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我的阿勒泰》:展现新时代“影视+文旅”新风貌

2024-07-16 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何美 收藏

展现新时代“影视+文旅”新风貌

——剧集《我的阿勒泰》现象评析

文艺气息浓厚的8集“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在法国戛纳和北京电影节大银幕点映,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爱奇艺热播,并全球同步上线,收获海内外观众和媒体的广泛好评。阿勒泰地区旅游订单量飙升并令旺季提前到来,这一现象级作品体现了“影视+文旅”的新风貌,带来多重启示,余味袅袅。

“文”“艺”交汇,奔赴精品创作

“无风无晴的日子里,我花了整整半天时间,在重重雪堆中奋力挖开一条通道,从家门口通向村口……”剧集《我的阿勒泰》以返乡文学青年李文秀的视角展开自述。该剧改编自新疆女作家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这段开场白即来自书的自序。剧中的李文秀如作家李娟的娟秀镜像,剧中李文秀的天赋被“刘作家”发现如同李娟早年投稿散文被作家刘亮程看见。李文秀在漏雨的帐篷中用塑料袋做成“文秀水电站”,勇敢站出来劝哈萨克族老猎人苏力坦适应新的时代、调整生活。母亲张凤侠售卖杂货,照顾阿尔茨海默病人、恍惚活在35岁或38岁、化孤独和寂寞为食欲的奶奶,她不以所谓“有用、成功”的标准来要求女儿。

剧集中人物关系与故事逻辑清晰,保留了原著中比较核心的人物,也原创出哈萨克族养马少年巴太的灵动形象,并由巴太延展出父亲苏力坦、要改嫁的嫂子托肯、蒙古族巡边员朝戈等人物及骑射故事,丰满了影片的叙事线。巴太向文秀解释树上挂马头骨“没有巫术,只有怀念”,为她采集白桦树皮来写作,带她在月光下放牧心灵。返乡的巴太如同父亲,为了随身佩刀,放弃火车改而骑马。传统在时代流变中不断被创新与承传。

三个女人一台戏,阿勒泰有“她力量”。祖孙三代女性相依为命。三个年轻女性则在草原漫步两小时前往参加婚礼。新疆演员本色出演的托肯、库兰带着文秀一路品尝树上的松胶,采摘野生的木耳和草莓。永远戴着耳环、勤劳爱美和热爱跳舞的托肯,盛装提醒张凤侠“迁移夏牧场是个大日子”,要穿得漂亮点。网友戏仿荷兰画家维米尔的名作,弹幕昵称她为“戴珍珠耳环的嫂子”。

“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家里练不出千里马,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蒙古族的朝戈奶奶信口道出大地上长出来的生活哲学。文秀要账、老牛舔舐广告牌、路人购买过油肉拌面、“哈通”在彩虹布拉克口口相传小卖部姑娘走丢奶奶的笑话,这些桥段呈现边疆生活的谐趣。

剧集展现草原生活的诗意,并疗愈残酷真实、痛彻心扉的伤痕。奶奶一生在外,心心念念故乡沈阳;苏力坦不能再养鹰、持枪和打猎了,仙女湾小道转场也变成了开车走公路;巴太深陷走向城市与留在牧场的纠葛,为救文秀而亲手射杀爱马踏雪,锥心血色浸染残忍的“成人礼”。“除夕烟花里,风雪夜归人。”除旧迎新之际,巴太骑马在夜色中回到家乡阿勒泰,与爱人家人重逢。青春爱情、代际冲突、新旧碰撞,在北疆风物中卷舒一则当代社会的疗愈性画卷,对时代病症和社会规训不疾不徐地展开反思。

新时代我国文艺创作生产进入新的丰收期,文学IP的影视改编已成常态。散文的影视改编并非易事,剧集《我的阿勒泰》将《“小鸟”牌香烟》《我们这里的澡堂》《乡村舞会》等原作中闪光的篇章化作“名场面”,在300多分钟里采用生活流叙事,辽阔而舒缓地展开影视画卷,从文学之美“转场”到影视与文旅之美。一分钟的女澡堂群像戏,摄制组拍了整整一天。4K超高清镜头、原生HDR、杜比全景声设计提升视听表现力,令“聆听”与“观看”都产生沉浸体验。

民族配乐与影像风格、人物角色、叙事铺陈,相得益彰,同频共振。全剧台词简约,对白不通语言却通人情。马头琴、冬不拉在冬夏季“转场”时悠然响起,观众“被洗了眼睛,也洗了耳朵”。巴太在夜色下弹唱《月光》,第4集片尾以冬不拉旋律《白色的波浪》回味家族迁徙。8首片尾曲构成剧情的延展、情绪的叠加、沉淀和思考。其中,4首由新疆人高小阳创作,富于哈萨克民族特色的回旋式韵律融合了影视史诗性音乐节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山间听风,林间追梦,生活是最好的影视编剧。

“文”“旅”相伴,看见“诗和远方”

从冬季的迢迢雪路来到夏季的丰茂牧场,柔和的粉蓝色天空变成明亮的湛蓝色。巴太与李文秀的真挚爱情,也让雪山、森林、草场、河流从“背景”走向“前景”。《我的阿勒泰》呈现了绿草如茵、山河斑斓、人间有情、民族相亲的北疆壮美天地,大远景、长镜头连缀起山坡牧羊、河边洗衣、草原赛马等生活片段。四季皆牧歌,逐水草而居,“金山银水”的阿勒泰千年游牧“转场”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共融,无需“美颜”“精修”“滤镜”。几组“转场”设计与空镜头处理都有浓厚写意色彩,在多民族聚居区生动地表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哈萨克语中,“我清楚地看见你”也可理解为“我喜欢你”。《我的阿勒泰》含蓄隽永地讲述具有文化自信的中国故事,入围第7届戛纳电视剧节最佳长剧集竞赛单元,并与《去有风的地方》《繁花》等地域色彩浓郁的热播剧成为“影视+文旅”模式的有益探索,引发实地打卡热。今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等你三千年》《我的归途有风》《一梦枕星河》等剧的一批批取景地列入旅行清单。近年七季《向往的生活》与两季《种地吧》等综艺使“返乡”“田园风”势头强劲,“森系小清新”“日常小确幸”画风清奇。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作氤氲着浓郁的生活美学,颇富真实感、人情味和烟火气。诗和远方,“治愈系”风光和“从前慢”的生活,让中外观众心生向往,“为一部剧,赴一座城”。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扶持项目、北京市广电局重点资助项目,《我的阿勒泰》既是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次播出的网剧,也是爱奇艺“微尘剧场”的首部作品,是“台网同标”成果的有力展现。无独有偶,接续该剧,网剧《漫长的季节》于5月16日登录央视八套黄金档。从电视剧与网络剧集到微短剧、短视频,佳作涌现,台网闪耀,媒体融合,视听艺术走向高质量发展。“融”乃要义,“合”为路径。“融”得自然,“合”得协调。从“融”而行,释放新质动能,显现长尾效应。


(作者:何美,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研究处处长)


延伸阅读:

造型艺术的蓬勃面向和时代新章

2024春节档电影:在春天出发,为滚烫梦想续航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