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汪守德《梦见:周振天创作艺术论》:一次生动的艺术批评之旅

2022-03-08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德祥 收藏
一次生动的艺术批评之旅

——读汪守德《梦见:周振天创作艺术论》

读到汪守德这本新著《梦见:周振天创作艺术论》(作家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还着实有几分吃惊,沉甸甸的。一个年近“奔七”的人居然一口气写出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宝刀不老,令人感佩。作者在《后记》中写道,“防疫所必须遵守的人与人的隔绝,竟让我获得了某种写作上的时间和空间,速度与激情”。是的,最难得是这激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调动思想的活力,更不可能推动文字的滚滚如流。这激情至少说明了汪守德思维的年轻态,洋洋洒洒,收放自如;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真正融入到周振天创作的艺术世界中去了,与这个艺术世界的频率发生了共振而激情澎湃,文思泉涌,思绪纷纷,不吐不快。所以他说,这“是一件很有价值且令人愉快的事”。学术研究,是愉快还是痛苦,就看是否进入了创作之态。创作之态是一种创造境界,创造是愉快之源。



首先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打开了理解周振天艺术世界的一扇大门,这就是对艺术家的人生阅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叙述,周振天何处人氏,出身什么家庭,青少年时在哪里度过,经历了什么。这很重要,尤其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少年的经历往往对后来的艺术创作发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周振天生于鄂,长于津,经历很奇特,早早就在心里埋下了艺术之梦。后来的经历,因为艺术上的天赋,命运就不断推动着他向这个梦想靠近。工作上的一波三折,看似和艺术南辕北辙,实际都是命运给他的生活馈赠,尤其是周振天在公安系统工作,被分配去整理刑满人员档案,又与形形色色的犯人打交道十年之久,让他认识了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了这些人犯罪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丰富了周振天的生活积累。我曾经很纳闷,周振天的作品《老少爷们上法场》《小站风云》《神医喜来乐》《孟来财传奇》《楼外楼》《我的故乡晋察冀》《张伯苓》《玉碎》等等,题材跨度很大,人物行当各不相同,军人、郎中、校长、商人、革命家、知识分子,每一种人都写得活灵活现,每一个行当都了如指掌,不是说隔行如隔山吗?作家是怎么熟悉过去时代里那些三教九流、五行八作的?怎么构思出那些奇巧的故事?原来,这一切都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凭空虚造,而是有真实生活来历的。这段特殊的经历,“使其有机会了解到一般人难以窥见的社会背面的光怪陆离与驳杂阴暗,了解到人性的扭曲与莫测,了解到当时司法制度还存在着的某些不完善之处。”《梦见:周振天创作艺术论》中写道,“自己的同龄人大都是在书本和课堂了解旧社会的破败与黑暗的,而自己则是从一本本详实、细密的罪犯档案里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老百姓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里生存的。这就好比二维景象与三维景象的不同,这个独特的经历对他后来形成稳定的世界观、认识论乃至价值判断而言,是一座坚实的坐标。”诚哉斯言!这就很准确地回答了周振天艺术创作为什么题材跨度那么大,各色人等又为什么那么真实生动。作家的创作,说到底,是对自己经历的、熟悉的生活的提炼和反映,想象是建立在认识基础上的艺术加工而不是无中生有,这也是作品的真实性与虚假性的分水岭。

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就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这部论著并不是抽象地评论作品,不是从理论概念出发,虽然这种从概念出发的评论路数在评论界可谓大行其道,但这本评论专著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作品评论与作家经历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能看到作家经历了什么。比如他的一系列海军题材作品,都是建立在他在海军部队代职的刻骨铭心的生活经历基础上。在潜艇中,他不是来“体验”生活的,而是作为潜艇中的一名军人、一名副政委执行任务,担负职责,与水兵们一样要写好遗书后,出征深海。没有这样的经历,怎么可能了解潜艇和舰艇?怎么可能把军魂化入自己的生命?怎么可能写出《潮起潮落》《驱逐舰舰长》《水兵俱乐部》《舰在亚丁湾》《蓝鲸紧急出动》《天边有群男子汉》《深海》等脍炙人口的反映中国海军生活的作品呢?周振天是军人,汪守德也是军人,也许是共有的海军经历,评论家汪守德对剧作家周振天创作的评论,就更愿意从生活出发,从人生经历出发,知人与论艺贯通,这是该著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认识周振天创作艺术的一条切实而又心有灵犀的途径。

周振天的艺术创作延续至今已40多年,跨越多个题材领域,跨越多个艺术门类,小说、话剧、电影、电视剧、电视专题片、音乐剧等,创作40余部作品。有20余部作品在央视黄金时段首播,多部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金星奖”等奖项。可以说,周振天创造的艺术世界是多样的、丰富的,同时也是博杂的、深厚的。周振天是一位从创作实践中走出来的实力派艺术家,支撑他一直走到今天的艺术理想,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尊,是人间道义和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夙愿和担当。通观周振天的作品,一以贯之的是人间正义和民族正气,正义和正气是其艺术的灵魂,正气充盈,顶天立地。所以,周振天的作品总能给人一种向上向善的精神激励,人间正道,振奋人心。他的作品始终洋溢着健康向上的精气神,有力地抵制了曾经时髦的历史虚无主义,抵制了那股畸形的病态的“娘炮”审美趣味。俗话说,艺术是梦,难得的是梦中有见,由梦而见。这一方面是由于作品所蕴含的人情义理,另一方面也在于评论家的解读发现。《梦见:周振天创作艺术论》对周振天的作品逐一进行了解读,每一部作品都由一句话高度概括,提纲挈领,昭彰其要,不失为点睛之笔,这就是“见”。不得不承认,该著作对作品的解读鞭辟入里又深入浅出,细致而精到。既有体裁的分门别类,又有题材的归纳,更有主题的综合,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由形象、意象而文化、思想,由故事情节而历史逻辑,抽丝剥茧,探赜索隐。同时,作者还照顾到作品播映时引发的评论文章和观点,甚至还有观众的观后留言,增加了信息量。总之,这是一次全面地、整体地、缜密地对现象级剧作家周振天创作艺术的梳理和巡礼,是一次生动的艺术批评之旅。

还必须提及该著的史料价值。每一部作品的问世时间、首播平台、获奖情况、何人导演、何人出演等等,巨细无遗,无不在册。读过此书,令人惊叹的是,居然有那么多著名表演艺术家都曾与周振天合作过,出演过他剧本中的角色,塑造出令观众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这里不妨赘列如下:《神医喜来乐》由李保田、杜雨露、沈傲君主演;《玉碎》由王刚、丁海峰主演;《潮起潮落》由李幼斌、陈瑾、赵奎娥主演;《张伯苓》由唐国强主演;《孟来财传奇》由林永健主演;《护国大将军》由王志飞等主演;《楼外楼》由秦海璐、丁勇岱主演;《李大钊》由李雪健、张金玲主演;电影《蓝鲸紧急出动》由朱时茂主演;电影《猎字99号》由田华、张力维主演,等等。还与胡可、范志博合作了《舰在亚丁湾》;与郑恺、孙骁骁合作了《我的青春在延安》;与吕良伟、颜丹晨合作了《金手指》;与温峥嵘、杜旭东、常戎合作了《洪湖赤卫队》;与陈昭荣、韩雯雯、杨若兮、王强合作了《小站风云》;与印小天、杜志国合作了《闯天下》;与孙涛、齐芳、闫学晶合作了《我的故乡晋察冀》;与咏梅、王海燕合作了《牧云的男人》;与李宗翰、王庆祥合作了《波涛汹涌》;与姚刚、张晶晶合作了《上将洪学智》;与李幼斌、李大强、郝岩合作了电影《老少爷们上法场》;与李炎合作了电影《敬礼!我的教官》;与杜源合作了电影《天涯并不遥远》;与富大龙、姜武合作了电影《火种》等等。这些表演艺术家,通过周振天剧本提供的角色创造了独特的人物形象,有的形象堪称文艺史上的典型人物,是唯一的“这一个”,如喜来乐、张伯苓等。剧本是一剧之本,但必须经过导演、演员的二度创作,才能真正完成艺术形态,所以对作品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也至关重要。从这些参与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家的阵容来看,应当说是演员和编剧的一种强强合作,是影视艺术资源的优势组合,因而也是创造优秀作品的途径之一。

最后,我很欣赏论者的行文风格,自由流畅,当叙就叙,该论则论,叙论结合,不拘一格,不端学术架子,摒弃评论八股,一切随行文的思绪起伏,灵性而活泼,诗意而清新。汪守德是评论家,但他本身又是一位诗人,文字中自然而然就流动着诗性。评论不是简单的评判,评论也是一种创作,是灵感驱动下的创造。评论家能不能从评论对象中获得灵感,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这部评论著作是充分被灵感激发出来的文字,灵感如梦,所以梦见。


(作者:张德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 )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张德祥专页

电影《1921》把建党放在国际视野中呈现(张德祥)

电视剧《人世间》:一部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诗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