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让旧作重现光彩 以传统培育根基(于涛)

2023-12-04 阅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于涛 收藏

新时代以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戏曲迎来极佳发展机遇。广大戏曲工作者信心百倍、摩拳擦掌,用足政策、四面出击,想在今天有大作为。各个地区、各个剧种、各个院团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路径——有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作新剧目,有的加强表演及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诸方面人才培养,有的着手于名家音像文字资料的留存,有的聚焦于新观众群的育成,有的致力于剧种走出去……应该说,这些举措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戏曲传承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但这些药方治“标”有效,想要治“本”却还差一味至关重要的“药引子”——对传统剧目的挖掘、抢救和整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以京剧为例,今天在戏曲舞台上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可能连十分之一都达不到,其他剧种情况也基本相近。大量传统剧目的消失绝不仅仅是剧目数量减少的问题,更是剧种特色淡化、表演技艺失传的大问题,关系到剧种的生死存亡。

随着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发清晰,近年戏曲舞台上的传统戏演出有回暖之势,各个剧种都以非常高的热情投入对传统戏的挖掘、抢救和整理,这背后是强烈的自觉意识——传统戏是看家戏、传家戏、吃饭戏。

为什么传统剧目如此重要,对它们的挖掘、抢救和整理会成为保护传承戏曲艺术及剧种的抓手?

京剧《穆桂英挂帅》(图片来源:“中国国家京剧院”微信公号)

首先,传统剧目中保留了戏曲艺术及各个剧种的文化基因。

戏曲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千年历史,之前则以未成熟的萌芽及雏形形态与中国人一起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形成进程。传统剧目从其故事内容、思想情感、观察视角到其构成元素、结合方式、所占比重及气质意蕴等诸方面都体现了戏曲不同的、深远的、综合的文化基因,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中国味道通过传统剧目得以完整保留,既呈现了全貌,又体现了进程。同样的,中国戏曲现存的348个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生长的地域空间和文化背景,每个剧种的传统剧目中都留存和体现着这些空间与背景,散发着不同的气质与禀赋。正是这些独特之处赋予了戏曲、剧种独立的美学品格和延续能力,如果涵养它们的传统剧目消亡,戏曲、剧种的独立、独特性便大打折扣,无根之木即使暂时不倒,也会缺乏生机。

其次,传统剧目是戏曲艺术各个剧种本体的重要载体。

戏曲艺术各个剧种本体是什么?是音乐、唱腔、念白、表演、故事、程式、行当等及其组合的方式。戏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通过剧目来承载它的本体,因此,中国戏曲千年的积淀和精髓就在传统剧目中。资料显示,京剧的传统剧目近2000部(一说近5000部),秦腔的传统剧目约3000部,其他剧种都有足堪自豪的剧目体量,它们中留存下了剧种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声腔调乐器、灯服道效化等方面的规定、章法、要求及示范,演员正是通过对传统剧目的学习掌握了表演的技艺;作曲、唱腔设计、演奏员也是通过传统剧目习得了音韵知识、演奏技法、伴奏尺寸;编剧正是从传统剧目中学会了剧本结构的架构,人物、情节的设置。可以说,传统剧目是戏曲、剧种的根基,原来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传统一直都在哺育当下的艺术实践。

如果说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对于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深远影响尚需时间慢慢体现,那么对于演员表演技艺提升的积极效果则可谓立竿见影。

当前,部分剧种戏曲演员青黄不接、技艺递减的问题日益突出,从业人员、专家学者、戏迷观众普遍认为现在的戏曲演员身上的“活儿”少,大师们的很多精湛技术、技巧失传。事实上技术与技巧是随着大量传统剧目的消失而失传的,抢救整理传统剧目同时也就抢救了技术、技巧。很多知名演员正是通过这个途径掌握了濒临失传的传统戏曲技术、技巧,在面对传统戏的演出时,也能知道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发现与前辈艺术家的差距,这无疑对于戏曲从业人员不断锤炼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有着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传统剧目的挖掘、抢救、整理不仅重要,而且迫切。各个剧种健在的“珍宝”老艺术家有幸看到、听到、学到了大量传统剧目,其中不少人还与剧种代表性甚至是创始性人物合作过,他们就是传统剧目的活资料、留声机、摄影机,然而年事已高的他们禁不住更多的等待,相关主体须提高紧迫性,抓紧实施这项工作。

当然,传统剧目经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数量庞大,良莠不齐,本身也需要做认真细致的甄别,不是所有传统剧目都有挖掘、抢救和重现舞台的价值,这就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找准方向,抓紧时间,让那些积淀、浓缩了戏曲艺术精髓却被时光掩埋了的优秀传统剧目重现光芒。


(作者:于涛,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

为英模人物找到一种姿态、一个动作或一个神情(于涛)

以舞台创作彰显国家文化公园核心价值(于涛)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