多了海风般温润潮湿咸鲜的气质。

  华丽而精美的音乐改编,是这场“声音电影秀”最重要的致敬内容。我们知道,改编老歌重唱老歌的意义就在这里:这是一场声音艺术的致敬之旅,这是一场文化意义上的颠覆之旅,这是非常考验人的一道难题。黄琦雯、刘洲、阿东、黎偌天、梁旭、李启文、史小鹏、罗俊霖、黄智骞等年轻的音乐人以他们严谨认真的职业精神和才华横溢的高超技巧,让这批歌曲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精彩纷呈。《四季歌》编曲空灵悠远,名曲《教我如何不想她》改得有点面目全非却非常可爱,《梦中人》编曲的热烈爽朗与人声的沉稳淡定恰成强烈对比。

  《恋之火》的编曲更是可圈可点,《阿哥阿妹》改编的力度也很大,男女声对唱魅力无穷:韩冰的男声磁性温柔,与主唱女声旋律若即若离,从而成为一首很现代甚至是前卫的舞曲,融合爵士放克舞曲等等音乐元素,给人全新的聆听感受,在保留住淳朴风味的同时,也给原曲增加了神韵与气节。《渔光曲》是现代流行音乐的名曲,黄琦雯R&B版本的《渔光曲》叙述性更强,在轻与重、朝阳与落日、灵与肉、生与死的对比中,仿佛在叙说一个遥远漫长的故事,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的名曲,这首歌的改编难度极大,出新很难,但是编曲师阿东匠心独具,非常出彩:乐曲前奏就带出大沙漠的遥远气息,还有几句感觉是维吾尔语的引子吟诵,飘渺虚无美若海市蜃楼;黄琦雯的演唱大气淡定,在若有若无的男声伴唱下,如影随形微风扑面;节奏上的前后对比,黄琦雯激情荡漾的声音与弦乐配合,形成后面呐喊的高潮迭起,让人觉得心随歌飞,铜管一出,更是嘹亮宽阔,让人有骏马奔驰的感觉。这首完美的收场曲真是漂亮的一笔。

  完美的舞台感呈现,是这张专辑一个绚丽的亮点。黄琦雯独特的歌唱性,完美地体现在她的“声音电影秀”的舞台上。三年前的寒冬腊月里,在北京的解放军歌剧院我欣赏过她的舞台演出,那可谓是一场别有洞天的“音乐电影舞台剧”。黄琦雯用自己的艺术感悟力和洞察力全新包装改编了中国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多部电影的歌曲,在短短两个多小时的舞台演出中精彩呈现出来。所以,她的概念和改编的歌曲舞台性很强,舞蹈性十足,每一曲几乎都是尽可能完美呈现,其中的辛劳、艺术探险、歌唱挖掘都是让人惊叹的。这里要特别推荐没有收录入黑胶大碟但会出现在数字音乐专辑上的3首歌曲《花儿为什么还这样红》《敖包相会》《春天里》,这三首歌曲都别具风格。如果想领略到黄琦雯舞台表演的风采,建议去看看《莎莎再会吧》这首歌曲的MV版本,就可以想象一下这场“声音电影秀”的独特魅力了。这一切,都在这张唱片中记录下来,让我们听见复古的摩登,听见历史的回声,听见睿智的歌唱。

黄琦雯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延伸阅读:

  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流行乐坛中的港台音乐(李广平)

  谈中国流行音乐参与世界文化潮流的路径(李广平)

  “粤派批评与当代中国文艺”学术研讨会集萃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