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胡智锋学术小品集》:品味海棠之温润风雅(王一川)

2022-11-07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王一川 收藏

品味海棠之温润风雅

——《胡智锋学术小品集》读后

我的桌上放着装帧精美、散发着书香的厚厚一叠新书,名为《胡智锋学术小品集》,共4卷5大册,由作家出版社今年出版。这套书第一卷为“序跋+讲稿”,第二卷为“随笔+书评+致辞”,第三卷为“对话+访谈”,第四卷为“个案短评(上下册)”,既是作者近40年学术短论的一次集束,也是他学术心路历程的一种总汇,自然会引起我一读为快的兴趣。

整套书名为“学术小品”,自然不同于一般小品式散文,而应理解为学术性随笔、短章。它们在文体上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以理智型语言为主去论述而不是描绘,二是篇幅都不长,简短短小,点到即止。这样,阅读这套学术小品集,会产生这样的印象:词语简练明晰,论述逻辑严密,间或有洋溢诗情画意的语句,有时在逻辑谨严中透出情思灵动和性灵洒脱,总体上回荡着一种敏锐而又明快的学术思风。如第四卷(上)的《〈长津湖〉:战争电影创作的新界碑》一文,这样评价该片:“以全新的影像、视角和思想,呈现出具有史诗意义和风范的壮丽影像,成为新时代中国战争电影创作的一座具有突破意义的新界碑。”《纪录片〈长征〉的“四力”与“四有”》,顾名思义,以“四力”和“四有”去概括纪录片《长征》的美学特色,指出其具有文献公信力、艺术表现力、情感感染力、思想震撼力等“四力”以及“有情怀”“有担当”“有积累”“有方法”等“四有”。这样的论述,都致力于以简约而精准的语句去概括作品的美学特点和建树,展现出潇洒自如的学术思风。

这里呈现的学术视点总是前沿的和务实的,透出对于中国艺术传媒发展和传媒艺术学发展的精辟观察和个性化洞见。第二卷的《电视节目的关键在于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上的致辞》,对“电视将死”这个一度“危言耸听”的传言展开正面批驳,指出需要冷静理解当前电视面临的新环境,即“全球化、媒介融合和国家需求”三方面特点,接着分析当前电视媒体有三大优势,即信息发布的权威性、作为“撒手锏”的直播日常化、高端大制作,最后提出主体重构策略:“如果电视能够在生产主体、传播主体和营销主体上进行现代化的重构,我相信它依然会焕发全新的活力和生机。”如今电视艺术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和在多种艺术门类中的独特传播优势,都证明他的这一论断经得起时光更替和行业发展的严格检验。

透过这些序跋、书评、短论、演讲、访谈等论述和记叙,特别是其中所论周围真人真事和所评当代文艺作品,可以见出作者学术人生旅程的清晰印记。从山东大学的翩翩少年到北广青年教师,从《现代传媒》继任主编到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首任处长,担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掌门人期间,让该学会在全国高校做得风生水起,被母校北京师范大学引进担任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再到担任北京电影学院行政领导。他的学术人生景观在不停变迁,但不变的是他一贯的逻辑谨严和思风潇洒的学术气质及学者风范。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我看这套学术小品集的缝隙处,总是跳动着一种独特的人格风范,这就是温润而又风雅,合称温润风雅。智锋教授出自作为齐地的胶东半岛,又多年求学于省会济南,想必自幼受到管子式的富国安民、以法治国等经世济民思想的熏陶,和以仁厚、情义、诚信等为代表的儒家传统的涵濡,这两种思想传统在他这里达成了汇通和交融。论为人,他总是温润和慷慨,待人真诚厚道、温暖如春、乐于助人,敬重师长、帮助同辈、提携后辈。至于为文,则总是睿智、雅致而又注重实务,善于以专业深度去透视传媒艺术行业现象,提出来自这个行业顶尖智者的独家新观察,流溢出一种学者风雅。

我注意到第二卷有《深谷幽兰——追忆郑世明》一文。文章写于异国他乡访学之时,深情追怀英年早逝的友人和同事郑世明教授,其中提及的诸多细节和场景让读者生出身临其境般感受。这也使我不禁忆起当年认识郑世明的一幕,作为他的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人和答辩会成员之一,我对这位话语不多而有主意、做事沉稳的年轻人有着清晰的印象。现在从这些回忆文字里,更可以细致了解到郑世明的自信、独立、执着等个性,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这位个性独特的友人的关切、爱护、怜惜和缅怀等浓郁情怀。当他回忆和评点郑世明人生点滴时,他自己的为人和为学准则及其好尚也都同时流溢出来,让读者可以同时真切地领略到他的温润风雅人格。

有趣的是,作者相信,每个人的人格特性都可能对应一种花的特性:“小郑啊!如果每一个人都对应一种花,我觉得你最适合的应该就是兰花!恬淡、清爽、雅静、幽香!我们不能过去陪你,就让漫山遍野的深谷幽兰长相陪伴吧!”深谷幽兰这一“对应”式象征意象,真有精准传神之妙,由此也可见出作者本人对朋友情义厚重之程度。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当我读过这套学术小品集后,应该从这片生机满溢的学术话语园地里,发现怎样一种可与作者本人人格或秉性相对应的自然界之花呢?我想到的是我居住的小区里那一株株海棠,素有“花中神仙”“花尊贵”“国艳”等美誉。海棠素喜阳光,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可旺盛生长,还喜欢温暖环境,有一定耐寒能力,有的在4、5月份开放,有的四季盛开。海棠的花瓣层层叠叠,基部呈白色,芽中现红色,可谓白里透红、红里含白,红白相互辉映、相互借势,共同营造出花开似锦的盛景。这样的海棠往往被赋予一种品格,端庄、明丽、耀眼,同时又温润、高贵、雅致。这正可以用来对应智锋教授笔端流露出的温润风雅的人格风范,阅读这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学术小品文,再品味那些飘逸于字里行间的海棠式温润风雅,正是人间乐事。


(本文作者:王一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暨文学院教授。新书作者:胡智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王一川专页

中国文艺评论网·胡智锋专页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