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脱贫攻坚”艺评专栏>正文

扶“志”又扶“智”凝神也聚力——云南省文联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2020-09-22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蔡雯 收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文艺该如何发挥作用?近年来,云南省文联积极发挥文联组织联络的自身优势,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创新工作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为文艺扶贫提供了新思路。

2019年1月9日,由中国民协、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云南省文联、中共临沧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中国民协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送欢乐 下基层”走进临沧文艺志愿服务慰问活动在云南临沧双江举行。中国文艺网 白伟 摄 

  创新工作方法 凝聚精神力量

  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要走到人民心中去,云南省文联正是基于这一点,近些年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2017年以来,云南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及云南各省级文艺家协会派出30余支文艺志愿服务团、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会同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及相关文艺家协会,先后组织全国知名文艺家和省、市文艺家2000余人次,开展了“送欢乐下基层”“红色文艺轻骑兵”“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百花放映影片进农村”“作家书架”等活动。

  深入到贫困地区的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军营,常态化开展文艺惠民、乐民活动,已是云南省文联的日常工作。怒江州独龙江乡、红河州蒙自县、曲靖市会泽县等脱贫攻坚一线都有云南省文艺志愿者的身影,他们行程上万公里,累计举行慰问演出30余场、培训辅导40余场次,为贫困地区老百姓拍摄全家福5000余幅、书写春联3000余副、送“福”字10000多个、画作500余幅,直接受众人数超百万人次,接受文艺培训人数1000余人。

  创作文艺精品 提振脱贫信心

  文艺扶贫,就是运用文艺特有的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的方式,从精神层面扶持贫困群众,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转变他们消极落后的传统文化观念,进而培养并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基础能力。

  近年来,云南省文联与云南省民宗委通过立项筹资600多万元,创作完成了13部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人文影像志纪录片和系列丛书,真实记录了云南民族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其中真实记录贡山县独龙江乡独龙族整族脱贫的纪录片和精品图书《秘境独龙江》《灵动的河谷·独龙族》和记录怒江州怒族、傈僳族、普米族脱贫攻坚的纪录片《雄奇怒江》《三江之子·傈僳族》《汉藏走廊·普米族》和精品图书《怒族秘境》《傈僳印象》《普米清音》公开出版。

  云南省文联还在贡山县城、独龙江乡、丙中洛镇3个点设立“云南作家书架”,发动全省知名作家和各大出版社捐赠图书共计7000余册,码洋20万元。举办“见证跨越·中国作家贡山行”文学创作座谈会,将党的扶贫政策融入优秀文艺作品中,春风化雨般送达最基层农户家中。通过这种方式,不断释放艺术魅力,使更多贫困群众感受美的熏陶,驱散“庸懒散”思想和“等靠要”习惯,提升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创新工作手段 讲好扶贫故事

  在广大奔波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人员身上,有无数感人至深的扶贫故事,如何讲好扶贫故事是云南省文联在思考的问题。在充分思考、策划后,云南省文联打开工作思路,邀请了全国知名文艺家并号召云南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题材,创作群众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作品。

  云南省文联的这一号召,得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支持——词曲作家曲波、赵小源、孟可、张宏光,歌唱家殷秀梅、朱桦、平安等深入贡山、会泽、泸西县采风,创作了歌曲《秘境天堂》《大美会泽》《红高原》,多次在央视展播;作家徐剑赴怒江、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采风,创作了表现独龙族一跃跨千年历史性变化的纪实文学作品《怒放》;云南省作协组织云南作家李司平、吕翼、沈洋等创作扶贫题材小说《猪嗷嗷叫》《竹笋出林》《易地记》等。云南省文联还组织选派重点作家打造重点作品,云南省作协副主席、作家潘灵,作家段爱松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独龙春风》,云南省作协主席范稳正在创作反映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的长篇纪实文学《太阳转身》。云南省曲协组织曲艺作家在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回信祝贺独龙族整族脱贫之时,创作了独龙说唱作品《主席回信到边寨》,该作品参加了2019年中国曲协在北京举办的“向祖国和人民汇报”庆祝中国曲协成立7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之后又组织主创人员深入贡山县独龙江乡,培训30多位贡山县文化工作队队员为该剧演员,为当地编排了这个节目长期在当地乡村少数民族群众中巡回表演。

  创新工作模式 培养乡村人才

  精神层面的扶贫同物质层面的扶贫是可以相互补充的。3年多来,云南省文联累计下拨专项扶贫资金200余万元,争取中国文联项目资金100多万元,用于培训培养全省贫困地区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和乡村学校艺术辅导员。

  以点带面,创新发展。云南省文联在不断向中国文联争取将云南省纳入“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培训”试点省份。3年来,云南省文联共组织昆明市禄劝县、寻甸县,红河州泸西县,怒江州贡山县、福贡县,楚雄州武定县,保山市昌宁县等6个项目实施县,组织全国、省、市级文艺志愿者老师600多人,举办各文艺门类培训班155期,培训乡村学校少年宫专兼职艺术教师和当地文艺工作者5300余人次,成为全国实施该项目示范省,并在云南召开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工作推进会,让云南省作为中国文联长期扶持项目实施省。

  文艺助力扶贫“造血”。为增强贫困地区各族群众扶贫“造血”功能,派出驻村工作队员牵头组建独龙江乡第一支文艺工作队,从各村选派60名热爱文艺且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民,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艺基本功训练,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规模为80人的乡级合唱团。认真收集整理编排以脱贫攻坚、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为主题的歌曲、说唱、舞台话剧,让独龙族群众自己说唱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歌唱自己的生活。以村为单位,选拔培养10名文艺活动骨干,排练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节目。

  文艺扶贫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顺手之举”,而是有系列制度体系予以监督保障的“必选动作”。文艺扶贫关键在于既能“扶志”又能“扶智”,帮助贫困群众认识自身优势,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脱贫信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最好的媒介莫如文艺。文艺扶贫需要一批懂文艺、会文艺的工作队员直接参与扶贫攻坚,文艺家是文艺扶贫的重要力量,文联只有引导文艺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才能为文艺扶贫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蔡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第一届理事)


  延伸阅读:

  文艺扶贫又扶智 | 中国传媒大学师生吕梁志愿行(戴清、何晨光)

  文化扶贫让少数民族孩子“沽若当”(朱小松)

  云南评协:云自南来,七彩六载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