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何建明长篇报告文学《大桥》:旷世奇迹与壮美情怀

2019-05-21 阅读: 来源:文艺报 作者:彭程 收藏

  港珠澳跨海大桥这一项旷世工程印证了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强大,《大桥》真切地展现了这个国家的建设者们胸中蕴积的强大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奋斗意志。这种精神缔造了祖国今天飞速发展进步的动人面貌,今后也必将谱写出更为华美的篇章。

  不久前通车的港珠澳跨海大桥,堪称世界桥梁建造史上的奇迹。这座跨越茫茫伶仃洋海面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仿佛一条海上长城,将祖国大陆珠海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区连接为一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以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以及顶尖的建造技术而享誉世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旷世奇观,无疑值得给予文学方式的关注。何建明的新作《大桥》,便是一部描绘这项伟大工程以及它的建设者们的力作,作品灌注了作者饱满的激情,读来让人心潮澎湃。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由桥梁、人工岛、隧道三部分组成,其中的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需要建设两座面积各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实现桥梁与隧道的转换,是大桥建设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部分,极具挑战性。《大桥》正是围绕着这项核心工程,以采访岛隧工程的总指挥和总工程师林鸣为主要线索,充分而深入地描述了这一工程的艰苦卓绝的建造过程,展现了建设者们高尚动人的精神情怀。

  港珠澳大桥是按照120年的使用寿命来设计的,对工程质量有着严苛的要求。另一方面,大桥所跨越的海域地质、水文、台风等自然环境和气候情况十分复杂,大大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建设者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跌宕曲折、不乏戏剧性的过程,经由作者生动的描绘,鲜明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读来有一种强烈的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原本专业性很强的知识,被作者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后,也变得清晰晓畅,毫无障碍。

  譬如作为岛隧工程的主体构成的海底沉管,被称为“海底航母”,体量巨大,每一节就长达180米,重达8万吨,要将33节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海底无缝衔接起来,确保滴水不漏,其难度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千人走钢丝”般的工程,对精密性、协同性的要求极高,不允许有丝毫纰漏,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必须用如履薄冰般高度警觉、全神贯注的姿态,来对待每一项工作中的每一道工序。围绕这些,作品都有着十分细致的描写。如何让巨大的沉管安全平稳地卧在如丘峦一般凸凹不平的海底,就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全世界都没有可资借鉴的先例,建设者们只能在长达两年的时间中反复探索实验,终于成功。在海底几十米深的泥床处,再向下挖出深达数十米的基槽,填垫上大小、功能不同的两层石块,放置沉管后,再覆盖上碎石块,就像给沉管盖上一层被子。整个操作过程就仿佛“海底绣花”一样精致细腻,而沉管也像是睡在舒适的“席梦思”上。这些出自建设者之口的生活气息十足的比喻,读来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作者形象生动的描绘,也将技术的力量和魅力给予了富于美感的呈现。

  对于以记人述事为主要目标的报告文学来说,人物描写是否鲜活生动,是衡量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在精彩的叙事呈现之外,《大桥》中的人物刻画同样令人称道。最具光彩的形象当然是岛隧工程的总指挥和总工程师林鸣,在作者浓墨重彩的笔下,他个性鲜活、栩栩如生,读来如闻如睹。他的情怀与担当、坚韧和果断、智慧和勇气、执著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些突出的人格特质,都得到了充分和深入的展现和发掘,在一个个考验智慧和勇气的选择中,在一次次力挽狂澜的决策中,生动而强烈地凸显了出来。“风险和成功总是相伴而行”,“工程有多大,工程师的担当力和胸怀就有多大”,面对施工中的一个个难关和困境,这些出自他口中融合了信念和哲理的话语掷地有声,给同伴们和整个建设团队以有力的激励,最终攻克难关取得胜利。岛隧工程能够如此成功,与有这样一个杰出的带头人密切相关。

  这也是一个英雄的群体。在这一项超级工程的施工现场,闪现着众多建设者们的生动面孔。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奉献,将自己的心血灌注进大桥建设的一个个环节中。这些都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乃至细节来体现的,因而饱满扎实、感人至深。像负责沉管预制工作的女工程师张宝兰,离开年迈的母亲和正在读中学的儿子,在一个远离陆地的海岛上整整工作了5年。她熟悉沉管制作的每一道工序,整日整夜地守在浇铸现场,耐心细致、操劳不已,因此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接生婆”。当那些圆满坚实、充当大桥脊梁的沉管牢固地安卧在海底时,她内心深处也激荡起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和自豪。

  整部作品中,自始至终激荡着一种精神,如同伶仃洋中汹涌翻卷的波浪。它是一曲信念、意志和拼搏的颂歌,是对建设者们炽热的爱国情怀、高度的职业荣誉感的忠实记录。正是这种对于人的情感精神世界的充分描绘,让这部作品具有一种感染、感动和启示的力量。所有的行动,都是在这样的精神统领、激励之下展开的。在个体之上,又有整个团队的齐心协力、互相扶助、共襄盛举。他们身上的这种精神,也正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具体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

  读《大桥》,难抑激动,备感振奋。因为这一项旷世工程印证了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强大,更因为它真切地展现了这个国家的建设者们胸中蕴积的强大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奋斗意志。这种精神缔造了祖国今天飞速发展进步的动人面貌,今后也必将谱写出更为华美的篇章。

 

  (作者:彭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光明日报高级编辑)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名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回到经典(彭程) 

  电影《一把挂面》:舌尖上的乡愁(彭程)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