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东方启动点》书评:用思想之刃解剖麻雀(向云驹)

2019-05-07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向云驹 收藏

  胡宏伟的《东方启动点》是一次独特的由史志性达到史诗性的写作。它是非虚构的表达,但不是一般意义的非虚构文学;它是史记性的著述,但又不是一般的历史著述。它有非虚构的真实性、历史著述的史志性,又有丰沛的文学情怀、深刻的史家思想、敏锐的经济观察、生动的历史细节、鲜活的人物命运。这是一部出自新华社记者积数十年如一日对浙江改革开放历史跟踪报道、深入思考、冷静观察的力作,是一次力透纸背的记者写史,因而突出地显现出记者的发现性、思想性、参与性、观察性、真实性,比史学家的书写更具细节、亲历和在场,因而更令人信服,获得了巨大的史学价值、思想价值、文学价值。这是纪念改革开放40年众多著述中别开生面的一部著作。

  《东方启动点》全程全景呈现了浙江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百川汇入大海的历程,在宏大视野和背景之下,浙江一域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样是由众多的探索路径、众多的地域经验、众多的发展特色汇聚而成的改革大潮和壮阔景色。从一个人口平均占有耕地最小的省份,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浙江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或指标是连续33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是中国各省市区中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而这一切的民间动力、民众努力、民族精神则是由人民的“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付出而凝聚成的浙江精神。

  《东方启动点》是一部有史识和思想洞见的著作。作者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揭示浙江改革的独特性。在宏观层面,作者以浙江改革始于独特的省情,然后形成有别于广东改革的从上而下、江苏改革从腰部发力的特性,浙江是由下而上,形成民众推动、民众共享、民富国强型模式,其间作者多次把视点推移到中央国家层面对浙江改革开放的宏观指导和决策。浙江的改革开放历史在全局的走势中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性、整体性、差异性、丰富性。在中观层面,作者结合自身长期跟踪报道过的人和事,梳理海量的材料,又运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经济学理论,对浙江改革开放的经验、模式、类型做出了颇有说服力的概括和总结。浙江的改革开放是一种与浙江省情、民情相适应的由下而上的模式,是一种草根型市场经济,是基于资源匮乏、耕地紧张、地理边远、深度贫困引发的必然选择,它印证了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也揭示了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那双看不见的手的规律,创造了一种无形的看不见的脚的动力机制。以温州人为代表的浙江人走遍天下改变命运创造财富的性格,是与市场经济流动、交换、异域、易地的商品本性相契合的。哪里有商机就往哪里走,哪里有政策的空档就往哪里去,哪里有生存的空间就往哪里钻,哪里有发展的空白就往哪里占。“浙江改革开放40年的胜利是市场经济的胜利。”在微观层面,作者一一解剖了三亩模式、义乌模式、温州模式、大杭州经济、大湾区规划、八八战略、浙商沉浮、宁波帮和浙商“新四军”等等案例,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有正向创造有负面创痛,特别是其中描写、分析、总结的为进步发展付出的生命代价和沉重损失,逼真地再现了改革开放历程的艰难困苦,使历史具有坚硬的质感。

  《东方启动点》在全景呈现浙江改革开放40年历程时,用比较史学的方法和眼光,让我们发现和确证了浙江改革的许许多多的“第一”,第一就是率先,就是创新,就是破冰,就是变革,就是先锋,就是前沿,就是探索。第一就是启动。浙江对改革开放的启动,不仅是浙江的启动,也是中国的启动、东方的启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当代世界史上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东方曙色。这些浙江创造、全国第一,项目细数下来多达几十类。其中既有率先从贫困农村转型工业、民间自发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这样的小中见大的事件,也有最早提出论证我国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及最早破冰探索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最早推行股份制企业、最早提出和尝试基层民主新措施、最早出现向环境污染展开不屈抗争的乡村农妇这些影响深远的改革实践。这本书的生动叙事,将我们的记忆激活,此时我们仿佛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轰动一时的人物、事件,都来自浙江!

  《东方启动点》是一部充满睿智和思考的著作,作者是在用思想的利刃解剖浙江改革开放40年这只大麻雀,像庖丁解牛,酣畅淋漓。他从浙江历程中思索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向哪里去、改革的成败标准是什么等重大命题,并交出自己的答案。他也具体分析一些浙江富商的行为逻辑。比如对于著名企业家鲁冠球,他指出鲁虽不是浙江企业家中最富有的,但是他的经营理念、经济策略、管理思想是最具时代性和先进性的。他还分析某些巨商为了名利对水变油之类的把戏深信不疑,不惜投入巨资直至身败名裂,他客观地指出这些民营企业家的心灵深处的潜意识和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分析得入木三分。他研究浙江改革中出现的跳楼、跑路、断指、炒房等种种乱象和背后的原因,最后直指根本:“在对浙江40年改革开放恢弘画卷的长期追踪观察中,我一直认为,至少在其前20年,浙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实现‘有钱人’和‘有文化的人’的统一。”他也用思想的力量揭开莫名其妙的发展、无中生有的发展、点石成金的发展的“义乌的秘密”。对全国妇孺皆知的温州模式的起伏进退反复,他层层剖析,按时段把脉,得出结论:“温州曾经的胜利从本质上是市场经济的胜利;改革兴则温州强,反之,市场经济败,则温州必败。只要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还在路上,温州模式就不会‘落幕’。”

 

  (作者:向云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冯骥才《漩涡里》:当文学进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向云驹)

  诗和叶廷芳先生关于废墟的美文(向云驹)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