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和莎士比亚合著《亨利六世》的马洛么?大英图书馆“发现文学”项目新近公开一份绝密档案 伊丽莎白时期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洛充满争议的形象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网络综艺要有“网感”,这几乎构成业界的共识。但对“网感”的理解却存在不同的意见,有的凸显媒介的特质,强调网综的直播优势、互动参与与大数据基础,也有的凸显网综的专业化生产,更有人将二次元文化甚至是互联网的杂乱无序视为“网感”的表现。
《冈仁波齐》却采用类似“生活流”的创作方法。影片在保证了故事完整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放弃了类型片创作时的矛盾设定观念,而只自然展现朝圣的发生和进行过程。
电视文学既要显示力量,又需理性言说——略说《朗读者》 《朗读者》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文学阅读的真正回归。一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应该
刘先平用将近40年的行走和创作,试图唤醒悬崖边的人们,唤醒“生态道德”意识,他的新作《追梦珊瑚》让我们不但对珊瑚礁,也对海洋乃至大自然有了新的认识
《海上钢琴师》里男主角“1900”钢琴演奏的“真身”吉达来沪献演,她说——电影配乐也许可以像古典音乐那般受崇敬。
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都是电影市场的风向标和温度计。和去年相比,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资本味”淡了许多,“IP项目”少了很多,“新片计划”也低调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