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钱谷融:文学人学,山高水长/王雪瑛

2023-09-29 阅读: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微信公号 作者:王雪瑛 收藏

他是一个在人生长旅中思索“人学”奥秘的智者,一个在文学研究中体验人生百味的仁者,他的人生和文学相互影响,构成了他的艺术人生。

2019年9月28日,是我的导师钱谷融先生的百年诞辰。这个日子早巳在我心里标注,自从先生告诉我,他和孔子的生日是同一天9月28日,就铭记在心。

先生出生与五四运动是同一年,他是五四的同龄人,从1919年到2019年,先生百年的生命之旅多么丰厚:先生百年,春华秋实,文学人学,山高水长。

百年,不仅仅是时间的标识和跨度,百年来,时代风云的变幻,历史长河的奔流,时代中有人生的起伏,人生中有时代的倒影。

百年,是先生人生之旅的展开,是先生人文之心的丰富。如果将我们的人生比喻成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先生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部经典。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阅读这部经典,细细体会着先生将文学与人生、学术和生命、思想与情感融为一体。先生,以独立之思,铸就学者的风骨,以性灵之笔呈现文学的魅力。

从青春年少成为先生的学生到如今的人到中年。时光淹没了多少人和事,任时移世易人情冷暖,先生的声音在我行走的路上始终清晰,我接通电话就可以听到他的声音,我走进华东师大二村的家,就可以看见他的身影,而从2017年9月28日开始,这一切都已成为珍贵的记忆,在我的心中流动:是不舍,是缅怀,是感念,是思索……情感的激流终于抵达了思想的岛屿,自从2017年9月28日晚,钱先生远行后,这是我心海起伏的流向。

时间不停向前,经历不断积淀,记忆存储在心灵的山谷。我展开回忆的一个个章节,从以往到现在,先生的人生都在为我们示范,特别是2017年盛夏的日子,高龄消瘦的他,病重入院的他,病程记录着病情危重,而先生依然思路清晰。9月28日的中午,我握着先生温暖的手,感受着他的生命力依然顽强!他始终保持着善解和宽厚,从容和淡定,在自然平静中透出非凡的力量,让我懂得什么是历经人生的逶迤曲折,依然保持人的尊严,闪耀人性的光辉。成为先生的学生是我此生的幸运!

从1957年发表《论文学是人学》,穿越60年的风雨沧桑,先生始终坚守修辞立其诚。先生真诚为人,磊落处世,坚毅地走过崎岖的险境,从容地走过人生的长旅。先生在散淡中坚守着对审美的执着,他对文学之美的理解,他对生命诗意的领悟,构成了他深邃唯美的人生意境:先生有着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内核,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传承。

70年代后期,在家中书房

(钱谷融先生手迹,现收藏于上海市普陀区图书馆)

2019年9月28日,钱门弟子在钱先生墓前献花,缅怀导师

文学理论与审美实践的融合

一个理论命题的价值和意义与其是否有效地抵抗时间的侵蚀,依然具有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成正相关。钱先生发表于1957年的《论文学是人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文本,是中国文艺理论研究领域中,系统阐述“文学与人学”的理论文章,融汇了他对文学核心问题的思考与发现,不仅对于我们回溯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当代文学的变化和演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至今释放着理论对文学现象的阐释力,更重要的是钱先生的人学思想不是教条僵化的理论,而是他从人生经验和艺术审美体验中来,又回到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分析和审美评价中去,形成文学理论与审美实践的融会贯通,构成钱谷融文学评论的独特魅力。

他在文章中深入浅出地论述,“人是生活的主人,是社会现实的主人,作品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生活,抓住了社会现实。文学要达到启发人,改善人的目的,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的注意为中心,就是要达到反映生活、揭示现实本质的目的,也必须从人出发,以人为注意的中心。”

钱先生从古今中外的名著中旁征博引,具体阐述了个体的人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文学与人学的天然联系。他的“人学思想”真正接续了“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启蒙思想,历经时代的嬗变,穿越岁月的风雨,钱先生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坚守修辞立其诚。

钱先生一生在高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无论是他的人学思想,他的学术建树,还是他的文学批评,他对学生的培养,从不同的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钱先生赓续了从茅盾先生开始的作家作品论这一文学批评的形式,他是慧眼识珠的文学评论家,他成功地选择了文本,并对文本做出了经得住时间淘洗的解读。在《论“文学是人学”》发表3年后,钱先生完成了《〈雷雨〉人物谈》,这是他对曹禺戏剧语言和戏剧人物的精要分析,生动体现了文学是人学的审美原则,成为现代文学研究中作家作品分析的典范,他从文本细读入手,对人物深入细致,出神入化的分析中,是深刻的思考力与细致的审美感觉能力的结合,体现了他的文学史视野、价值判断、审美体验和语言天赋等综合能力,这构成了钱谷融文学评论的境界与魅力。

他没有为学术而学术,而是以真切的人生体验,真挚的思想情感投入文学研究,不在于论著的多而厚,艰而涩,而是少而精,深而透,他的人学思想,他的审美实践不仅仅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留下了不可替代的学术成果,让我们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体会和领悟文学的魅力,给我们的心灵世界提供丰富而珍贵的精神资源。

(此文为论文节选《文学的魅力与事外远致——钱谷融的人学思想与审美实践》)

钱谷融先生部分著作

钱先生八十华诞合影(从左至右)王晓明,王雪瑛,钱先生,徐麟

经典在岁月中生辉

有段话我们都耳熟能详,这是路遥写在《人生》开篇的题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也许那几步,就改变或确定了我们的生活轨道。20岁那年,我考上了钱谷融先生的研究生,成为他带教的最后一届硕士生。在华师大师从钱先生研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三年,就是我一生中紧要的、不可替代的三年。

钱先生给我们授课的方式是“小班讲习”,有点类似西方大学的Seminar,我们每周都会走进枣阳路华东师大二村先生的家里,开始我们的Seminar。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当代文学经历着从摆脱“假大空”到回归文学,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从文化寻根到先锋文学的进程,一部部新作不断引起文坛的反响,新的小说题材,新的创作手法,新的作家群体,新的美学原则,掀起文坛的阵阵波澜,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在青春时代相遇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大潮。在钱先生的引导下,我们充分讨论,畅所欲言,在大量的阅读,在不断地思索中,我们一天天地成熟起来,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家的把握,对当代文学的认识。

钱先生在招收学生时,要加考作文,在带教我们时,不给我们规定什么必须读完的书目,必须完成的课题,而是让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眼光,自己寻找研究课题,自己确立研究方向,当然,他会向我们推荐书目,其中他推荐多次的是他钟爱的《世说新语》。

钱先生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也锻炼着我们选择的能力,培养着我们选择的责任。在我们的学习和研究中,他充分尊重我们的学术个性,让我们按自己的心愿发展,同时,他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做人必须正直和真诚,治学必须踏实和严谨。

钱先生对我们的关心很真切,关注我们选好自己的研究方向。上了讨论课一年后,他还请许子东和王晓明两位师兄与我们交流。那时许子东和王晓明已经留校,在中文系任教。我和王晓明师兄谈起,对丁玲小说创作的理解,她的创作历程、创作心态的演变与时代风云的关系,与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关系,他认为我的想法很好,就鼓励我充实材料,细致分析文本和创作心理,大胆阐述观点,精心完成论文。正是有了他们的引导和鼓励,我顺利地完成了《论丁玲的小说创作》。这篇论文发表于《上海文论》“重写文学史”栏目,也是现代文学研究“重写文学史”中的重要论文。

钱先生文集出版合影(从左至右)陈惠芬,王雪瑛,钱先生,倪文尖

2019年9月28日纪念“五四”运动百年暨钱谷融先生百岁诞辰学术研讨会

在钱先生的人生长旅中,我跟随他研习中国现当代文学时,他已进入晚年,生命的长河经过了浪奔浪涌激流峡谷的盛年,流到了平和开阔云淡风轻的晚年。而我是一个从学校走向学校的青涩学子,从没有离开过学校不经世事的我打开了这部经典,还没有足够的阅历和深入的思想来领会这部经典的丰厚内涵,但经典已经将审美的种子,写作的态度,留在我的心灵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的知人论世,影响着我的为文为人,影响着我的人生意境,现在当我步入成熟的中年,重读这部经典,发现那些已经构成我精神世界内在肌理的恒定价值,这是经典对我的浸润和影响。

钱先生坚守着对审美的执着,他对文学之美的理解,他对生命诗意的领悟,构成了他深邃唯美的人生意境,他历经人生风雨后,依然云淡风轻,淡定从容中不失去对美的敏感,为人为文中呈现出美的韵致。

2014年的初夏,我去钱先生家喝茶聊天。我告诉他,上次带给他看的发表于《上海文学》的《海洋之心》获得了第六届冰心散文奖。钱先生听了高兴地说,“你写了第一次在风雨交加中出海的经历,第一次看见小小仓鱼在你的手掌上呼吸,”我接着说:“我将小仓鱼放入大海时,猛然意识到小仓鱼的心跳也是大海的心跳!因为大雨原本打算取消出海计划,我提议是否冒雨出海,在安全的前提下,如果没有雨中出海,我不可能写出这个特别的意象和构想。我想,修辞立其诚不仅是基本的写作态度,也是写出好文章的关键因素。”钱先生表示赞同,他还说起了我写李子云老师的散文,有识见,有真情,以唯美的语言直抒胸臆,在感性的描述中有深入思考。

听了钱先生对我的鼓励,很兴奋,也很惭愧。毕业后,我先后在杂志和报社工作,虽然没有停下写作,但忙碌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节奏下,我写得不多,只是最近几年来评论和散文才写得多。先生又对我说,“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你记着修辞立其诚就好,美的追求是生命的真正秘密。从你的为人和文章中,我想起了王尔德的话……”

以美来统摄真与善,这是钱先生的人生境界,也是我向往的人生境界。对美的敏感和向往,是我和钱先生最贴心的交流。我记得先生对诗意与人生的领悟和阐释:“因为人性及其人的存在状态不可能是完美的,可能存在着种种悲剧和磨难。很容易让人悲观沮丧,甚至失去生存的信念与意愿,但是正因为有了诗人,有了诗情和诗意,人们能够体验到人性的美丽和光辉,享受人之为人的内在韵味和愉悦之情。”

2017年春节合影(从左至右)杨扬,许子东,钱先生,王雪瑛,王晓明

如果没有大雨,每天下午,钱先生都会从师大二村的家里步行去长风公园散步,这段来回步行四十分钟的旅程,是他穿越岁月,保持健康、敏捷思维的有效路径。

2016年春节过后的早春,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明亮,按照事前的约定,我在长风公园银锄湖畔的长椅上找到了钱先生。面对春阳下的满湖春水,我们开始了聊天,从他喜欢的魏晋文学、现当代文学,谈到了曹禺和莎士比亚,契科夫的戏剧语言,他的《雷雨人物谈》,从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谈到文学经典永恒的魅力……

畅谈了一个小时后,我陪着钱先生回家。在绿茶的润泽清香中,我们又聊起了他感情最深,对他影响最大的伍叔傥老师。伍先生是蔡元培当校长时候的北大学生,他与傅斯年、罗家伦等是同学。

当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请了伍先生来担任国文系的系主任。回忆起与伍先生的交往,钱先生记忆清晰,兴致盎然,犹如回到了大学时代。伍先生常常带着他一起吃饭聊天,他们轻松闲谈,话题穿越古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多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伍先生真率自然,任情适性而行,他不耐拘束,厌恶虚伪。在满目尘嚣的黑暗年代,他有着读书人的耿介自守,他研究魏晋文学,崇尚魏晋风度,他襟怀豁达,淡于名利,让青年时代的钱先生仰慕追随。“我对他不以世务经心的无所作为的态度刻骨铭心,这渐渐地成了我性格的一部分了。”

钱先生对魏晋文学的心仪,对魏晋风度的神往,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仅限于书本阅读的影响,而是有着伍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境界散发出的动人光亮,吸引着塑造着青年时代的钱先生,养成了他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价值取向与心灵能量,由此他历经时代风云的变幻,历史大潮的冲刷,始终遵从内心的召唤,坚守审美的价值,不改学术的理念,始终以文学的方式评价文学。

每一次重读经典都会给读者带来新的惊喜,不仅因为经典具有丰富的层次和侧面,更因为“读者”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经典就有着不同的发现和理解,所以经典值得我们反复重读。从青年到中年,隔着20多年岁月的长河,越过红尘人间的曲折炎凉,面对钱先生这部厚重的经典,我有着丰富的理解和感慨,以前很少从先生的视角去考量,现在常常会从先生的视角去思虑,以前对先生是懂得不多的尊敬,现在对先生是懂得更多的敬爱,如果说《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对于我来说还留在书本中,而钱先生身上的魏晋风度已经印在我的生命中。他经历磨难而怀仁者之风,他随心所欲而不逾距,他是我一直阅读和珍惜的经典。

他是一个在人生长旅中思索“人学”奥秘的智者,一个在文学研究中体验人生百味的仁者,他的人生和文学相互影响,构成了他的艺术人生。钱先生,是我可以审美,可以请益,可以亲近的导师。他的真诚与诗意,让我们心灵相通,他的理解与勉励,让我在文学的审美与创作中,获得心灵的力量。

2017年夏王雪瑛与钱先生在先生家中合影

作者简介:王雪瑛,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九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上海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师从钱谷融先生研习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曾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家东坡故里现场写作奖。著有《千万个美妙之声——作家的个体创作与文学史的建构》评论集,《倾听思想的花开》《访问迷宫》《淑女的光芒》等作品集。


延伸阅读:

钱谷融先生“无能懒散”的魅力  

钱谷融专访:文学的魅力是什么

钱谷融先生百岁华诞:散淡中的坚守

追忆钱谷融|身没而道犹存,“文学即人学”论长青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