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剧《无字丰碑》有好几个人物,都给观众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第一个当然是主角林青。林青是中共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1935年9月11日在贵阳慷慨就义时,年仅24岁。作为《无字丰碑》的第一主角,这个人物不仅戏份多,而且刻画得比较深刻。刚出场时,林青还是个少年,但不畏强权、敢于反抗,敢于斗争,这是他留给观众第一印象。成年以后,尤其是成为贵州地下党的主要领导之后,林青的成熟干练、机智勇敢、坚贞不屈就成了他思想性格的主导方面。该剧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感动。比如敌特刻意安排的母子相见那场戏,是全剧的第一个高潮。母子重逢却不能相认,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和迫不得已的克制,无论从情节设计、场面调度还是从演员表演来看,都非常成功、震撼人心。还有他与陈惕卢、“范大胆”那场三人戏,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暗藏机锋,很有张力,很能吸引观众。不过,类似的情节在以往的艺术创作中并不鲜见,比如歌剧《洪湖赤卫队》;林青与陈惕卢、“范大胆”的三人戏,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沙家浜》中的“智斗”。总之,塑造林青这样的正面艺术形象,要创新是有难度的,关键是如何创新、如何突破。难得的是,经过编导的处理,林青这个艺术形象,在全剧中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来源:“贵州黔剧”微信公号)
比较而言,原贵州地下党的领导人之一陈惕卢这个人物就比较复杂了。叛变以后,敌人一面利用他,对他委以重任,另一面又把他的家人扣为人质。为取得敌人信任,也为保住家人,陈惕卢变本加厉地追捕林青、迫害林青,几乎到了疯狂、扭曲、变态的程度。而这一切,非常符合这个人物的性格逻辑,也让这个人物更加真实,更有立体感,尤其是他在狱中折磨、拷打林青时说的那一席话,既有对家庭妻女的思念,又有想从林青那里获取地下党的机密以作自己进身之阶的急迫,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
黔军范营长“范大胆”这个艺术形象,无疑是《无字丰碑》的又一个亮点。他貌似落拓不羁甚至匪气十足,但又不乏正义感,对国民党内部的勾心斗角,他反感且内心不屑;更重要的是他还心细如发,行动如风,这才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林青把情报送出打鼓新场,使中央红军在过境贵州时没有陷入敌人的圈套。
以上这三个人物的戏,构成了《无字丰碑》戏剧冲突的一波三折。有这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部戏也就基本能立起来了。更何况在其他人物的设计和塑造上,《无字丰碑》也有自己的匠心,这就使全剧有了更多的看点。这里说的其他人物,主要指林青的母亲、茶馆老板“大碗茶”、“大碗茶”的情人“一枝花”、“大碗茶”的女儿明月,歌师苍涯子和小舞女等。为儿子的生命和事业,林青母亲忍辱负重数十年,她不屈不挠的性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母子相见而不能相认,她所承担的压力和考验,其实比林青还要大。“大碗茶”胆小、世故、圆滑,但他良心未泯,加上关键时刻一枝花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才能够促使他挺身而出,经受住考验,帮助地下党送出了情报,这个人物的转变是有说服力的。当然,《无字丰碑》个别人物的塑造也是有缺陷的,比如谭棉花就有点脸谱化倾向。但整体而言,这部戏的人物形象塑造是成功的。
有专家认为,话剧是作家的艺术。应当说,就演员、导演与其他创作人员在一部戏中的主要作用而言,这话说得在理,是对戏剧有深入研究的心得。比如在戏剧舞台上,演员如何根据剧本所提供的基础,准确理解、把握角色的思想性格就非常关键。而这一点,黔剧《无字丰碑》做得很好。比如林青、陈惕卢、“范大胆”“大碗茶”,是全剧最出彩的人物,扮演的演员从唱腔到动作,从动作到站位,他们的一招一式都给人留下了成熟老练的印象,尤其是陈惕卢。成功的舞台艺术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这些演员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的音乐,不仅大气磅礴,而且个性鲜明,从演员的出场、表演、演唱,一直到全剧的起承转合,音乐都有很好的推动和配合,给人印象极深。
《无字丰碑》的另一个看点,是“文琴”“贵州弹词”对全剧的衬托。熟悉黔剧历史的观众都知道,作为在贵州曲艺扬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黔剧原本就叫“文琴”或“贵州弹词”,因语言质朴、唱腔婉转而深受群众的喜爱,1960年被正式定名为“黔剧”,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无字丰碑》中,黔剧的这一历史实际是一条潜在的叙事线索。稍感不足的是,《无字丰碑》除了前面提到的个别艺术形象还不够鲜明外,整体结构也略显松散,或许这是在加强“文琴”戏的叙事线索时造成的,倘更紧凑一些,全剧效果应当会更好。
(作者:杜国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