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视评论>正文

《山海情》:山海谊深,铸新时代的中国梦(杨清茨)

2023-08-10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杨清茨 收藏

山海谊深,铸新时代的中国梦

——评电视剧《山海情》

2021年首播的23集电视剧《山海情》,近年来在各地卫视的不同时段不断重播,成为业界关注的文化现象。该剧取材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闽宁镇的成长史。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讲述了世代生活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老百姓在闽宁协作机制帮助下改造荒滩、开拓家园,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片名中的“山”为宁夏,“海”为福建,“情”则表达了两地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该剧全方位展现了以西海固涌泉村为代表的乡村变革历程,以及村民和扶贫干部在时代浪潮下创造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初心不忘、人民至上、接续奋斗、追求美好是贯通该剧的主旨。

奋斗,一切要依靠人民。《山海情》聚焦摆脱贫困这一主题,激发了不同时空下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宏大的时代性题材,《山海情》选择了一位从涌泉村走出来的扶贫干部作为切入口。剧情伊始,就把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交代得很清楚:宁夏南部的西海固涌泉村,身处大山之中,极度缺水,可谓是“贫瘠甲天下”。为了帮助当地脱贫,政府实施搬迁政策,号召涌泉村的村民搬迁到平原地带的玉泉营。彼时,玉泉营也还是一片戈壁沙滩,也意味着搬迁到那里的村民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奋斗。

剧中的人物塑造都很饱满,并不是固化的片面化的人物,而是立体化、多面化的人,充满特色的方言更是彰显了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下,要搬离故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已经看到了玉泉营的发展变化,涌泉村的老年人却依然想要守着先人留下的根,对抗搬迁。种种矛盾、种种冲突,不断失败又不断再来,涌泉村人的奋斗史代表着许多乡村地区的发展变化。但不管如何,只要心中有光,靠着勤劳的双手,总会有美好的明天。

该剧用细致入微的讲述方式,在保证剧作可看性的基础上将扶贫这件事进行透彻分析。扶贫成就建立在无数人的奉献甚至牺牲之上,扶贫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解决这些问题,守住对村民许下的承诺,把政策讲清楚执行到位,有赖于每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付出,个中艰难可见一斑。剧中因监督扬水站修建而出车祸去世的张树成书记,在现实中就有人物原型。菌草是福建省的农产优势。《山海情》中的大学教授凌一农是帮助闽宁镇发展菌草和菌菇栽培产业的福建专家。为了帮助菇农致富,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而此人物的原型也确有其人,他就是有着“菌草之父”美誉的福建农业大学教授林占熺,同时也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席科学家。第一批参与菌草研究试种的农户当年收入就超过了2500元,是种菇前人均收入的7倍多。自此,宁夏各地开始利用菌草大面积种植蘑菇,当地农民称其为“闽宁草”或“幸福草”。不仅有菌草技术,还有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等技术,数以万计的福建人在宁夏创新创业,几万宁夏贫困群众在福建稳定就业,闽宁合作成了东西部协作扶贫的典范。此外,剧中从福建前往宁夏参与扶贫工作的干部陈金山的原型是福建省挂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副县长的樊学双,他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毅然到西海固地区的隆德县挂职扶贫。

《山海情》见证了宁夏脱贫攻坚的艰辛,给出了中国“脱贫奇迹”的答案,亦是大量时间进行调研、采访所凝练出的结晶,映射出那一代人真实的群体记忆与鲜活的个人经历。可以说,《山海情》正是以这种下沉至基层的创作态度吸引着人心,又以贴近那代人生活实际的描述方法引得共情共鸣而打动着人心;以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现大时代的波澜壮阔,以个体的平凡奋斗折射大时代的不平凡精神,朴素中饱含真情。

《山海情》赞美人民、讴歌时代、激励使命,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初心如磐为人民的奋斗之歌,这是一幅闽宁携手、东西协作的壮美画卷。“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闽宁协作机制,引领着“一张蓝图绘到底”,闽宁两地干部群众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的“闽宁模式”,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荣膺时代楷模称号,他们是闽宁协作事业的坚定践行者,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接续奋斗者,是社会扶贫的创新发展先行者。

闽宁协作的累累硕果昭示了破解和治理千百年来贫困之痛的中国经验和前行之路,《山海情》以“教科书”的方式呈现和分享了闽宁协作对中国特色减贫事业的探索图景,为营造开放合作共赢的国际减贫治理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份鲜活样本;为人民抒写,为奋进抒怀,以开放意境记录百姓的喜怒哀乐,用接地气的方式融入民生凡事,在人民的关切期待中铺展奋斗岁月,山鸣谷应,直抵人心;以“爱拼才会赢”的生命进行时,换来了“点沙成金”的金山银山,以闽宁两地干部群众同心共情的躬身为桥,使山海大道越走越宽广。可以说《山海情》展现给观众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真实的中国农村、一个真实的历史发展进程。虽然该剧选取的只是脱贫攻坚事业中的“一粟”,但全剧细节处见生活、温情中见人心、奋斗中见斗志的鲜明特色令无数观众感动,更让我们对那些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的“山海情”致敬点赞。


(作者:杨清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浅谈《梦华录》茶文化与服饰特色(杨清茨)

电视剧《山海情》:把中国奇迹像种蘑菇一样种进观众心里(梁君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