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文汇报》”,查看报纸报道,链接为:http://dzb.whb.cn/2021-01-12/5/detail-711150.html)
电视剧《装台》成为去年下半年完整播出的国产剧剧王,至今豆瓣评分维持在8.4;电视剧《大江大河2》昨天收官,豆瓣评分高达9.1。两部剧在大开大合之间呈现出共同的品质——
以生活洪流的大流量战胜娱乐至上的小流量
作为最近一段时间荧屏上先后播出的两部爆款剧,《装台》与《大江大河2》风格迥异却又有鲜明的共同处,即都有生活土壤的丰厚依凭,更有信念力量的境界升华
历史和生活的洪波流量充沛
作为最近一段时间荧屏上先后播出的两部爆款剧,《装台》与《大江大河2》其实是风格迥异的,一部是四十年改革史、发展史的长卷,历史进程的大江大河,一部是市井泉水的小门小户,微澜小波。相比而言,如果说观《大江大河2》算是审美的出走体验的话,那看《装台》,就是一次回家,情感体验是温润绵柔。
然而,两剧却又有鲜明的共同处,都有生活土壤的丰厚依凭,更有信念力量的境界升华,一是厚,二是硬,这使两剧具有了在荧屏鹤立鸡群的核心竞争力。《大江大河2》是铮铮铁骨,是马瘦敲骨响,犹自带铜声,宋运辉“秉正道而行,坚持按自己的良心做事”,雷东宝的硬也是“占着个理字”,顶头的官员们最终也认个理字;而《装台》的亲近在于安全感、家园感,在于“相信”的力量,相信善良是生活的基本底色,是人际交往的主频道,有了这样的“相信”,生活就是安全的,就是可控的,也就是幸福的。每晚面对电视荧屏,看一眼《装台》,就是一次确认的回家,是一次与家人、与邻里的聊天,絮叨,安全,这是简单生活的快乐,是小确幸的安全。
《装台》是对家庭市井的信任,有井水处歌“晓风残月”,不管声量大小,皆入人心。在这里,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配得上更好的生活。顺子一家,刁大顺与蔡素芬骑三轮收回一把破烂椅子的情节,立刻让人想起现代文学史上那些名篇,小人物谋生之道的苦心经营,却又温馨与人道。三皮的追求,蔡素芬“再不能出事”的出走,梅梅的自立自强,大军的金链子,都具有标志性的个性。尖酸刻薄的菊,她的父爱保卫战,就像一只满天挥舞螯爪的螃蟹,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柔弱的腹部。甚至有点油腻有点色的谭道厚,除了卖的酒是假的之外,其他真没什么可挑剔的,哪怕对那秃顶的一圈头发的经营,也是可爱和认真的。异能大雀儿的体力与饭量如同隐喻,底层社会总有一个大胃王和大力王,他扛着几百斤的三轮车,“改变了交通工具使用属性”而穿过交通封锁线,女儿戴着捡来的硕大头盔的快乐,些微细节均对卑微生活下顽强活着的人那志气与快乐呈现出视觉的强冲击力。装台打工班子,这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蚯儿”,却也过得有滋有味,而对这群人对这样生活的理解,就是对社会的理解。老话说一颗露水养一苗草,这种理解就是慈悲,就是庄严法相。流浪狗小黑的爱情让八叔变疤叔,这里孕育出多少生机盎然的戏来;八叔八婶见不得离不得的斗气,一个“拧”字说尽欢喜冤家缘;霸道总裁疤叔,与拐的司机能化敌为友,变成“修五福”友,就在于“相信”这个根基。算得上全剧唯一“坏人”的铁扣主任,其实是个敬业的“悭吝人”,也是个辛苦的刨食者,对铁扣丹妹子的理解和接受就是对生活的接受,对“相信”的乐观。
《大江大河2》是对国家社会的信念,是关西汉唱“大江东去”。它超越于第一部的小人物成长阶段,而进入社会发展的栋梁承担者层面,社会面明显大幅跨越,甚至进入化工部、国际层次,在第一部里突出的温情苦情特色到了第二部就明显显现为豪情奔放,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尖锐复杂,人情心机更见深沉,叙事风格也就大幅跳跃、大开大合,美学风格更多是豪放之风了。
如果说第一部还算是江河发源的话,那么到了第二部才算是真正进入“大江大河”了,第一部是溪流发源,奠定了扎实的人物基础,耍诡的老猢狲、不得清静的东宝妈、要反的忠富、忠厚士根等等一出场,都是自带光环。第二部是夏汛初起,观众熟悉的记忆被一一激活,人物的丰富细腻还是一以贯之的。倒是主角在变,东宝日益霸蛮,宋运辉日渐成熟深沉,杨巡越来越精明中透着狡诈,这就是剧的成长性。小雷家、杨巡的市场都已经告别野蛮生长的酣畅进入瓶颈期,需要新的深层破冰转型;小雷家的企业、杨巡的市场都面临说垮就垮的风云突变,而雷东宝、杨巡这样的领头人都在按照各自的方式向说黑化就要黑化的路上狂奔。
东海已经入“海”,除了和金州老厂一样职场人事说不尽的挤眉弄眼,宋运辉和小拉司长在孟良打焦赞之后结成戏剧性的“激进”同盟,在国际国内大视野下铺开新的创业画卷,梁思申出场甚至已经入“洋”,这新铺开的海景洋貌、人情事理是奇正阴阳迭浪高。宋运辉婚姻中的琐碎猜忌、丈人一家波谲云诡深邃如海的算计,那是多么让人心痛,却又是多么日常的场景,生活总会给每个人量身定制一套紧身衣。《大江大河2》的成长可不是流行的打怪升级换地图的雷同操作,而是扎扎实实的由历史和生活托底的生长逻辑,它的洪波奔涌既浩瀚深沉又细微处见丰富,泥沙俱下中流量充沛。
“相信”的力量发文艺正声
两剧反差如此巨大,可它们是大开又大合的,合在于丰富的个性丰富的生活,在于把荧屏还给人民,以生活洪流的大流量战胜恶趣味的小流量。对于流行的恶趣味,观众已经十分敏感,眼里已难容沙子。把荧屏还给人民就是把善良和尊严还给人民,把生活的信念还给人民。我们的电视屏幕一度被宫斗、幻想、穿越、盗墓和“流量”所霸屏,在最为接近百姓的地方却离普通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在最需要百姓认同的地方却没有对于生活信念的“相信”力量。
《装台》《大江大河2》的独特与闪光之处就在这里。“相信”呈现的是普通百姓更为日常也更为底层化的原生状态。小老百姓的话,入心入情的话,这是民间社会托举生活磨盘运转的地下基座。相比之下,那些对生活的不“相信”,是对百姓日常生活的否弃,是以对这种否弃的贩卖来获利。人民当然需要娱乐,需要对于现世伤痕的抚慰,需要暂时的麻醉和超脱,可是这绝非唯一需求,也非居于主流的需求,当节目制作方只是着眼于立刻兑现利润的时候,只相信恶趣味能兑现利润的时候,底线就发生了偏移。人的生命需要提高质量,人的生活需要快乐,那就需要清理垃圾情绪,人的心灵也就需要净化,这就如同荧屏也一样需要净化。古语曰修身首在正心诚意,天地有正气,人间亦有正道,如果任由恶趣味的泛滥,那就真的会“娱乐至死”。邪气伤风要吃药,《大江大河》与《装台》就是这样的清醒剂,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个青山是什么?就是人民的需求,人民的“相信”。
要有这“相信”力量的敦实,单纯的儿童是难以达到的,恰恰要是阅世甚深者才会有这样的坚执。人到中年,在面对体检报告的时候,总会面对一个词,“钙化灶”,这意味着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曾经经历过疾患,它在你已知或者未知的情况下已经痊愈,而器官上却留下一两个斑点来记忆着曾经的伤痛,这个不完美的肌体就是人生的常态。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斑点,就像小女孩丽丽脸上的疤痕是看得见的,菊的歇斯底里是看得见的,疤叔对家的渴望是看得见的,又好像哑巴少年,可还有埋在心底的钙化灶,就像东宝、杨巡、宋运萍宋运辉,都带着成长的隐秘伤疤。中年视角,意味着对世界的理解、宽容,和对世界的承担,这就叫厚德载物。承担着病灶的斑点,承担着不完美的生活和人生,这样的心态就能面对任何风浪,这样的人就是社会的底色和脊梁。
自然,《大江大河》从第一部到第二部,有少年的跳跃,有中年的沉稳,合起来构成了长史的变幻多姿,而《装台》只是时代生活的一个切片,它的目的性是强的,就是表现普通人民的尊严和善良,相信对于善的执念,相信生活值得活下去。有了这样的信念,生活就是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也就是常说常新的,这样的“相信”既是透着文化自信,也是艺术自信的。
观《装台》与《大江大河2》,文艺得闻正声矣。
(作者:白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