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两岸家书》:血浓于水的历史见证(胡智锋)

2024-08-09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胡智锋 收藏

六集纪录片《两岸家书》的创作者历经数年,辗转多地,遍访两岸百余年来各方人士,以家书的独特视角,书写了两岸血浓于水的历史故事。

《两岸家书》将往来于两岸的家书作为记录对象,对于两岸数百年来尤其是近百年来分隔在海峡两岸的亲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做了文物考古般的深入挖掘与记录。经过主创团队的艰苦工作,我们得以知晓清朝福建晋江张士箱先生九死一生冒险到达台湾,迄今已繁衍十多代子孙,两岸张氏家族成员几百年来互通书信不断的传奇;我们看到了鲁迅好友许寿裳执着于鲁迅思想传播,并亲自筹设台湾省编译馆为中华文化在台湾的恢复传承而拼搏的场景;我们还看到了谢亚和被抓壮丁时留下一块银圆给妻子林秀春,林秀春留着这一块银圆苦苦等待几十年的悲凄之况;我们为在台湾宁可家徒四壁孤身一人,也要把发妻刘谷香留给他的手抄诗集《绿窗闲草》带在身边,苦等36年终于有情人再相会聚首的王德耀老人庆幸……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是令人信服的真实的故事,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无法割断的亲缘的见证。

《两岸家书》以家书为载体,但又没有陷入刻板的考据里,而是通过对情感的挖掘与呈现,将历史史实融入深厚浓郁的情感抒发之中,从而以情感的力量赋予家书充沛的感染力。历史学家连横先生在日本统治者的高压之下,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在台北大稻埕给人们讲授历史,传递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信念,表达一个爱国者对于祖国母亲最炽热的忠诚,这浓浓的爱国激情感染了周边民众。几代过后,这份爱国之情依然浓烈,曾孙女连惠心将曾祖父连横的文言文书籍翻译成白话文之后,在曾祖父墓前,含泪禀报。那场景令人泪目。王德耀与刘谷香自年轻时相恋相爱,留下了一本诗集《绿窗闲草》。分离多年后可以中转书信时,更是说不完的相思,道不完的眷恋。几十年见不到恋人,就算青丝变白发,也依然如少年般激情澎湃。在呈现二人几十年后即将相见的那个电话之时,刘谷香用熟悉的乡音向恋人发出“王宗之你混蛋”这个二人之间特别的“问候”后哭个不停,这场景怎能不让人为之涕泪纵横。

《两岸家书》在叙事上做了精心的布局和安排。六集的内容跨越几百年几十代,要将这些貌似零散而多样的家书故事统筹在一起,主创团队下了很大功夫。首先,是将可以构成对应关系的人物故事“缝合”在一起。许寿裳与台静农等从大陆去台湾的“南下”与梁永禄、梁月心父女从台湾到大陆的“北上”编成一集,形成了一组相向而行的关系;留在大陆的刘国龙几十年后终于找到父亲刘国清下落,奔去台湾为父亲扫墓,与高秉涵把去世的老兵们的骨灰送回大陆老家,同样形成了相向而行的关系;王德耀与刘谷香的情感故事,也通过王德耀台湾居所的选择,与其湖北浠水老家的景观高度相似而形成了有意味的对应关系。其次,将相近内容进行分类组合,从而形成共性合力。如第二集以连横家族为主,同时也把同样爱国爱乡的台湾同乡,如张我军、蒋渭水、林海音等人的故事整合在一起,使片子的爱国之情表达更充分。最后,以艺术化的方式架构全片,从而产生统一的审美风格。该片搜集了与片中内容发生年代一致的艺术内容,如“雨夜花”“寒衣曲”等,作为开篇、转场、收尾的“框架”,且每次重要的故事内容,都用二维动画演绎,这些内容保障了全片结构、风格的完整统一,强化了纪录片的视听冲击力。

纪录片《两岸家书》的推出,为两岸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影像资料支撑。对这些家书的发掘与呈现,一定可以为两岸关系渊源深厚的历史增添新的华彩篇章,同时该片动人的人物故事,浓郁的情感表达,精到的艺术架构,也为我们创作此类纪录片积累了新的经验。


(作者:胡智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联特约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胡智锋专页

加快推进中国影视学“三大体系”建设(胡智锋)

《城中之城》:关注国计民生 传递人间温暖(胡智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