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儿女们》以电视艺术的形式创造了钱广这一“中国式父亲”新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回答了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怎样做父亲,带给人许多感动,也带给人不少思考。
《在远方》创作者用恢弘的气势展现了激荡在中国广阔大地上草根的祈盼、奋斗,这是飞速发展的中国所独有的生机与活力,也赋予了行进在其中的人物以一种飞扬的气质与精彩,该剧正是一部快递人的创业史与心灵史,也是新时代“中国梦”的生动写照。
电视事业如何直面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以改革创新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如何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变化?
纪录片《长江之恋》通过对源头的追溯,全景式地记录了长江流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从生态文明的立场重新解读这条母亲河,在对中华文明足迹的探寻中,显现出电视人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
每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剧,都有一个无形的责任和标准:尊重历史,观照现实。《国家孩子》这部剧之所以厚重感人,正在于它对历史的尊重并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人物形象。
《故事里的中国》通过综合“戏剧+影视+综艺”等综合手段,拓展文化类节目审美,在当下激活经典,用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发挥文艺培根御魂的作用。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是中国电视不变的情怀。放眼未来,中国电视正行进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用新的影像故事为人民立言、为时代立传!
电视剧《遇见幸福》通过三位“发小”甄开放、萧晴和欧阳严严的中年危机状况及其化解过程,表达了当代社会普通市民在不幸福体验中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
外交视野就是全球视野,视角变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格局便有了新的表述空间,电视剧《外交风云》在开阔的叙事空间中,带给观众更多的历史揭秘和真实价值。
《外交风云》首次以电视剧的方式全景式地展示了新中国的外交历史,以1949年新中国诞生为起点,以1976年毛泽东第二次会见尼克松、指明中美关系曲折发展的方向为终点,艺术化地勾勒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开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杰出贡献,讴歌了他们为推动刚刚站起来的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使新中国开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功。
电视剧在60多年的发展中,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多元的美学表达,记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足迹与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向一代又一代的电视剧观众奉献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电视剧文化产业。
电视剧这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的新兴艺术形态,历经几十年风雨磨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单本剧到连续剧,从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选择到深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蝶变。
纪录片《零零后》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张同道教授团队制作的一部纪录新生代成长故事的诚心之作。该片不仅聚焦“零零后”新生代的成长,而且以纪录片的方式反映和折射出极具深意的当代中国教育命题。
《小欢喜》以全民关注的高考为主题,聚焦方家、乔家、季家三个高三家庭,2019年高考前那段令人揪心、矛盾冲突不断,最后却各得其所的“小欢喜”的日子。
《小欢喜》通过将家庭伦理与青春校园进行融合,直击教育、婚姻、亲子关系等百姓关注的重点话题,角色性格饱满,内容具有高度认同感,引发与会嘉宾的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