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新时代话剧:历增岁月 春满山河(宋宝珍)

2022-10-31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宋宝珍 收藏

十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2012到2022年的十年,中国人民战胜重重困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建党百年庆典,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是民族心声的表达。这十年,话剧艺术作为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努力赓续民族文化,不断探索、创新,勇于承担使命。话剧工作者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鼓舞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双百”方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从民族心灵史诗和人民创造精神中汲取灵感,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成就中寻找资源,创作并演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话剧艺术作品,努力以典型形象和艺术情境,为民族培根铸魂,为时代明德立传。

《兵者·国之大事》 王昊宸 摄

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发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从国家文化复兴的伟大战略出发,引导人们反思文艺创作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号召文艺工作者创造时代文艺、攀登文艺高峰。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为新时代新文艺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强调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艺术标准上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目标导向,在创作立意上要坚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价值取向,在艺术追求中要坚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艺术理想。总书记强调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性、人民性、现实性、创新性,也强调了它所特有的传统的继承性、文化的自觉性、艺术的规律性、精神的引领性、价值的恒久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的重要节点、重大庆典接踵而至,主题性话剧创作取得良好成绩。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一系列历史性、纪念性重要活动,创作、展演了一系列优秀话剧作品。这些作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回望历史征程,塑造鲜明人物,展望光辉前景,主题突出、形象鲜明。

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其中话剧《红旗渠》《共产党宣言》《枫树林》获得文华大奖。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于陕西举办,话剧《兵者,国之大事》《麻醉师》获得文华大奖。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举行,话剧《谷文昌》《柳青》获得文华大奖。今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由京津冀联合举办,话剧《塞罕长歌》《桂梅老师》《主角》获得文华大奖。此外,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戏剧节,也汇集了大量的优秀话剧剧目。还有,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演、上海国际喜剧节、老舍戏剧节、乌镇戏剧节、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等政府与民间举办的各种戏剧节日,都汇集了风格多样、形式新颖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剧目。

《桂梅老师》

续写红色历史和英雄传奇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书写了革命历史传奇,成为文艺创作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的话剧创作不断增多,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对党性意识的强化、对革命理想的追求,在话剧舞台上形成了新的突破点。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组织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演出中既有红色经典的复演,也有原创话剧的呈现。在新时代文艺号角的召唤下,中国的话剧创作欣欣向荣。

十年来,话剧《从湘江到遵义》《香山之夜》《林基路》《八百里高寒》《老西藏》《前哨》《浪潮》《上甘岭》《今夜星辰》《柳青》《路遥》《深海》《桂梅老师》《直播开国大典》等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激发了广大人民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之情。

以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三湾改编的历史事件为素材创作的话剧有《三湾,那一夜》和《支部建在连上》,它们都表现革命的危机关头,毛泽东雄才大略,力挽狂澜,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正确道路。这两部话剧各有特色,它们都没有把中国革命处于紧要关头的“三湾改编”做全景式展现,而是选取前委会议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战略家与余洒度等军事将领的路线斗争,以浓墨重彩表现了革命的危急关头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与必然性。

《从湘江到遵义》表现了红军长征时期的艰苦岁月。红军北上抗日行至湘江时,战斗异常惨烈,鲜血染红了江面。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党中央带领红军辗转迂回,甩开敌人,开始大踏步前进。此剧不仅成功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重要历史人物,而且多场面、多声部、多时空地展现了革命历史的雄浑壮阔。

《雨花台》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在雨花台上牺牲的恽代英、许包野、施滉、郭纲琳、袁咨桐、石璞等革命英烈群像。此剧取材于真实的革命斗争历史,舞台上所展现的故事、场面、人物都有历史原型,编剧还将革命烈士的文献资料,包括书信、诗抄、文章等进行挖掘整理,追求历史逻辑的细节真实。《前哨》和《浪潮》都以左联五烈士的英勇牺牲为素材,站在当今的文化立场思考牺牲精神、理想追求、家国情怀、人生意义。这些英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谱写了感天动地的正气歌,表现出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的精神品质。

《香山之夜》以解放战争为背景,以现实时空的艺术并置成功地塑造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之夜,毛泽东与蒋介石的精神对决。以革命历史和哲学思辨证明,一个政党、政权的成败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历史上的革命先烈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同样值得我们书写和讴歌。焦裕禄、钱学森、黄旭华、谷文昌、柳青、路遥、张桂梅、毛丰美、廖俊波以及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众多劳动人民,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创造,成为伫立在话剧舞台上的光辉形象。《柳青》表现了这位现实主义作家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在陕北农村神禾塬上一住就是14年,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个人命运与中国农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民心声的表达者、时代旋律的奏鸣者。《路遥》的情节主线围绕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展开,通过路遥在生活中的艰难、困顿与烦恼以及他不屈不挠的奋斗、求索,努力还原一位具有人民情怀、扎根于黄土地的人民文学家的真实境遇和高尚的人文情怀。《深海》表现了中国核潜艇专家黄旭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精神。《上甘岭》展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战士以坚如磐石的毅力坚守阵地的光辉形象。《八百里高寒》描绘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无名英雄,他们战胜极寒天气,在大兴安岭上架设起铁路桥梁。《谷文昌》歌颂了优秀共产党员、县委书记谷文昌心系人民、大公无私的高尚品格。《塞罕长歌》表现了塞罕坝林场工人战天斗地的英雄壮举。《红旗渠》讲述林县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凿山引水的故事。《干字碑》塑造了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自己却累死的村支书。《今夜星辰》刻画了为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的“两弹一星”元勋……他们的英名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他们真实、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令人过目不忘。

《深海》

观古知今,讲好中国故事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十年来,话剧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取得了艺术的进步和突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艺工作者如何“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话剧作品如何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挥“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这是在艺术实践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如大江大河,奔流不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讴歌历史上的文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和文化精神,是话剧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和责任担当。一系列以古代、近代历史叙事和民间故事为素材的话剧,如《杜甫》《司马迁》《北京法源寺》《兰陵王》《哭之笑之》《苏东坡》《共同家园》等,在舞台上以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方法,不仅显示了中华历史文化的丰富与璀璨,而且显现出中华民族的艺术积淀、美学神韵和鲜明特点。

与此相关,出于丰富创作资源、重视文化传承、提升艺术品质的需要,近年来,以优秀文学作品为基础改编创作的话剧作品数量可观,如《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一句顶一万句》《繁花》《推拿》《酗酒者莫非》《狂人日记》《活动变人形》《过海》《山羊不吃天堂草》《送不出去的情报》《我不是潘金莲》等,成为话剧演出的新热点。而经典剧作、保留剧作的翻新上演,诸如《雷雨》《日出》《原野》《茶馆》《雾重庆》《上海屋檐下》《商鞅》《四世同堂》《哗变》《德龄与慈禧》等,也呈现出常演常新的局面。

《主角》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开篇,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日子里,中国话剧也书写了恢宏的历史记忆。《家客》《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玩家》《长安第二碗》等,从个体的生命视角以及个人命运的变迁,彰显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幸福。

近年来,反映时代、讴歌人民的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创作和演出总量呈上升之势。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精准脱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戏剧创作明显增多,出现了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村里新来的年轻人》《情系贺兰》《金色的胡杨》《八步沙》等。创作者们发掘时代生活的底蕴,塑造精准脱贫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创新探索。此外反映我国工业建设和科技发展的戏剧也不断涌现,如《追梦云天》《苍穹之上》《为我先锋》《大国重器·月上东山》《多瑙河之波》等。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话剧工作者与人民同心同德,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振奋人心的作用,迅速投入创作,反映抗疫过程中的众志成城、人民精神风貌和必胜信心。全国多地戏剧院团创作演出了一大批抗疫题材的戏剧,如《鸽子》《因为有你》《逆行》《人民至上》《生死24小时》等。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文艺作品,需要以艺术的方式反映民族的新面貌、新精神。话剧工作者应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作者:宋宝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文化自信与话剧创新(宋宝珍)

人民的剧院 艺术的殿堂(宋宝珍)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