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中国评协、中国影协主办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研讨会

2020-10-12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王庭戡 收藏

《我和我的家乡》预告片

  2020年10月11日,适逢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国庆档热映之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在京共同主办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作品研讨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徐粤春主持,张苗、王君、尹琪、王一川、胡智锋、丁亚平、戴清、邓凯、李星文等影片主创和评论家研讨,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总结讲话。会议围绕“小康大片的新景观”这一主题,从创作和评论的不同角度,探讨了电影的成功奥秘和借鉴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影片有待完善的空间,达到了促进交流、凝聚共识、启迪思想的效果。在此精选摘编研讨会核心观点,以飨读者。《中国艺术报》《中国社会科学报》还将刊发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海报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作品研讨会现场

  张宏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经得起观众、专家、市场的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作品就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这部电影恰恰是这三方面都过关了。第一,爱国主义永远是电影创作的主旋律。曾经一度大家担心主旋律影片观众不喜欢看,但当主旋律大行其道、票房创纪录时,我们深切体会爱国主义流淌在民族血脉,观众带着对国家发展的自豪感去观影,影片成功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第二,人民是电影创作永恒的原动力。文艺创作的方法有一千条、一万条,但最根本、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深入生活、深入人民。第三,乡愁是每个人挥之不去的永恒记忆。这部电影接地气,老百姓喜欢看,因为就是家乡的故事,让每个人在电影中找到了自我,实现了审美客体和主体的互动。第四,创新是影片成功的法宝。影片艺术创新要做到“疑”“笑”“思”“敬”,观众带着怀疑的态度看故事,怀疑过后达到让观众笑出来的效果,笑当中开始对主题、对人生、对扶贫的思考,最后致敬这个时代。

  徐粤春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一部现象级的电影精品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是今年国家工作大局,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伟大壮举。在这个特殊时间节点,艺术家真情描绘小康生活美好画卷,热情讴歌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创作出许多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艺精品,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影片取得了口碑和票房双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成为又一部现象级电影作品。文艺创作与评论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文艺创作需要文艺评论,重要的文艺创作需要重点的文艺评论。中国评协、中国影协选取这一典型性作品展开研讨,从个案作品探讨一般规律,起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今后评协还将继续与各艺术门类全国文艺家协会合作,针对重要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开展重点的文艺评论。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海报

  张苗 北京文化董事长高级助理、电影娱乐事业部总经理、《我和我的家乡》总制片人、总发行人

  《家乡》之创作缘起

  首先,事先的解题很关键。第一,不拘泥于农村脱贫,而是上升扩大到整个社会喜迎小康;第二,准确捕捉社会情绪,喜迎小康是“喜”,用喜剧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类型;第三,选择最杰出的华语喜剧创作力量;第四,选取分段式、集锦式表达。其次,要有一个优良的制片机制。采风体验极其重要。创作的规律是每个人发自内心表达,而不是简单完成一次号召。影片实现了强刺激、强共鸣、强共情三要素,当结尾唱到歌曲《我的祖国》时,家乡和祖国强大带来那份共情达到了最高点。

  王君 中央党校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总经理、《我和我的家乡》联合出品人

  搭建优秀影视创作新平台

  《我和我的家乡》在中央党校首映取得了很大反响。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的成立,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用影像传播党的思想、文化和精神。近年影视界在主旋律影片如何表达政治性方面做了很好探索,也是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成立的时代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影片中的全面小康表达得很真实,老百姓感受到他们是政策的受益者,喜悦感发自内心。文化产业兼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市场属性,影片很好地诠释了这两个属性。希望中央党校大有影视中心这个平台更多地凝聚影视界的创作人员和各方面人才,共同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好作品。

  尹琪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我和我的家乡》“回乡之路”编剧之一

  创作者最珍贵的品质

摄影:文博

  要对国家对家乡有一片赤诚的爱。人之常情背后,是对家乡的长情。写好中国故事,必须要有一颗中国心。生活永远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永远要不负时代使命。我们要刻画的就是那些扎根在家乡、拼命改变家乡面貌的人,哪怕他们曾经被忽视、被误解、被嘲笑,但他们是家乡的脊梁。现实题材是最有生命力的,喜剧是现实题材中最有亲和力的。《家乡》关注的恰恰是不怎么HIGH、也没有爆点的小人物、小故事、小生活,能被那么多观众喜爱,说明现实题材的生命力。喜剧都有一个悲剧的底子,也可以有一个感动的底子、一个骄傲的底子,只有这样,喜剧才可以更高级。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海报

  王一川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以喜为正的人物形象美学

  影片塑造了一群有缺点的普通小人物,让观众在笑的同时感受到小康时代日常生活的温馨和安宁氛围,展现出一种以喜为正的人物形象美学创新。这表现为从正剧型人物转变为喜剧型人物,有意袒露喜剧型人物身上的比观众差的素质从而引人发笑,将爱乡之情与变乡之志紧密交融起来,根本上把喜剧型人物当作正剧型人物来刻画,着力挖掘、展现和建构他们身上的正面品质。这种以喜为正的人物形象美学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有着一种美学突破意义。

  胡智锋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

  中国特色“国庆片”成熟标志

摄影:文博

  《我和我的家乡》接续《我和我的祖国》,成功打造出中国特色新的电影类型——国庆片,标志中国特色类型电影探索创新的成功与成熟。“国庆片”三个突出特征:一、中国情调。体现为对祖国、故土、家乡牵肠挂肚的情怀;对生我养我育我的亲人、爱人、友人、师长等刻骨铭心的情感;对七彩斑斓现实生活喜怒哀乐、甜酸苦辣的情趣。二、中国模式。由主管部门牵头,电影导演、演员群体汇合,同题异做,拼盘式组合,形成中国电影人群体合作的独特模式。三、中国仪式。将“我”与“国”、个体与集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唤起共同记忆的家园景观、生活场景、方言土语、民俗风情等,聚集起强烈的共情与共鸣,形成向祖国、家园、故乡献礼致敬的集体仪式。正是这样的探索创新,让凸显中国特色的类型电影“国庆片”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寄托情感、情思,具有鲜明中国气质、中国味道的新类型片。

  丁亚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小康电影”的里程碑

  《我和我的家乡》是对八十年代以来“小康电影”创作的一次重要突破与拓展。影片形散神聚,以小博大,用五个相对独立而又主题统一的故事,呈现普通人热爱家乡、扶助家乡的故事,表现了对家乡的牵连和眷恋,让真正的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呈现出来,很富有当代价值。作为写人和农村的戏,通过农村和“家乡”故事,折射一个时代的历史风云,感召和激励更多的人关注以至参与到新的农村和社会建设中。表面上写的是“家乡”,实际上写置身今日中国农村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他们修路、支教、抗沙、扶贫……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电影在让人物显现的同时,侧重聚焦、展现一系列惠农政策和农村新面貌,在时代的歌声中推出这样一部“小康大片”,不无人文性、创造性。

  戴清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宏大与亲民的顺畅对接

  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开启的影视剧创作新的组织形式,集锦式体裁缩短了创作周期,减小了叙事上的挑战与压力。五个单元的故事很有新意,跳出了以往脱贫攻坚电视剧的流行模式。影片巧妙定位“家乡”这一最能引发大众共情的话题,极大拓展了表现主体和时空。每一段虽然都是小戏,但把握了以小见大的艺术转换与创作规律。以抖音的短视频直播连接各个单元,令人耳目一新。在突出乡村主体性地位方面、在开掘讽刺喜剧的文化功能方面,未来还可进一步期待。

  邓凯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将主旋律演绎得既有高度又有温度

  影片每一个故事单元都设有一个骗局,骗局往往是最能发挥小品张力的一个重要手法。这五个单元表演风格多少有些夸张,处理现实故事多少有些变形,但看下来并没有让观众反感,反而让观众忘掉自己而成为剧情的一部分。因为这些骗局有真实的现实根基,有广泛的情感基础,有普遍认同的价值判断,从而能够引起观众大面积的心灵共振。通过喜剧元素的设置,一个接一个的包袱,高度浓缩的情节冲突和主演分寸适度的演绎彻底征服了观众。《我和我的家乡》和《我和我的祖国》一起改变了主旋律电影给观众长期以来空洞呆板的印象,这是可以进入电影发展史的一个巨大创建。

  李星文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影视独舌主编

  “主旋律+喜剧”大有可为

  类型片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影类型化,二者相向而行,是近年来电影创作的明显特征。前者的代表作有《战狼》《红海行动》,后者的代表作有《我和我的祖国》以及最新的《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家乡》是脱贫攻坚题材,但并非传统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它选择了喜剧类型,就注定要对现实进行很多夸张、扭曲、引申和狂想。电影不是纪录片,不需要为扶贫行动写史、留影。它更像大军行进过程中的快板宣传队,起到加油鼓劲的作用,关键是快板书的内容和表演效果要好。“主旋律+喜剧”,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海报

研讨会集体合影

 

  签发:徐粤春

  文字:王庭戡

  摄影:王璐

 

  中国文艺评论网“原创首发”专栏面向社会长期征集优秀稿件。欢迎您围绕文艺作品或现象撰写评论文章。来稿3000字以内为宜。一经编用,即付稿酬,并发送用稿证书。请留下联系方式。投稿邮箱:wyplzg@126.com,期待您的赐稿!(点击查看投稿攻略

  “原创首发”专栏文章,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各新媒体转载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爱奇艺视频:《我和我的家乡》文艺评论家研讨主旋律的创新表达

  小康大片的新景观: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研讨会(“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主旋律影片的喜剧化表达

  把握“社会情绪”的一次集体致敬礼:国庆类型片的新探索新突破

  “小康大片的新景观”专家谈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啥火

  《我和我的家乡》的幕后运筹和美学突破,在这个会上说透了

  人民日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研讨会在京召开

  以平民化的笔触写一部风雷轰鸣的史诗

  庆祝建党100周年电视剧本《太阳出来了》研讨会在京举行

  用光影艺术再现阳泉的红色记忆:电影《铁血阳泉》专家观摩研讨会举办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