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型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观后
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精心打造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展演、参评第十七届文华奖的原创大型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于近日进行了线上展播。该历史剧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对古装戏曲艺术的一次新的探索,讲述了汉朝解忧公主肩负使命前往乌孙和亲,在乌孙五十年出使西域诸国以安定边疆,最终回到故乡的历史故事。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和亲,换来乌孙与汉朝的友好往来,彰显了“舍我一人去,万家得团圆”的无私精神和家国情怀。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对和亲事迹的生动演绎,体现了促进民族团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时代意义。
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共分六场,戏剧故事时间跨度长,而情节连贯统一,剧情跌宕起伏是其一大叙事特色。主人公解忧公主面临的重重矛盾使戏剧冲突交错迭起,解忧与表兄郑惠青梅竹马,不料他们的婚约被一道和亲的圣旨打破。本是戴罪之身的刘家若违抗朝廷圣命便是罪上加罪,但解忧前往乌孙和亲就无法侍奉年迈的父母。该剧将主人公报国安边与儿女情长的艰难抉择、忠孝难两全的纠结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入情入理。除了内部的纠葛与困扰,解忧公主前往乌孙和亲还遭受到匈奴的破坏,匈奴公主半夜刺杀解忧以破坏汉朝乌孙结盟。而在乌孙的五十年间,解忧公主奔走出使西域诸国,推动并巩固连接西域与汉朝的“丝绸之路”,维护了西域长时期的和平与安宁。
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演员唱腔缓促有序,唱词韵味浑厚是其一大表演特点。该剧利用“唱、念、做、打”等四功和“手、眼、身、法、步”等五法的戏曲表演程式,使历史剧展现出古典戏曲之美。整部剧演唱过渡衔接自然,词曲环环相扣,声音张弛有度。剧中郑惠在与匈奴的交战中不幸牺牲,解忧公主悲痛难抑,因此在郑惠灵位前的唱词哀婉凄绝,悲痛、凄厉、沉重的唱腔表现茫茫生死离别之情。这里表演者巧妙地采用颤音的技巧,颤与气、颤与泣相互交融,把解忧公主悲恸哀伤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从而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演员们对历史人物的内心情感、情绪的精准把握,使得他们的表演富有张力与表现力,达到了以情动人、以艺感人的艺术效果。
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在提升表演技巧的同时,还着力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增强了戏剧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一部历史剧,《解忧公主》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艺术加工,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戏剧增加了一条解忧和郑惠两人的感情线索,表现了解忧公主作为平凡人的一面。郑惠离世后,其魂灵归来与解忧见面,带有迷幻色彩的会面映衬了现实中二人刻骨铭心的情意。这里解忧公主与郑惠魂灵互诉衷肠的戏份将人物塑造得越发真实饱满立体,让观众见到了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的舞美设计同样极具亮点,不论是灯光、道具,还是服饰、造型等等,都巧妙地配合舞台上的剧情发展,不仅营造出一种逼真的现场感,达到烘托渲染舞台气氛的效果,同时提升了视觉上的美感,使观众能够获得较好的审美体验。此外,戏剧还充分展现了地域风情,具有西域风格的音乐舞蹈及服装配饰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该历史剧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等各种技术打造出具有时代审美价值的戏剧舞台,舞美设计美轮美奂,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取向。
整体来说,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以解忧公主这一历史人物,生动演绎了解忧前往乌孙和亲以促成汉朝乌孙修好的故事,表演者以精湛细腻的表演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解忧公主舍小家为大家,心系祖国和人民的高贵品格与当代社会价值完美契合,其精彩的舞台表演传达出深邃的历史意蕴和时代内涵,追慕先贤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激起观众的爱国情怀。此外,新编历史剧《解忧公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交流互动,使各民族共生共融,共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作者:张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志英,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文中图片来源于“兵团豫剧团”微信公号)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